高精度磁法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一带铁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精度磁法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一带铁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
磁法勘探技术在我国铁矿区对寻找铁矿具有快捷、低成本、高效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找矿方法。

基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一带铁矿勘探工作中的高精度磁法工作,对磁法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异常信息,圈定异常带,结合地质进行异常解释,初步推断在瓦恰一带铁金属矿的铁矿体。

标签:高精度磁法物探异常瓦恰一带铁多金属矿
随着矿产勘查和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日益减少,找矿难度不断加大,覆盖区与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金属矿勘查的重要任务。

磁法勘探技术在当前金属矿勘查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瓦恰一带铁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随着找矿方法的进步,磁法勘探具有适应多种地质环境的优势。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在瓦恰一带铜铁多金属矿区发现了异常强度高,范围大的异常带,初步推断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1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
矿区处于莫什塔拉岛弧与康西瓦—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结合带上。

1.1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PtB)和库浪那古岩群(PtK)、蓟县系桑株塔格群(JxS)、中、下奥陶统玛列兹肯群(O1-2M)、未分奥陶-志留系(O-S)、下志留统温泉沟群(S1W)、未分石炭系(C)及下白垩统下拉夫底群(K1X)等。

1.2构造与岩浆岩
本区具区域性构造主要有康西瓦—瓦恰结合带和西昆仑构造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矿区成矿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区域性构造控制了本区构造单元和成矿带的分布格局,而这些构造的次级构造,直接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成矿场所。

区域上可见有两条岩浆岩带,分别为瓦恰-哈瓦迭尔基性-超基性岩带和西昆中带中酸性侵入岩。

1.3变质岩
调查区地处青藏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结合带的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中段,伴随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不同期次、不同变质程度和变质作用类型的各种变质岩。

其中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动力变质岩次之,接触变质岩和气—液变质岩分布因受岩浆侵入活动和后期汽液活动的制约而十分局限。

1.4矿体特征
通过1:10000及1:2000地质草测在矿区内共发现矿体9处,其中铜矿体3处,产于未分上石炭统第一岩性段(C21)中的角岩化粉砂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另含铜磁铁矿体4处,产于未分上石炭统第二岩性段(C22)大理岩与华力西晚期(γ43)花岗岩的接触部位中,形成矽卡岩。

均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体。

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2磁异常特征与解释
矿区内各种岩矿物性参数见表1。

磁铁矿具有高磁其值63000(×10-5SI);而围岩黑云母石英片麻岩和大理岩的磁化率都远比磁铁矿小,可以确定工区的高磁异常为磁铁矿体引起。

根据磁测成果△T等值线平面图,全区磁场背景变化较剧烈,以正负异常伴生为主要特征,值最高可达到5683.26nT。

总体上磁异常带的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工区磁异常体总体呈NW-SE向,磁铁矿化地段主要为正负异常伴生区。

2.1 C1异常带
C1异常区位于工区南东,异常带长280米,最宽处93米,最窄处33米。

异常区内大部见有Ⅶ号磁铁矿体出露,部分被积雪和第四系覆盖,为矿致异常。

Ⅶ号矿体南东顺层产于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上,Ⅶ号矿体顶板岩性为白色大理岩,产状为270°∠73°,Ⅶ号矿体底板岩性为花岗岩;矿体北西呈切层状产于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断层接触部位中;其中Ⅶ号磁铁矿的磁化率平均为60000×10-5SI,花岗闪长岩的磁化率平均为47×10-5SI,大理岩的磁化率平均为1.2×10-5SI。

2.2 C2异常带
C2异常区位于工区东部,C1异常带西部。

异常带长约476米,最宽处约111米,最窄处约50米。

异常最高值5638.26nT。

异常区内大部见有Ⅴ、Ⅵ号磁铁矿体出露,并且伴有孔雀石化。

围岩为大理岩。

根据磁性标本的测定推断。

C2异常为Ⅴ、Ⅵ号磁铁矿共同引起的。

2.3 C3异常带
C3异常区:异常近似椭圆状,异常面积较小,长约123米,宽约60米。

由于在磁测工作中在近地表位置发现Ⅸ号铁矿体,标本测定为铁矿化体,推断可能为近地表的Ⅸ号铁矿化体引起的异常。

2.4 C4异常带
C4异常区,位于工区中西部。

异常带为串珠状异常。

异常带长约200米,
宽约45米,呈NW-SE向;异常区域发现有Ⅱ、Ⅲ号铜矿体与孔雀石化矽卡岩出露。

Ⅱ、Ⅲ号铜矿体呈顺层状产出于粉砂岩中,矿体南端产出于角岩化粉砂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中,顶板岩性为角岩化粉砂岩,产状为235°∠65°,底板岩性为白色大理岩,产状为220°∠57°,矿体产状为227°∠61°,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关系,由于角岩化粉砂岩的磁化率为22×10-5SI和孔雀石化矽卡岩的磁化率38×10-5SI差不多。

所以磁异常不明显,很难区分。

只在高值区发现铜矿(化)体中有少量磁铁矿,所以异常明显。

3结论
高精度磁法测量不仅可以圈定隐伏的矿体,确定找矿靶区和有利成矿带,而且可以帮助地质填图。

参考文献
[1] 陈勇,张进伟,等。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拉依布拉克一带铜铁铅锌矿产调查评价报告[R]2014.
[2] 张进伟,陈勇。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瓦恰-拉依布拉克一带铜铁铅锌矿产调查评价高精度磁法测量报告[R]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