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变迁》教案 新疆教育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讲解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要掌握“变迁,屡屡,逐年,辛劳,潇洒,绵延,天翻地覆,悠然自得”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变迁,屡屡,逐年,辛劳,潇洒,绵延,
天翻地覆,悠然自得”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行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准确用法。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具: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前提测评:
口头回答下列问题。

1. 你们那里的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
2. 交通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什么变化?
导入新课: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最出名的河流。

2.谈一谈你对河流改造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三、朗读词语(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跟着读、齐读)。

四、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词语。

老师纠正学生在发音和书写上的错误。

五、讲解词语,重点词语造句。

六、让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变迁;事物的变化转移时代变迁。

如:历史~时代~
◆家乡的面貌发生了~。

◆随着时代的~,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屡屡;一次有一次。

如:~失败~出现
◆在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新纪录。

◆你已经屡屡犯同样的错误了。

3.逐年;一年一年的。

如:~增加~增长
◆我们公司的产量逐年增加。

◆人们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4.辛劳;辛苦劳累。

如:付出~日夜~
◆这是你多年辛劳工作的结果。

◆爷爷奶奶辛劳了一辈子,该享福了。

5.潇洒;指平时的作风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的束缚,感觉很自由快活!
如:动作~笔墨~
◆这幅画构思别致,笔墨潇洒。

◆他跳舞的动作很潇洒。

6.绵延;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

如:~不断~千里
◆一座座沙丘绵延不断,伸向天边。

◆雄伟的天山,绵延1800多公里,把新疆分为南疆、北疆。

7.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

如:~的变化
◆在过去的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沙尘暴刮来时,有种天翻地覆的感觉。

8.悠然自得;休闲的样子。

如:~地休息过得~
◆小金鱼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游着。

◆退休后,他在农村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达标测评:
1. 组成词组。

紧急()实施()()诗意
耗尽()绵延()柔情()
2. 造句。

屡屡:
逐年: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2. 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1.变迁 5.潇洒
2.屡屡 6.绵延
3.逐年7.天翻地覆
4.辛劳8.悠然自得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教研组长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
上课时间:年月第周第3节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本课修辞方式。

情感目标:给学生进行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修辞方式。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具: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三、老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五、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六、让学生用重点句型造句,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多浪河只留下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2.为什么多浪河边缘的人民没有节水,环保意识?
3.进入新世纪以来,多浪河畔发生了什么变化?
4.21世纪初,国家实施了什么工程?
二、学习本课修辞方式
1.排比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如:生活、生产废水排入河中,使河水受到污染,使大批的胡杨林枯死,使沙尘暴屡屡发生,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2.比喻
比喻是打比方。

如:
那小姑娘美得好像一朵花一样。

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阅读理解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多浪河只留下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2.为什么多浪河边缘的人民没有节水,环保意识?
3.进入新世纪以来,多浪河畔发生了什么变化?
4.21世纪初,国家实施了什么工程?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教研组长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
上课时间:年月第周第4节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深化课文学习
知识目标:学生要掌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能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给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掌握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教具:书上插图,词典,班班通设备。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前提测评:
一、听写词语。

变迁屡屡断流逐年
纳凉绵延辛劳潇洒
二、解释并造句。

纳凉绵延辛劳潇洒
导入新课:
演示图片,以回答问题方式导入新课。

1. 你看图片发现了什么?
2. 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3.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最出名的河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复读课文,分析段落。

四、老师引导学生,分段分析课文内容。

五、师生一起分析课文后,归纳课文结构,总结课文内容。

六、给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串讲课文
一、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多浪河的古老和美丽。

(第2~3自然段)被污染的多浪河,国家治理多浪河的污染。

(第4自然段)多浪河美丽的夜景。

(第5自然段)重回美丽多浪河。

二、归纳课文的结构
这篇文章以多浪河为线索:多浪河的古老和美丽——被污染的多浪河
——国家治理多浪河的污染——多浪河美丽的夜景——重回美丽多浪河。

三、总结课文
本文向人民介绍了古老的多浪河,由美丽到被污染,再到现在恢复美丽的变迁。

呼唤人民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多浪河在阿克苏市的什么位置?
A.较近的地方
B.很远的地方
C.旁边
D.穿城而过
2.进入新世纪以来,多浪河畔发生了什么?
A.有很多变化
B.8.只有高楼
C.还是老样子
D.什么都没有了
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二、练习册第7页1~3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深化课文学习
一、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多浪河的古老和美丽。

(第2~3自然段)被污染的多浪河,国家治理多浪河的污染。

(第4自然段)多浪河美丽的夜景。

(第5自然段)重回美丽多浪河。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教研组长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
上课时间:年月第周第5节
第二课多浪河的幸福的变迁
学习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的读音和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给学生进行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教具: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三、老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五、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

教学内容:
一、我的小词典
1.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

也形容情况复杂。

2.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幻想或思想活动中。

3.恶劣;非常坏。

4.遮天蔽日;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

5.连绵;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雨雪连绵
6.无垠;形容广阔无边。

7.留恋往回;不忍舍弃或离开。

8.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二、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喀拉库啦是建立在那个绿洲?
2.“我”为什么被其独特的风景陶醉?
3.洪沟在哪里?
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喀拉库勒——塔克拉玛干的绿宝石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喀拉库啦是建立在那个绿洲?
2.“我”为什么被其独特的风景陶醉?
3.洪沟在哪里?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教研组长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