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4篇
01《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注释:①绥:安抚。
②恣:任凭。
③孤:王侯自称。
④法:政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2)弱者抚之以仁。
(2分)
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
(3分)
答案:
7.约定丢下,舍弃回头看更加
8.③
9.B
10.下车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11.懂礼识义性格直率镇定自若,聪明机智
02《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德行》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
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
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②捉:捡、拾。
③尝:曾经。
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⑴尊君
..在不()⑵元方入门不顾.()
⑶华捉而掷去之.()⑷宁读书如故.()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9.结合【甲】、【乙】两文,关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3分)
答案:
7.您的父亲回头看代词,代金子从前
8.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管宁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
9.⑴以礼相待⑵志同道合(3)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子离开。
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03《陈太丘与友期行》《王冕读书》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②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
②已而:过后。
③曷:何,怎么,为什么。
④依:投靠。
⑤恬:安然。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相委.而去() (2)辄.默记()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冕因去.
B.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
C.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
D.下车引之.父怒挞之.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甲】文主要表现元方的特点。
【乙】文主要表现王冕的品质。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答案:
12.舍弃就
13.C
14.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5.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勤奋好学
16.
04《陈太丘与友期行》《文侯与虞人期猎》比较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侯与虞人期猎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C.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D.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离开)
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C.饮酒乐,天雨.(雨水)
D.身自罢.之(停止,取消)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分)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分)
答案:
1.C
2.C
3.B
4.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即使在这里很快乐,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