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择优选】最新马铃薯种子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马铃薯种子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综述 (3)
第二节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6)
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7)
第四节结论与建议 (14)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19)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及建设地点选择 (30)
第一节项目的建设条件 (30)
第二节项目建设地址 (31)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3)
第一节建设规模及内容 (33)
第二节产品方案 (39)
第五章科研与生产技术方案 (40)
第一节马铃薯科研方案 (40)
第二节马铃薯茎尖剥离产生脱毒苗工艺流程 (42)
第三节脱毒苗快速繁殖工艺流程 (42)
第四节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路线 (43)
第五节原种一代生产技术路线 (43)
第六章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 (45)
第一节道路工程 (45)
第二节电力工程 (46)
第三节给水工程 (48)
第四节排水工程 (49)
第五节通信工程 (49)
第七章节能 (53)
第八章环境影响 (55)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计划 (56)
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 (56)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8)
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60)
第一节项目投资估算 (60)
第二节项目资金筹措 (62)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63)
第一节收入及税金测算 (63)
第二节成本及费用测算 (63)
第三节主要财务指标测算 (64)
第四节借款偿还能力分析 (65)
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66)
第十三章风险管理 (69)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71)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综述
一、XXX市简介
XXX市地处XXX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辖11个旗县市区。

总人口273万,有蒙、汉、回、满等20多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20XX年XX月X日,国务院批准撤销XXX盟,设立地级XXX市XXX。

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带的结合部,是自治区东进西出、北开南联的“桥头堡”,也是我国通往MG、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

市政府所在地JN,东距BJ320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0公里,南距煤都大同100公里,北距著名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

境内有110、208国道、呼满大通道和丹拉、二广两条高速公路,有京包、集二、集通、沪兰、丰准等五条铁路,集张铁路正在建设,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XXX市处于XXX自治区中部,位于东经110°20′一114°48′,北纬41°10′~43°23′之间,海拔高度1000——1500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土壤为栗钙土,多呈砂性。

以上气候特点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特别是该地区气候冷凉,风速大,传毒媒体——蚜虫密度低,降雨量少生产的马铃薯种薯质量高,抗病力强,增产潜力大是国内公人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区域。

1974年国家三部一委多名科学家在全国考察确定XXX市为全国最适宜繁殖马铃薯种薯的地区,并在XXX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当地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曾销往全国25个省、市、地区,为全国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过重要贡献。

目前,XXX市是全国四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区之
首。

二、项目业主简介
XXXXXX有限公司是由XXX(自然人)、XXX职业学院和X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XX年X月组建的集马铃薯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种业公司。

单位现有职工25人,其中80%为大专学历以上,参与公司人员全部为多年从事马铃薯种薯产业和马铃薯科研的人员。

主要业务是马铃薯科研、种薯生产、储藏、销售、加工。

与中国农科院、SD农科院、XXX大学、XXX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是这些单位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基地。

目前公司正在建设较为完整的马铃薯品种资源库、组培基地、种薯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储存库,公司将以国际马铃薯中心为技术依托,利用国际、国内生物和农业高科技资源,研究、引进、选育马铃薯新品种,公司的目标是利用XXX市的自然优势,建设国内产、学、研于一体的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打造“天下第一薯”。

股东—XXX简介
19XX年毕业于WM农牧学校,农学专业,先后在WM农科所从事马铃薯研究2年,WM种子公司从事马铃薯科研和生产工作二十年;参与完成了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项目;参与完成了世界银行贷款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项目,获农业部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XXX、WM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00年创办JN薯业有限公司,20XX年创办了XXX商都亚信脱毒马铃薯繁育有限公司,20XX年创办了XXXXXX有限公司,现任XXX市政协委员、XXX自治区马铃薯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国际马铃薯组织中国科技合作专家。

20XX年承担国家马铃薯科技支撑项目中马铃薯收获期储藏和运输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担任课题主持人。

股东—XXX职业学院简介
XXX职业学院是自治区和XXX市地区的一所重点高等专业职业学院。

始建于19XX年,经过50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了健全、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合理的专业设置,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广泛的生源和较高的知名度。

学院
占地面积514亩,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学院现有在职职工412名,其中专兼职教师248名,占全校职工总数的52.5%,专职教师200名,兼职教师48名。

学院近年来主要开设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方向)、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饲料与动物营养、食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方面的20多个专业,今年国家教育部专门批准其开办全国第一个马铃薯专业。

学院还结合所开设的专业配套建有设备、设施较先进完善的各种专业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室、标本室等20个;还有教学、科研用温室、网室、大棚、试验田。

股东—X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简介
该所始建于19XX年,为处级事业单位,拥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5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26名,兼有马铃薯组培室320平米,日光温室8座,简易温室13座,网室125亩,马铃薯原始材料274份,储窖3座XXX。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所以来,一直从事以马铃薯科研、生产为主的示范推广工作。

从19XX年开始就开展了马铃薯实生薯的利用、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马铃薯病毒血清鉴定和模式化栽培等课题的研究,一些科技成果具有全国乃至全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第一个马铃薯组培室、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就建在XXX。

该所曾多次获国家和自治区的奖励,“马铃薯实生薯在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成果与19XX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于19XX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试验”于19XX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又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马铃薯病毒血清鉴定”于19XX年科技进步三等奖;“马铃薯实生种子利用”于19XX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还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的马铃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三、项目简介
马铃薯产业是XXX自治区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
全国之首,历年马铃薯播种面积800万亩左右。

国家已将XXX列入国家马铃薯综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XXX。

市历年马铃薯播种面积400万亩左右,是XXX及全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XXX市市委、政府已把马铃薯产业确立为“立市产业”,并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口号。

自治区“十五”计划纲要把马铃薯确定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重要的扶持产业来对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为马铃薯生产和加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XXXXXX有限公司马铃薯种子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在这种契机中提出来的。

项目建设主要包括马铃薯深加工研究中心、马铃薯组培室(马铃薯脱毒研发中心)、马铃薯防虫网室、简易温室、节水灌溉机械化栽培原种一代生产田、马铃薯种薯储藏库等内容。

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可繁殖马铃薯脱毒苗2500万株,年可生产微型薯12500万粒,年产马铃薯脱毒原种一代1400万公斤,年储藏马铃薯种薯3万吨。

项目实施单位股东分别为XXX职业学院、X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XXX (多年从事马铃薯种薯科研和生产),同时项目实施单位吸纳中国农科院、XXX 大学、XXX农大、SD农科院等科研人员参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产、学、研于一体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

第二节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XXX市人民政府《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XXX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XX-20YY年)》;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4、《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
5、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GB18133-20XX);
6、XXX市人民政府“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7、《XXX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XX-20YY年)》;
项目业主公司提供的“20XX-20YY年国内马铃薯食品市场需求和产品发展趋向”预测资料。

《增值税法》、《所得税法》。

二、编制原则
1、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谋求新发展。

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必须符合国家和有关部委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3、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有关精神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4、以不断提升产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带动大生产,使之成为大批生产者和千家万户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原则。

5、以调整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创造条件,为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供服务空间为原则。

6、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原则。

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马铃薯是一种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作物,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

马铃薯除用作日常膳食直接食用消费外,还在更为广泛的领域被开发利用,是世界性的农业资源与多种食品加工原料。

目前,全世界马铃薯产品已达两千多种,产量逐年增加。

马铃薯在种植、加工、贸易、设备制造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市场已拓展到发展中国家,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对马铃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0XX年X月XX日,SJB总理指出:
“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

”为落实总理的批示,国家已将XXX、甘肃等4省区列入马铃薯综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

按照新的发展思路,结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依托当地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发挥高新技术在增强产业核心竟争力上的作用,首先通过龙头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创造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利润,再通过经济手段建设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科学种田,提高质量和产量,构成一条完整的马铃薯产业链。

经过一个计划期的建设和发展,生产马铃薯全粉的厂家由原来2家发展到9家,生产终端产品的厂家由已往的10多家,增加到80多家,马铃薯产业方兴未艾,正在为优化产品结构,拓展生产领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替代进口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共同把“蛋糕”做大,实现“共赢”。

中国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消费正进入快速增长期。

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马铃薯及其制品消费量逐年增加,给马铃薯食品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容量。

世界马铃薯产量在过去的十年,一直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尽管欧洲的马铃薯消费量下降,但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仍然在增长,从19XX-19YY年人均不足10公斤,猛增到20XX-20YY年的人均21公斤。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消费量依然比欧洲(93公斤/年)低很多,但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它在未来将有强劲的增长。

我国人均年鲜薯消费量从20XX年的14公斤,迅速上升到20XX年的31.3公斤,增长了一倍多,未来我国人均年马铃薯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50公斤推算,每年将增加马铃薯消费量1000-1200万吨。

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淀粉、全粉、薯泥、薯条、功能食品生产量,还是加工原料薯需求总量都存在巨大缺口。

仅20XX年,此三项的缺口分别约占该项需求量的71%、50%、66%。

我国目前在马铃薯食品人均年耗量上与欧美先
进国家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若按13亿人口人均马铃薯食品10公斤计算,则年需马铃薯食品约130万吨,可见,马铃薯食品在我国存在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

20XX国际马铃薯年将推动马铃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马铃薯年的使命是提高对马铃薯在发展中国家作为粮食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马铃薯体系的研究和开发,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贡献。

直接目标:一是提高对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重要性认识,只有马铃薯能够解决食物涨价造成的紧张局面,从而促进实现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的千年发展目标,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二是促进知识交流,有关挑战和机遇方面的信息共享,以便提高全球、区域、国家和协会等各级马铃薯部门的效率。

三是增强公共、非政府和私营利益相关者,在马铃薯商品链中的持久伙伴关系与合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萎缩的耕地面积,使粮食安全已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

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农田质量下降和水资源短缺,使得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空间有限,而马铃薯的耐脊、抗旱性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一矛盾。

马铃薯营养成分充足,制品仓储时间长,因此,马铃薯及其制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大约80%的马铃薯及其制品可用于人类消费,大大超过了谷物,如玉米和小麦,看来马铃薯及相关产品消费要开始腾飞。

马铃薯是世界上一种主要作物,我国又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但马铃薯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马铃薯平均亩产,欧美发达国家3吨/亩,而我国仅1吨左右;转化率,欧美发达国家54%,我国仅为5%;消费量,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74公斤,我国仅14公斤。

差距表明马铃薯产业发展空间大。

本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企业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从推动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萎缩导致食物供应日益短缺的矛盾有深远意义。

我国马铃薯品种陈旧,种薯混杂退化严重,已很难满足当地及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要求。

90%的马铃薯堆积在普通菜市场,难以转化增殖,农民种植马铃薯效益低下,使马铃薯这一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因此,建设脱毒马铃薯
种薯生产基地,增加加工产品种类和贮藏能力是实现马铃薯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意义
A、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政策、产业政策要求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为了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强调要从抓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入手,加大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撑等综合性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既是新的农业增长点,又是新的农民增收点。

XXX作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在实现我国我区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XXX作为我国优质马铃薯的优势产区之一,在确保我国我区粮食安全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XXX。

市是XXX马铃薯的集中产区。

因此,在XXX市建立马铃薯种子工程,培植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大量安置人员就业,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

B、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在国内主要农作物各种数据比较中(见下表),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种植面积马铃薯排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之后,但每亩单产却是水稻的2倍多、玉米的3倍多、小麦、大豆、花生的4倍-9倍。

生产者每亩实现的产值马铃薯分别比其他主要农作物高2.5倍-4倍;据不完全统计,马铃薯直接养育着西部30%的人口。

西部40%的土地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是马铃薯。

综合各种数据分析,马铃薯吸收了将近2000万个劳动力;马铃薯加工方面解决了约200万个城镇就业人员;转移了约200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

比如,仅革命老区延安仅仅从事马铃薯营销
的就有近1万人,从事加工生产的达11000人;SC广安情况也很类似XXXXXX。

市地区从事马铃薯营销的人员达到12万,与马铃薯加工直接有关的生产性就业人员达到3万人。

马铃薯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但粮菜兼用、“工农”兼用,而且在我国具有非常大的生产和市场增长潜力,是朝阳产业,这一点是我国其他大宗农作物目前都不具有的优势。

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中,我国马铃薯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体系中的地位将日益提高、作用将日益重要。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亩产值一览表
作物名称
面积
(万亩)
总产量
(万吨)
亩单产
(吨)
亩产值
(元)
水稻43218 17758 0.41 300 小麦36996 9387 0.25 251 玉米36423 11409 0.31 291 大豆14222 1540 0.19 274 马铃薯7078 6628 0.94 752 资料来源:20XX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马铃薯的特点之一就是产量高。

马铃薯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高者可达2000公斤以上。

马铃薯投入产出比为1:4,大豆为1:2.5,小麦为1:2。

一亩马铃薯相当于两亩粮食产量,3亩粮食产值。

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产,马铃薯在我国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我国南方就有冬闲田1.46亿公顷。

通过发展马铃薯产业,也就是说辐射和提供适销对路的专用品种、提高马铃薯品质,提高产量和销售价格,发展订单农业,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

假定某农户原种植面积为1亩,现在通过整个马铃薯产业的带动种植面积发展到(通过套种、间种等方式)3亩,亩产如果由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每斤售价0.45元,
则原有1亩的收入将净增900元;新增2亩的收入为1800元/亩X2亩=3600元,该农户总增收入为3600元+900元=4500元;中原、华中、华南地区由于目前单产较低,农民收入提升空间更大。

这是直接增收;从大的层面上看,通过创建和运营国家马铃薯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发展和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能够从根本上构建农民长期、持续增收的新机制;能够通过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品的科技含量、使马铃薯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加速变革马铃薯产业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让农民实现规模增收、效益增收、集约增收。

C、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最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地区是高纬度、高海拔、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方。

我国的广阔西部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长期以来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当地的特色种植,马铃薯品质均好于其它地区。

比如,新疆自治区的不少地方,几乎是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种植马铃薯,不但产量高、品质也很好XXX。

自治区种植马铃薯到俄罗斯参展,当地群众发现来自中国的马铃薯外形明显好于本地产品,所带样品也被抢空。

马铃薯第一大特点就是其淀粉独特的优良品质。

马铃薯淀粉具有颗粒大(直径为玉米淀粉的3倍)、分子链长(聚合度为玉米淀粉的3倍以上)、支链淀粉含量高、含异物量少、颜色洁白等特点。

淀粉成糊后,表现出其它淀粉所不具有的特性,如黏度高、成糊率稳定且晶莹透明,具有较高的粘弹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马铃薯变性淀粉在食品、烹饪、医药、纺织、造纸、石油勘探、铸造等行业都有独特的用途。

马铃薯的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西部地区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从而形成西部的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优势。

马铃薯的另一大特点是适应性强。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各种土质都可以正常生长。

马铃薯对温度的适应性也很强。

马铃薯耐干旱。

马铃薯以块茎作种,而块茎中含有大量水分,播种后较其他作物耐干旱,可以正常发芽。

这使它占有争取天时地利之优越条件,也是它优于其他农作物的一大特点。

马铃薯的光合生产率较其他作物高,再生能力强,对风、雹等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强,
生育期较短。

在我国西南西北的不少地方由于地形气候条件恶劣,其他粮食作物难以生长,马铃薯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这些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解决当地群众温饱、脱贫致富具有重大作用。

比如,革命老区延安,自19XX 年引进了原原种生产技术以后,脱毒种薯比未脱毒种薯增产50%-70%,最高产量达到4355公斤/亩,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1万公顷净增产值9.4亿元,使8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如果我们通过高标准的国际合作、高效率的工程开发研究把优良马铃薯新品种、优质种薯送到他们手中,就完全可以提高当地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马铃薯产量,从而解决当地的吃饭问题。

D、项目的建设是加快XXX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XXX市是全国马铃薯最大产区之一,也是自治区马铃薯集中产区。

历年播种面积400万亩左右。

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

目前马铃薯种薯质量差、新技术研发能力不够,贮藏技术落后,造成马铃薯单产水平低,质量差、加工滞后等,直接限制了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马铃薯的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因此,马铃薯种子工程建设已势在必行。

①马铃薯脱毒研发中心及原种一代基地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XXX市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马铃薯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历来是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19XX年国家三部一委多名科学家在全国考察确定XXX市为全国最适宜繁殖马铃薯种薯的地区,并在XXX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当地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曾销往全国25个省、市、地区,为全国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过重要贡献。

近年XXX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马铃薯产业,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脱毒种苗繁殖已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由于设施简陋,种苗生产水平很低,常常造成脱毒种薯质量差,产量低,脱毒种薯不增产,农民换种与不换一个样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马铃薯脱毒组培中心,拉动全市马铃薯不同品种的生长点剥离、培养、扩繁、试验、推广,已势在必行。

此外,马铃薯现代化原种一代繁育基地建设不够,不仅不能为全国提供优质脱毒种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