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的波长.
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频率)的关系.
3.理解决定波的周期(频率)的因素,并知道其在波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4.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
教具
波动演示仪、演示波的图象用的教学微机软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物理中,一些物理现象、过程、规律等,都需要用物理量进行描述.同样的,机械波及其传播过程,同样需要一些物理量进行描述.在上一节我们认识和理解波的图象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和研究描述波的几个物理量,即波长、频率和波速.
●进行新课
【板书】第三节波长、频率和波速
一、波长(λ).
在教材中的图10-5可以看出,由质点1发出的振动传到质点13,使质点13开始振动时,质点1完成一次全振动,因而这两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两个质点在振动中的任何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总是相等的.我们就把这样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板书】1.什么叫波的波长?
在波动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的波长.对于波长这个物理量,我们还需要结合波的图象,进一步加深理解.【板书】2.几点说明.
要理解“位移总是相等”的含义.这里要求的是每时每刻都相等.如图10-10所示.如E、F两点在图示的时刻位移是相等的,但过一段时间后,位移就不
一定相等,所以E、F两点间距离不等于一个波长.
【板书】(1)“位移总是相等”的的含义是“时时刻刻都相等”.
从波的图象中不难看出,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质点,其速度也总是相等的.【板书】(2)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质点,速度也总是相等的.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板书】(3)A、B两点间与C、D两点间距离都为一个波长.
结合图10-10,我们可以看到,相距λ/2的两质点振动总是相反的.进而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相距λ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同的;相距λ/2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反的
【板书】(4)相距λ/2两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反的.
(5)相距λ整数倍两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同的;相距λ/2奇数倍两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反的.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波源质点的振动,而带动相邻的质点依次振动,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与频率,都与波源质点的相同,所以波的传播是具有周期性的.因此,为了描述波的传播过程,还需要引入物理量——周期和频率.
【板书】二、周期(T)、频率(f).
波源质点振动的周期(或频率)也就是波传播的周期(或频率).
【板书】1.什么是波的周期(或频率)?
波源质点振动的周期(或频率)就是波的周期(或频率)
对于波的周期(或频率)我们也需要理解几个问题.
【板书】2.几点说明.
由于波的周期(或频率)就是波源质点振动的周期(或频率),所以波的周期(或频
率)应由波源决定,与传播波的介质无关.
【板书】(1)同一种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周期(或频率)保持不变.
由教材中图10-5可以看到,波动每经过一个周期的时间,波就沿传播方向传播一个波长距离
【板书】(2)每经历一个周期,波就沿传播方向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从波的图象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每经历一个周期,原来时刻的波形图形状不会发生改变,这正体现了波动的周期性.
【板书】(3)每经历一个周期,原有的波形图不改变.
波源质点做简谐振动时,在它的带动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先后从平衡位置开始做简谐运动.这种振动状态在介质中就由近及远地向前传播出去.由此我们看到,波的传播是有一定速度的.
【板书】三、波速(v)
1.什么叫波速?
波速的含义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含义是相同的.波速描述的是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
【板书】单位时间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速.即v=s/t.
对于物理量波速,我们也需要理解一些有关的问题.
【板书】几点说明.
同一振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同一列波的速度应是不变的.
【板书】(1)波速的大小由介质的的性质决定,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一列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即s=vt.
波速和质点振动的速度有着完全不相同的含义.前者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具有某一定值,后者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时间改变的.
【板书】(3)要区分波速与质点振动速度的含义.
由波长、周期(或频率)和波速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三者有着一定的联系.【板书】四、波长、周期(或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在波动中,每经过一个周期T,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λ.由
此我们可以找到λ、T (或f )和v 三者的关系.
【板书】 1.v =λ/T .
由于周期T 和频率f 互为倒数(即f =1/T ),所以v 、λ与f 还应有如下的关系
【板书】 2.v =λf .
由上式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波速这个物理量,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这个关系虽然是从机械波得到的,但是它对于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电磁波、光波也是适用的.
对于式v =λ/T 或v =λf ,我们不但要理解,还要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为了加深对以上两式的理解和提高应用以上两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分析和研究一道习题.
【例题】如图10-11中的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后,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t <2T (T .为波的周期).
(1)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求波的周期和波速.
(2)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求波的周期和波速.
分析:根据题意,由于△t <2T ,所以经过△t =0.5s 的时间,波传播的距离不可能大于两个波长.如果波向右传播,图中的波峰1可能到达虚线的波峰3或波峰
5.如果波向左传播,图中的波峰1可能到达虚线的波峰2或波峰4.根据波在一个周期内要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就可以求出周期T ,进而可求出波速v .
解:(1)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应有
∆t =(34+n )T (n =0、1)所以 T =4Δt /(3+4n )(n =0.1)
由式v =λ/T 可得
当 n =0时:T 1=2/3s v 1=36m/s
当 n =1时:T 2=2/7s v 2=84m/s
此题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求解,请同学们课下去讨论、去思考.
●巩固练习:
1.(2011·新课标全国卷)一振动周期为T 、振幅为A ,位于x =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 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 ,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 ,关于质点P 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幅一定为A
B .周期一定为T
C .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E .若P 点与波源距离x =vT ,则质点P 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
F .质点P 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解析 机械波是将波源的振动形式和能量向外传递的过程,对简谐波而言,介质中各振动质点的振幅和周期都与波源的相同,A 、B 正确;质点P 的振动速度不是波的传播速度v ,C 错误;质点P 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与它们的距离无关,D 错误;若P 点与波源距离x =vT =λ,相差波长λ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都相同,故E 正确;质点振动时,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振幅的4倍,与波长无关,故F 错误.
答案 ABE
2.男女生二重唱中,女高音和男中音的频率、波长和波速分别为f 1、λ1,v 1和f 2,λ2,v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f 1>f 2,λ1>λ2,v 1>v 2
B .f 1<f 2,λ1<λ2,v 1<v 2
C .f 1>f 2,λ1<λ2,v 1=v 2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 由于两声音是同一种机械波,因而波速相同,A ,B 均排除,而音调高即是频率高,即f 1>f 2,再由v =λf ,v 相同,f 1>f 2,所以λ1<λ2,因而C 正确,D 错误.
答案 C
波的多解问题
3.一列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 =1 s 时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
A .波长一定是4 cm
B .周期一定是4 s
C .振幅一定是2 cm
D .传播速度一定是1 cm/s
解析 解波的图象的题目,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读图,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振幅和波长,此题便可读出波长是4 cm ,振幅是2 cm ,故选项A 、C 正确;另一类是根据图象给定的条件,去计算波速、周期,判定波传播的方向,判定某一
质点的运动情况及判定某一时刻的波形图.由题可知nT +14
T =1 s(n =0,1,2,3,…)是不确定解,因此选项B 错误.同理传播速度v =λT
也不确定,选项D 错误. 答案 AC
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 m ,如图12-3-5所示是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
A .4.5 m/s
B .3.0 m/s
C .1.5 m/s
D .0.7 m/s
解析 从图中可知周期为0.4 s .由题可知质点A 、B 间最简单波形如图所示,
A 、
B 间距和波长的关系为x =(n +14)λ,再由公式v =λT 得v = 4.54n +1
(n =0,1,2,…),代入数据可知波速v 可为4.5 m/s ,选项A 正确.
答案 A
●作业
1.复习本节课课文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本节例题的分析与解的过程.
2.思考教材练习二第(1)题.
3.教材练习二第(2)—(5)题.
说明
1.本课各图中的波的图象,可以用微机模拟演示,也可制成幻灯片由投影仪来演示.
2.关于“波速”的教学,可以向学生讲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最小的,在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大,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决定的,还可以为以后电磁波的教学打下基础.3.对于式v=λ/T或v=λf,要使学生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不能从纯数学的观点去分析,要讲清楚决定各个量的物理因素.
4.在“波长”的教学中,提到的“位移总是相等’冲的“位移”指的是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这一点应使学生理解好.
5.由式v=λ/T和s=vt结合波的图象分析实际问题时,有两种方法.一是本教案中【例题】的方法,二是教材中第10页【例题】的方法,两种方法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