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训练二《肩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训练二《肩膀》
李老师修改稿1
肩膀
工作的艰辛,养家的压力,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挺直的脊梁。
我知道,他的肩膀不堪重负,因为我是在他的肩上长大的。
记得那个深夜,我高烧不退,他把我背上肩,一路小跑,到医院时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背。
两个多小时后,我输完液体,高烧退下去了,父亲又背着我回家。
回去的路上,寒风阵阵,但我的心里暖暖的,因为我知道,父亲的肩膀会替我挡住寒风的。
是的,那一刻,我懂得了肩膀的温暖。
记得那个下午,我把自己关在房里,无论父亲怎样敲门,我都不开。
他敲久了,我在房间里大吼一声:“你能不能别烦我!”父亲很有耐心,仍然敲着门。
我隔着门喊道:“你为什么要翻看我的手机?”父亲缓缓地说道:“你先出来吃饭,吃完饭我们慢慢说。
”说完,他就去厨房了,厨房里飘来阵阵饭菜的香气,我的肚子咕咕地叫着。
我沉着脸走进厨房,端起父亲盛好的饭吃起来,正眼都没看他一眼。
吃完饭我又回到屋里,自己呆着生闷气。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又来敲门了,他说,嗨,下午没吃好,走,吃点烧烤去。
烧烤是我无法拒绝的诱惑,于是我跟着他去了。
香喷喷的烧烤吃在嘴里,我的心情好了很多。
父亲看我脸上满足的表情,缓缓的对我说:“儿子,没经过你的同意就看你的手机,爸爸做错了。
你已经长大了,我要学会尊重你,不再把你当做小孩子。
你原谅爸爸好吗,我保证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说完,父亲给我倒了一杯啤酒,和我碰了杯。
回去的路上,不胜酒力的我忍不住将头靠在父亲的肩膀上。
是的,那一刻,我懂得了肩膀的力量。
记得那个上午,父亲陪我去新华书店买书。
每次去书店,我总喜欢盘腿坐在地板上看书,而父亲,总是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找一本书看着。
这样的情境已经好多次了,但我总是那么熟视无睹。
但这一天,我把腿坐麻木了,站不起来。
这时父亲走过来,挨着我坐下,对我说,你靠着我,把腿伸直,过一会儿就好了。
我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靠着他的肩膀,把腿伸直,顿时舒服了许多。
是的,那一刻,我懂得了肩膀的依靠。
谢谢你,父亲,是你,用你那坚实的肩膀,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力量,给力我依靠。
在你的肩上长大,是我一生的幸运。
肩膀
(初三)
肩担家国,心忧天下。
——题记推开唐宋的大门,风流人物数不胜数。
或忧国忧民,或心忧天下,或壮心不已,或旷达开朗。
他们的肩膀,都担着重任;他们的心灵,都装着家国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肩上担着百姓流离失所的艰辛。
他一路奔波,一路逃难,但他关心着民生疾苦,他把一路看到的百姓悲惨的生活记录下来,写下了“三吏”“三别”;他即使自己住着破旧的茅屋,屋漏还偏逢连夜雨,那雨脚如麻未断绝,但是他仍然担忧着那些天下的寒士,他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假如眼前有房子给那些穷苦的读书人住,能替他们挡风遮雨,那么,自己住再破旧的草屋又何妨呢?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我真正地感受到杜甫肩上那自觉自愿的忧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肩上担着古仁人先忧后乐的精神。
他接到好友滕子京嘱托写记述岳阳楼文字的书信,毫不迟疑,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岳阳楼记》。
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后,内心愤愤不平,无论写文章还是发表议论,都把自己的不平表达出来。
好友的耿直让范仲淹担忧,担心他留下祸患,于是他借着写《岳阳楼记》的机会,也劝谏好友不要像那些迁客骚人一样“以物喜,以己悲”,而应该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把家国天下放在心里。
一篇《岳阳楼记》,让我真正读懂了范仲淹的责任心,他对朋友负责,过君王负责。
责任,总是那么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肩上担着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他金人统治的北方长大,内心却从未放下大宋子民的责任。
他变卖家产拉起一支抗金的队伍;他投奔耿京一心抗击金兵;他怒闯金兵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为耿京报仇;他归顺大宋坚持抗金主张。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朝廷重不重用,他内心的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从未改变。
一首《破阵子》,一首《南乡子》,让我看到了那个大宋猛男,文武双全,活跃在历史的天空中,他的肩上,从来没有放下过那一份豪情壮志。
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
这些唐宋的风流人物,肩膀上担的是责任,内心里装的是天下。
家国天下,永远在古仁人的肩膀上。
肩膀
父亲的肩膀健壮温暖。
他不在身边的时候,我总是看着他的照片,回忆着和他的肩膀有关的情节。
幼年时,父亲的肩膀是我的乐园。
骑大马是我最爱的游戏。
只要父亲一有时间,我便爬到他的肩上,把他当做高头大马。
父亲托着我,做小跑状。
那时,父亲就是我大马,缠着他骑大马是我幼年最深刻的记忆。
母亲常说,快下来,你爸腰不好,他会疼的。
可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儿,没事儿。
那时,父亲的肩膀是那么让人依恋。
小学时,父亲的肩膀是我的雨伞。
我上学后,不再爬到父亲肩膀上骑大马了。
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负责送我上学,接我放学。
冬天,我穿着厚厚的棉衣,仍然觉得冷,父亲总是说,冷的话靠在爸爸的肩上。
我把头靠在父亲的肩上,久违的暖流漫过心头。
下雨天,父亲挺直脊梁,让我靠着他,他用他的肩膀替我挡住前方的雨。
小学六年,每次走出学校门口,我总能一眼在人群里找到父亲的身影。
坐上摩托车,他说,靠好啰,出发。
那时,父亲的肩膀那么温暖。
初中时,父亲的肩膀是我的靠山。
上初中后,我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母亲的相处越来越艰难。
母亲说的话我明知她是为我好,可我就是听不进去。
我大声地和她争吵,然后赌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根本不管母亲在那里独自抹着眼泪。
这种时候,只要父亲在,他总会用很温柔的声音跟母亲说,没事的,没事的,孩子现在青春期,过了这一段就好了。
他把母亲安抚好了,就来到我房间,让我靠着他的肩膀,他不给我讲道理,他给我讲笑话。
直到我破涕为笑,他就拉着我出去跟母亲道歉。
那时,父亲的肩膀那么安全,总是我使了小性子之后的避风港。
也许,再过些年,父亲的肩膀就不在那么健壮了。
父亲会衰老,他的肩膀会弱下去,再也支撑不住我的依靠。
那时,父亲,请您放心,我的肩膀就会成为您的乐园,您的雨伞,你的靠山。
因为您的肩膀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肩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题记
山不择微尘,故能成其高;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顶天立地地挺直肩膀,方能显人生之本色。
你看那临江赋诗的曹公,肩膀何其坚挺。
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看得见“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他大声宣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于乱世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航向,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
尽管历史多有评说,但他从来就没忘记过自己肩膀上的责任,那就是让天下太平。
你看那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肩膀何其硬气。
他学的了一身本事准备报效朝廷,实现壮志,但因为父亲是商人,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不气馁,他努力使自己出名,想让皇帝直接征召。
他成功了,玄宗亲诏,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是那一份自信被长安的权贵消磨。
即使不被重用,他也不失英雄本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不要醉生梦死的生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只要不让自己肩膀上的硬气散失,他就永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你看那不忘初心潜心研学的王阳明,肩膀何其执著。
因为一句得罪权贵的话,他被贬谪龙场。
在龙场十九年,他寂寞的双眼看尽了人间繁华,看尽了古往今来,他守住初心,对着自然山水,悟着人间正道。
十九年来,他苦苦追寻的道,一朝而解,便成圣人。
那些虚度的岁月,那些忍受的孤寂,那些坚定地信念,都在他的肩上默默承担。
但是他都忍住了。
因为他的肩膀,过于执著。
我细数着这些肩膀上扛着坚挺,扛着硬气,扛着执著的人,不仅曹操,不仅李白,不仅王阳明。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是肩能扛鼎之人。
正因为这些肩膀扛住了历史,扛住了现实,我们的文明才得以延续,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幸福。
为什么你会感到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铭记那些肩膀,让我们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负重前行。
肩膀
雄鹰用翅膀搏击长空,古仁人用肩膀担起重担。
——题记
鹰击长空,是因为鹰用一对善于飞翔的翅膀;鱼翔浅底,是因为鱼有一双善于水中呼吸的鳃;古仁人心忧天下,是因为他们有勇于用双肩担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
隐居卧龙却心怀天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迎来了刘皇叔的三顾茅庐。
从此羽扇纶巾,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封《诫子书》,谆谆教导的尽是人生真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就是他的修为。
一篇《出师表》,细细叮咛尽是他的赤诚忠心。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他要出征了,他把宫中府中的人事一一交代清楚,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又有很多的事情放不下。
他,是累死的。
诸葛亮的肩膀上,扛着国泰民安的重任。
在那个八月秋高风怒号的日子,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
茅草随风四处飘散,高的挂在树梢,低的沉入水塘,还有那些调皮的孩子,公然就把茅草抱走了。
杜甫拄着拐杖,气喘吁吁,默默叹气。
这夜,他是睡不好了。
他又何尝睡好过?不用说“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漏屋,更不用说“自经丧乱少睡眠”的现实,单是那连年的战乱,就让老杜贫病交加。
但是他担心的不是自己,他心忧的是天下的寒士没有房子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但他哪有广夏千万间呢?他只有一支秃笔,但他却用这支笔,写尽了天下百姓的辛苦,写尽了人间游子的辛酸。
“诗圣”和“诗史”充满后人的尊敬。
杜甫的肩膀上,扛着忧国忧民的重任。
欧阳修被贬谪到边远的滁州,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活出了另一番人生境界。
他把滁州治理得民生富足,其乐融融。
他带领滁人游山玩水,他常邀请宾客在醉翁亭畅饮,他常常一喝就醉。
但醉翁的心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他欣赏群山相环,云烟相滋,旷野无穷;他观看百姓下起,射箭娱乐。
滁州百姓,有次太守,不亦幸乎!
欧阳修的肩膀上,扛着与民同乐的重任。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着美好的世界,原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肩膀撑起的,因为这些肩膀上,都担着重任呢!
肩膀
不知是何时,父亲的肩膀开始疼痛。
清晨的阳光轻轻地洒在那些粉末状的中药上,中药的味道布满了整个房间。
父亲要用酒调和那些粉末药粉,加热后让药粉变成膏状,然后敷在肩膀上。
每次父亲调药时,我总是捏着鼻子,假装忍受不了那种气味。
每次父亲看到我的狼狈样,总是哈哈大笑。
有时,他还故意叫我帮他敷药。
我口中拒绝,手却利索地接过了药碗,帮助父亲敷药。
因为我知道,父亲的肩膀不能出问题,那是我们一家人的依靠。
“快一点,去镇上的车要开了!”门口的人大声地喊着。
“来啦来啦!”父亲大声地回着。
他挑起一担白菜,急急忙忙地就走了。
我怕父亲的肩膀受不了那担白菜的重量,就骑上自行车悄悄地跟出去。
我到镇上的时候,父亲已经在卖着白菜了。
我躲在不远处的街角,看着父亲卖白菜。
一个大爷在父亲的担子前停下,拿起一棵大白菜称了就走,父亲的脸上露着笑容。
又等了好一会儿,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她把白菜拿起一棵,仔细看看,放下;再拿起一棵,左右瞅瞅,又放下。
每一棵白菜,她都像在奖赏一颗宝石。
她挑了好久,父亲耐心地等着。
她终于挑好了一棵白菜,父亲拿起秤称白菜。
我看见父亲的手抖了一下,称和白菜都掉到了地上。
父亲竭力忍者肩膀的疼痛,弯下腰去捡起称和白菜,那个中年妇女却撇撇嘴,走了。
我再也看不下去。
我知道此时自己不能出现,因为父亲希望我好好在家做作业。
我骑上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眼泪怎么也忍不住,它们就那么任性地在我的脸上滑落。
下午,父亲跳着空担子回来了。
他脸上笑眯眯的,仿佛捡了宝。
他从箩筐里拿出一盒酸奶递给我。
我愉快地接过酸奶,开心地喝起来,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把眼角的泪抹去。
父亲又在厨房里调中药粉末了。
我主动走过去,“老爸,我帮您敷药吧!”“呵,咱闺女啥时候这么懂事啦!”父亲把手里的药碗递给我。
这一次,我敷得特别仔细,我希望父亲的肩膀快点好起来。
父亲敷好药,就要到地里收白菜,我说,爸,我和您一起去。
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笑着点点头。
夕阳落下去了,最后一丝余晖也落下去了。
父亲担着一大担白菜,我跟在后面,我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父亲的肩膀。
我知道,父亲的肩膀,是我们全家的依靠。
肩膀
肩膀,总要负重,家、国抑或天下。
负重前行的人,他们的名字便流传了下来。
今天说起,仍是令人敬仰。
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他居庙堂之高时担忧百姓的生活,他处江湖之远时担忧君王的事务,他的肩膀上扛着太多的责任,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安乐。
要退休了,学生们都劝他为自己买块地,建几间房子,修个园子,为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做些准备。
他拒绝了,他说,我追求的是道义的快乐,房子那些的,要来有什么用,并不能给我带来快乐。
他的俸禄了,他拿去建义庄了,拿去供子弟读书了。
难怪,他所到之处,百姓都感念他,他死啦,百姓痛哭涕流,皇帝也称赞他为贤士,亲自给他写碑文,给他“文正”的谥号。
范仲淹的一生,肩膀上担着责任和忠诚,他忠诚于他的君他的民他的国,我敬佩他,敬佩他的仁慈和无私。
与民同乐的欧阳修。
他被贬谪到滁州,但他把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没有战乱,没有流离失所,百姓安居乐业,闲暇之余跟随太守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老太守带着滁人游乐,滁州百姓扶老携幼,前呼后应,那场景,真是让人向往。
太守宴宾客,宴会简朴,娱乐活动非丝非竹,而是下棋射箭。
百姓乐,众宾欢,太守醉,这与民同乐的场景,可以看到欧阳修付出的心神。
一个好太守,是一方百姓的福分,有与民同乐思想的太守,正是他的肩膀上扛着家国天下的情怀。
我敬佩他,敬佩他的智慧和豁达。
随遇而安的苏子瞻。
他才华出众,初入仕途意气风发,志气高昂。
可是一场莫名其妙的乌台诗案,他来到了黄州。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不知是黄州成就了苏轼,还是苏轼成就了黄州。
我认为是苏轼成就了黄州。
因为按照苏轼的性格,哪里的山水都能滋养他,都能让他超然于荣辱之外,只要有山水。
因为,无论他是在惠州,还是在儋州,他都会从自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因为他的肩膀上,不只是个人的遭遇,更多的是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于是,他无论被贬谪到何处,他都是“苟有可观,皆有可乐”,他都能让自己尽快地融入百姓,教当地百姓种水稻,打水井。
他乐呵呵地就适应了贬谪地的生活。
我时常在想,到底是什么让苏轼有这么宽广的胸怀,现在我明白了,是他的肩膀上担着的责任和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我敬佩他,敬佩他的旷达和乐观。
从《岳阳楼记》读到《醉翁亭记》,从《醉翁亭记》读到《记承天寺夜游》,我逐渐读懂了范仲淹,读懂了欧阳修,读懂了苏轼。
原来,他们的肩膀上,都扛着家国天下。
肩膀
父亲的肩膀上,时常挂着一个包,很多年了,他从未换过,这个包已经旧得不能再旧了,他还是不换。
几乎从我记事以来,那个包就在父亲的肩膀上。
只要他出门,他就会背上那个包。
有一次,我和母亲商量,我们悄悄地给父亲买个新包吧,让他高兴一下。
于是我和母亲来到商场,精挑细选,选中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肩包,高端大气,父亲一定喜欢。
回到家,我蒙上父亲的眼睛,当让他睁开眼睛时,母亲把那个新包摆到了他的眼前。
我们都很开心地想父亲一定非常惊喜。
没想到惊喜变成了惊吓,父亲连连摆手,一定要我们去把包退了。
他还很固执地说,即使不退,他也是不会背那个新包的。
我和母亲很扫兴。
那个新包的命运是就在衣柜的角落里,不见天日。
我愈发不能理解父亲了。
他依然背着那个破旧的肩包忙出忙进。
我开始留意父亲的这个旧包了。
我发现,这个旧包好像一个百宝箱,里面穿着父亲每天出门要用的东西,装着我上学忘记带的东西,装着买给我和妈妈的礼物,装着随时需要的东西。
他的包好神奇。
于是我决定和父亲好好聊一聊他的包。
那天,午后的阳光很暖,我和父亲坐在阳台上喝茶,我慎重地对父亲说:“爸爸,能给我讲讲你那个包的故事吗?”父亲说,你真感兴趣?我认真地点点头。
原来,这个包对父亲意义非常。
肩包是父亲刚工作时奶奶送给他的,他背着这个包上班,创业。
他的事业顺利时,包陪着她;他的事业陷入低谷时,包还是陪着他。
从早到晚,从春到夏,包就这样默默地依赖在他的肩膀上。
这个破旧的肩包,陪伴了父亲,见证了父亲的艰辛与欢乐,荣辱与得失。
从此,我对这个包肃然起敬,当发现包有污迹时,我会用湿巾细细地擦拭;当父亲回家时,我会泡上一杯热茶递上;当父亲坐在阳台上喝茶时,我会去和他聊聊天。
那个新包,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了。
父亲的肩膀上总是挂着一个旧包,那旧包,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肩膀
父亲的肩膀,是我童年最美好的遐想。
那时,爬在他敦实而温暖的后背,双手搂着他的肩膀,是我最快乐地时刻。
但我很快就享受不到这份快乐了。
因为父亲外出打工了,我长年见不到他。
当时,家里人口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伯父伯母,全住在一起。
伯父经常外出挣钱,家里的重活全是父亲一人承担:挑水、喂牲口、种田。
我就要上小学了,父亲说,我们进城去吧,给孩子找个好一点的学校。
于是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不远万里来到昆明。
他开始早出晚归,他干过很多活儿。
他给人打过工,他开过小饭馆,他跟人合伙做生意。
我每天忙着上学放学,并不太清楚父亲每天在忙些什么,有时十天半月都见不到他。
但我知道我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我们从嘈杂拥挤的出租屋搬进自己的房子里,父亲还买了辆小轿车。
父亲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
父亲帮我转到了更好的学校,但学费也很贵。
妹妹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但我仍然难得见到父亲一面。
年纪大了,父亲也不可能再把我背在肩上。
那肩膀上的美好只能成为回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没见到母亲,打电话一问,原来父亲受伤了,她在医院,让我也赶快过去。
父亲受伤躺在医院的那段时间,是我见父亲次数最多的时间。
我知道孝顺父母的道理,也很愿意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他。
但那时,我的想法主要在心里,我会经常跟父亲发火,发完火心里很后悔但嘴上不会道歉,只是跑到医院陪他一会,然后借口要写作业就走了。
有一次,父亲要去做检查,没有找到推车,正好我在,医生让我背父亲去检查室。
我同意了,但父亲却有些扭捏,但他只犹豫了一会儿,便让我背他。
我那时已经比父亲高了,壮了。
我把父亲背在背上,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搂住我的肩膀。
父亲没有我想象中的沉重,我轻松地把父亲背到了检查室。
做完检查,我又把父亲背回病房。
回到病房,父亲看我的眼光有些不一样,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冲我点点头说,回去写作业吧。
后来母亲告诉我,我走了之后,父亲哭了。
儿子的肩膀已经结实了,他感到很欣慰。
也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
小时候,父亲的肩膀是我最美好的遐想;长大后,我想对父亲说,肩膀的力量是可以传承的,生活的重量,该有一个更年轻、更有力量的肩膀来分担。
肩膀
古仁人用肩膀扛起了江山;父亲用肩膀扛起了家庭;老师用肩膀扛起了成长。
我时常在想,我的肩膀能扛起什么呢?
所以我渴望长大,因为长大了,我的肩膀就能扛起一点什么了。
有一次在路边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两家刚旅行回来的人正在互相告别,一个脑袋圆圆的小男孩手里紧紧地握着个奥特曼,但他只犹豫了片刻,就把奥特曼递给一个小女孩了。
他还跟小女孩拉了钩,盖了章,嘴里说着:“放心,我会像奥特曼一样保护你的。
”小女孩家挥手告别了,男孩的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儿子,好样的,你长大了。
那一刻,我很感动,原来,长大就是要承担起保护别人的责任。
我瞬间想起了一件事儿:我是课代表,负责帮老师收作业,可是很多时候作业都收不齐;有时收齐了,我也没有检查,交给老师了事。
有一次,一个同学把作业本交错了,我也没发现,就这样交给了老师。
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老师说,别看课代表微不足道,但同学们信任你,选你当课代表,收作业,检查作业就是你的责任。
做小事不负责任,做大事就会负责人了吗?那天,我灰头土脸地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当课代表的热情更是荡然无存。
我郁闷了好几天,一直想不明白收个作业跟责任有什么关系,是他们不交的,又不是我不去收。
今天的这个场景,小男孩父亲的话,似乎突然打通了我的脑回路,我豁然开朗,原来责任是和长大站在一起的。
我不是渴望长大吗?不明白肩膀上的责任怎么能叫长大呢?
从此,收作业就是我的责任。
我每天想尽办法把作业收齐,每一本作业本都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同学交错,有没有同学漏做,直到我认为没有问题了,才把作业交去给老师批改。
老师看我的眼里满是赞许。
原来,肩膀真的是用来扛起责任的,古仁人的肩膀,父亲的肩膀,老师的肩膀,我的肩膀,只要我们的肩膀都扛着责任,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