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与常规公交接驳规划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与常规公交接驳规划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10T08:23:43.84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8月16期作者:梁铖锋[导读] 城市公共交通是影响人们出行以及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梁铖锋
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影响人们出行以及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城市规范与常规公交接驳系统,能够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一体化水平的提升,既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运量大的优势,也能更好地体现常规公交的补充作用,进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关系,并就二者接驳规划策略进行探究,为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接驳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关系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居民通勤出行需求的增长,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

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既可以缓解城市道路通行压力,也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明确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关系,做好二者的接驳规划,构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运输系统,这样才能为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助力,才能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但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或者集中发展阶段,因此城市公共交通依然以常规公交为主,但已经呈现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高速融合的趋势,这也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接驳关系
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同站点少,并且共线距离为1-4千米的情况下,常规公交对短途客流有着较高的吸引力,轨道交通在这方面的吸引力下降。

此时二者的关系以接驳关系为主,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互补性更强。

1.2一般竞争关系
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同站点数为5-9个,并且共线距离为5-10千米时,二者会呈现出一般竞争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常规交通廉价的优势明显,因此对客流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速度优势也比较显著,以此其吸引力也不断提升,因此二者会呈现出一般竞争关系。

1.3强竞争关系
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同站点数大于10个,并且共线距离大于11千米时,轨道交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主要体现在舒适性高、速度快以及准点等方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更多的乘客选择借助轨道交通出行,这使得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呈现出强竞争的关系。

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规划过程中,应明确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规划策略
2.1公交基础设施优化
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规划过程中需要打造一体化设施,完善二者的接驳换乘设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换乘效率,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设施优化要注重完善配套接驳设施,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客流量情况、站点布局情况等,完善公交站、出租车泊位以及自行车车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公交接驳换乘设施而言,其建设的重点在于公交停靠站以及公交场站等。

在公交停靠站建设过程中,应秉持以人为本原则,设置完善的接驳设施,提升接驳效率,打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无缝衔接的高效接驳模式。

在公交停靠站规划中,轨道交通站点附近100米范围内应配套常规公交站接驳,既能为乘客的换乘提供便利,也有助于提升常规公交的竞争力。

同时,若常规公交站点距离轨道交通站距离过远,需结合现状实际情况对常规公交站点位置进行调整,并增设风雨连廊等衔接措施,使两者关系更为紧密。

另外,基于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减少公交停靠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在公交场站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应充分考虑公交线路的布线情况,不仅要满足原有线路的供给需求,而且还要考虑新线路建设需求。

公交场站应结合客流需求进行设置,覆盖接驳需求旺盛区域及现有公交服务薄弱区,如轨道线路末端等。

同时,可考虑结合轨道站点周边地块开发,采用配建方式在地块开发中配建公交站场,既可与客流紧密结合,缩短换乘距离,又符合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要求。

2.2常规公交线网优化
线网优化的目的在于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保障居民出行的便捷性。

针对常规公交的规划布局,要注重对轨道交通盲区的覆盖,以便充分发挥常规公交便捷、灵活的优势,弥补轨道交通覆盖面不全的弊端。

应进一步扩大轨道接驳辐射范围,强化接驳类线路发展。

线网优化应注重平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关系,在保证居民出行便捷的基础上尽量缓解二者的竞争。

针对现有的竞争性线路,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截短、取消、跳并站以及抽疏等方式来优化(表1)。

表1 竞争性线路规划模式
序号调整模式调整对象线路特征客流影响
1截短一般性竞争或者强
竞争线路线路客流集散
量少,至少一
对居民出行产
生的影响不
大,其他常规
端与轨道交通有替代关系公交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2取消强竞争性线路常规公交线路
与轨道交通并
站区段长,并
且客流量大,
以轨道交通并
站段最为集中会对居民出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轨道交通或者其他常规公交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3跳并站一般性竞争或者强
竞争线路与轨道交通并
站区段有替代
关系,与非并
站段有互补关

对居民出行产
生的影响较
小,服务可通
过轨道交通弥

4抽疏强竞争性线路该区段客流量
不大,并且中
间部分与轨道
交通之间存在
替代关系会对居民出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
响较少
针对接驳性线路的规划,可以通过常规公交接驳到轨道交通端点站的方式来弥补轨道交通的覆盖盲区,这种规划方式也可以看作是轨道交通服务的延伸与扩展。

通常情况下,接驳性线网规划会采用端点式、环圈式或者通道式等规划模式。

表2 接驳性线路规划模式
序号规划模式适用条件线路特征
1端点式适用于综合枢纽站公交
接驳场站的轨道交通站

一端接驳轨道站点
2环圈式轨道站点周边道路条件
不理想,“最后一公
里”服务能力不强单侧或者双侧与轨道交通线路呈现闭合接驳关系
3通道式适用于综合枢纽站或者
商业片区接驳站两端服务横向片区,中间段
接驳轨道站点
总之,在线网规划过程中,无论是竞争性线路规划还是接驳性线路规划,都应秉持“错位竞争、互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运量大、运输效率高以及常规公交灵活性强以方便快捷的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应结合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进行规划布局,同时还要注重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实现多种公共交通形式的有效整合,打造便捷、高效的一
体化客运公交体系。

结束语: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都是城市一体化客运公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规划,能够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有助于强化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引导更多的人选择借助公共交通出行。

这不仅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而且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逸影,代希腾,代琦,宋同阳. 轨道交通新线开通背景下的常规公交线网调整[J]. 交通与运输,2022,38(05):89-93.
[2]李阳,孙林. 城市轨道未成网条件下地面交通衔接方案布局研究——以济南市轨道R3线为例[J]. 交通世界,2021,(32):6-8.
[3]谭英嘉,朱一洲,李少龙.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常规公交服务评价体系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04):55-60.
[4]李荣.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及规模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21,(02):143-144.
[5]刘霞,李楠.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路的设计[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6):504-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