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主题十三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拓展训练题组)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十三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拓展训练题组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
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
”与材料中的“政策”“科技成果”和“温饱问题”联系最密切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2.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
3.服饰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对下表理解最准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
服装的主要
颜色和用料
主要服装特点变化
温馨的50年代蓝、灰、黑、土
布
列宁装、布拉
吉
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革命的
60年代
绿、卡其布军装
初醒的70年代颜色搭配有对
比,棉布、条绒
军装、喇叭裤
开始流行
开放后的80年代多种颜色搭配,
多种布料
旗袍、西装、
两用衫、裙子
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
五彩缤纷的90年代颜色可以任意
搭配,各种高档
服装面料
服装种类繁
多
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A.政治变革对服饰变化没有明显影响
B.经济发展是服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服饰变化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D.服饰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
4.“凡事百度,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
”这一极具幽默感的话,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等洋词日益增多,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减少。
材料三2005年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美国普通家庭亦大都如此。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3)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A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提高。
故本题选A。
2.D 毛泽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故选D项。
A项题词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B项题词反映的是抗美援朝,C项题词提倡学习雷锋精神,均与题意不符。
3.C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服饰的变化。
根据“革命的”“初醒的”可知,服饰变化受政治变革影响明显,排除A项;经济发展是影响服饰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C、D两项比较,C项更加全面、确切。
4.B 本题考查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根据材料中“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双向的,故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5.答案(1)表现:洋词的出现;官员称呼的改变;社会习俗的变化。
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辛亥革命的影响;崇洋风气日盛。
(2)都是受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变化。
(3)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美国经济结构调整。
趋势: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对比概括,但不得照抄原文,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变化的原因;第(2)问审清题目进行概括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二小问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变化趋势,并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