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三年级上册作文指导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文教案设计
作文题目:课余生活
篇次1 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指导写作技法:
(1)回忆生活确定材料。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打球、踢毬、看书、画画……在校外野炊、登山、郊游、放风筝……在家做家务、养小动物……这些事情中,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哪件事你最感兴趣,那件事你最觉得高兴,你都可以写写。
⑵交代原因,写出想法
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总是原因的。
是什么激发了你对它的特别兴趣?是由于同学视的介绍,还是你自己的独特发现?还是爱上它的丰富多彩……这部分,我们要写出自己的想法。
⑶抓住重点,记叙具体
做任何事,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面对它们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
仅这些还不够,还
需要我们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要的地方写详细、具体。
我们在记叙一件事情前,可以认真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情形怎样,最后是什么结果,并按照这个循序把过程写清楚。
这既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先应该注意的。
第二课时
写一写
孩子们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
但在写时要注意: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先给你的作文七个新颖的题目,让大家一看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试着写一写:
2.开头:开门见山,先交代清楚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
要简明扼要,交代清楚就行,不要泛泛而谈。
试着写一写:
3.中间: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
可以写一写当时周围的环境、参加活动的心情等。
试着写一写:
举例说明。
例如写自己爱好打篮球,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这项运动的,平时是怎么练得,怎样一点一点掌握要领的,等等。
注意语句通顺、连贯。
让别人一看一目了然,当然,你能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则更好。
试着写一写:
4.结尾: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或者要吸取的教训,语言要简洁。
试着写一写:
怎么样!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很精彩。
孩子们,写好后,要从头到尾认真读一读,发现遗漏字、错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问题,要认真修改,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第三课时
1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
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例文展示:(见后)
5•再改自己的习作。
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
6 •養写作文。
(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
第四课时
“《课余生活习作例文》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跳舞,画画,打羽毛球,写毛笔字,看课外书。
平时没事的时候,我总是会拿起一本书来看看。
我看过很多书,有《笑猫日记》《绿野仙踪》《汤姆索亚历险记》《神秘岛》《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有时被精彩的课外书吸引住了,同学们叫我去玩,我都拒绝了。
有时看书入了迷,甚至忘了吃饭。
大家都说我是“小书迷”。
我最喜欢看《笑猫日记》,这本书讲了猫妈妈在寒冷的冬天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一个的把孩子生下来。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妈妈生下我艰难,我一定要听妈妈的话, 不能让妈妈担心。
除了看课外书,我还爱跳舞。
我跳的是拉丁舞,我每周都按时上课,一节课三个小时,有时累得满头大汗,两腿发软,我对自己说要坚持,不能偷懒,才能跳好舞。
经过我的刻苦练习,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经常得到老师表扬,有时还被选为小老师, 跳舞不仅锻炼身体,还培养了我坚持不懈的品质!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给我了很多快乐,让我学到很多知识, 希望你也有和我一样的课余生活!
习作讲评:
第二次作文教案设计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篇
次2 课时4课时
“作文难,难作文”,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仿佛老鼠遇见猫。
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我将游戏式教学方法引入作文教学之中, 旨在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老鼠”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猫”。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习作《我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为例进行此类教学设计尝试。
【习作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
2、学习并掌握描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交流习作,达到自改和互改的目标。
三、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游戏式教学,使学生乐于习作。
2•渗透优良道德品质教育。
【习作重点、难点】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
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
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 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
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①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1、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全班交流: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②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
要大胆地想象。
第二课时
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第三课时
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
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
供参考。
(《漂亮的妈妈》《任性的表妹》《我的同桌》
第四课时
习作例文欣赏:我喜欢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最疼我。
不管我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尽可能满足我。
当然,我是不会向他提无理要求的。
在我的记忆中,他好像从来没对我说过“不”字。
凡是我想吃的,想玩的,他都会给我买的。
但我很向他要东西。
因为姥爷身体不好,他的钱还要留着买药呢。
新的学期要开始了,姥爷要送我一个乐扣的杯。
他说我是大孩子了,可以锻炼着自己接水喝,不用再带保温杯装好的热水了,我很高兴。
姥爷说好周末带我去超市买,我天天盼啊盼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超市里的乐扣杯样子真多呀!我都看花眼了,都不知道该选哪一种了。
我选了一款蓝色的,这款好像很流行,我看到过好多人都在用。
姥爷说:“不能光看外表,要实用的,适合你的才好。
”他拿了一款绿色的说:“绿色用的人少,不容易混,好认。
还是选这个吧!”我注意到这款是配有瓶嘴和提绳的。
但不是很喜欢,就没有说话。
他看出我不髙兴,便耐心地对我解释道:“这款瓶嘴上有盖子,可以防尘,干净卫生。
而且喝着方便,不会洒水。
配有提绳, 拿着方便,还可以挂在书包上/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既高兴姥爷的选择,又对自己刚才的态度感到抱歉。
于是我们决定就选这一款。
这就是我的姥爷。
凡是关于我的事,他都是想的这么仔细周到,我喜欢我的姥爷。
例文二我的妈妈
我妈妈长得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又爱说又爱笑的小嘴巴,妈妈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呢!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兴奋极了。
上了公共汽车,我们正在前往公园的路上。
在车上看到了一位腿脚不灵活70岁左右的盲人老爷爷,知道了这位老爷爷坐车坐过了站,看上去非常可怜。
到了下一站司机叔叔让老爷爷下了车,因为老爷爷再不下车,会被拉得更远的。
老爷爷拄着盲杖,颤巍巍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妈妈看见急忙拉着我去扶老爷爷,和老爷爷一起下了车。
下车之后,妈妈问老爷爷:“您去哪?有人来接您吗?”老爷爷说:
“我的儿子在四平西道上等我。
”又问道:“我现在在哪里呀?” 老
爷爷显得特别无助。
妈妈拉着我说「'敬昱,咱们先别去公园了,帮帮这位老爷爷吧!”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妈妈。
本来妈妈想把老爷爷送到他的家人那儿,可是妈妈又犹豫了,妈妈怕出现安全问题说不清楚,就决定把老爷爷送到附近的新兴路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询问了妈妈整个过程,还问了老爷爷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
终于联系到了老爷爷的家人,看着老爷爷的家人把他带走了,妈妈和我都开心地笑了。
虽然我们耽误了去公园玩的时间,但是我和妈妈帮助了他人, 心里非常高兴。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妈妈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动草起笔。
教师巡回指导。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
3、眷写习作。
4、评讲
第三篇习作教学设计
作文题目:美丽的秋天
篇3次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设计】
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
(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 自由抒发。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
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
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
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好秋天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 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
第三课时
写一写
1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
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
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再改自己的习作。
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
5.眷写作文。
(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
第四课时
习作例文一
秋天来了,谷子熟了,橘子熟了,天气凉了。
同学们脱去了短袖短裤,穿上了长袖长裤,一群群大雁排成人字往南飞走了;燕子们也纷纷离开了它那温馨的泥垒,匆匆忙忙地开始搬家。
我家小院的秋色更浓。
你看:菊花开了,黄的、白的、红的,一朵朵笑得好灿烂!你站在院门口,一定能闻到那淡淡的香味。
梧桐的树叶不时飘落了下来,金黄金黄的,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心甘情愿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远处的田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色。
你看,那修长的甘蔗多么挺拔,那包裹着甜蜜汁水的褐红色的外衣像要被涨破似的。
再看那金黄色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一个个好谦虚的样子。
她们在微风中摆动婀娜的身姿,一起一伏地,还真惹人爱。
还有那紫色的葡萄、鲜红的柿子、金黄的桔子、鹅黄的鸭梨……是那样地让人谗。
秋天真美啊!我真喜欢秋天!
例文二,四季最美是秋天。
秋天里,果实累累,金桂飘香。
落叶被秋风吹得翩翩起舞,像一只只飞舞着的蝴蝶戏弄着她们美丽的翅膀。
起风了,落叶随风飘荡,铺满了整条马路。
清洁工人们将它们扫到路边,一堆堆金黄的叶子脆脆的,踩在脚下咯吱咯吱地响,奏起一支美
妙的乐曲。
秋天菊花开了。
黄的,白的,还有粉的……奶奶家的白菊花开了。
一朵朵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美丽而又纯洁。
一阵微风吹来,白菊花翩翩起舞,像白雪公主在欢快地跳舞。
秋天,农村的瓜果和粮食丰收了。
橘子,苹果,稻子,地瓜……乡下的姑姑来了,给我们送来红通通的苹果和胖墩墩的地瓜。
咬一口苹果,啊!真甜哪!咬一口地瓜,说不出的味道。
有一股栗子的香味,一丝丝香蕉的甜味。
秋天还有我最爱吃的桔子,贡桔,还有沙甜桔……每一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酸酸的,凉丝丝,还有蜜的味道。
秋天有美丽纯洁的菊花,有美味可口的瓜果。
我爱秋天!习作讲评:
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作文题目:交流日记
篇次4 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学生可自由组合读给朋友听听。
2.由好朋友推荐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学步骤:
评议日记
①教师引导:听了几位同学的日记,你们觉得哪些同学写得特别有趣?
②组织学生评说。
③指名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写日记时的想法和过程。
第二课时
再写日记
①当堂写一则观察日记或修改以前写的观察日记。
②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自己有没有把观察的过程和观察中的发现说清楚。
请同学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相互交流
1•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动草起笔。
教师巡回指导。
修改眷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
3、眷写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例文一
2011年8月22日星期日天气:晴
秋高气爽,一轮红日照耀着大地,阳光明媚,照射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
不远处,一片绿色的草坪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到草坪上去玩玩!”我对站在身边的周明月说。
于是,我们连蹦带跳地朝草坪的方向奔区。
啊!多么好看的草坪呀!它像一床好大好大的被子,软软的、绿绿的,小脚踩在上面感觉软绵绵的。
当我弯下腰仔细看草坪时, 只见一群小昆虫正在草坪上蹦来蹦去。
我问外公:“这是什么昆虫呀?”外公看了看说:“这群昆虫的名字叫蚂蚱。
”我像小猫似的悄悄地走到它们的跟前,用手轻轻地逮住一只,然后仔细观察起它们来。
你看,它的身体是草绿色的,两条后腿长,四只前腿短,身上还长着翅膀。
不一会儿,我与周明月就捉了十五只蚂蚱。
我们把这些小东西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高兴地回家了。
习作例文二:
2011年8月16日星期日天气:晴朗
这个周末才是我们所期望的天气,连续的阴冷天气又回到了我们空间,我真想出门旅游一次。
公公家的老母鸡也不愿错过这温暖的太阳光,“咯咯咯”的带着她才出世不久的宝宝蹲在墙角里晒太阳呢。
“叽叽叽”的小不点有的像白雪公主、有的像梅花仙子、还有的像黑色云朵,毛茸茸的一步也不离开妈妈。
老母鸡见到这些漂亮的宝宝兴奋极了,用嘴喂她们吃食,用翅膀为他们保暖,以妈妈的勇敢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宝宝,我想摸一下都不行,真替鸡宝宝感谢鸡妈妈的伟大!习作三:
梧桐树的日记
11月10日雨(喜)
今天傍晩,下了一场倾盆大雨,马路被冲刷得亮晶晶,小草开心地翩翩起舞。
大地上一片清凉,“真舒服啊!”我不由自主地伸了一个懒腰,享受着这“露天雨水”,觉得感觉可真好,前几天身上的污垢全部被清除掉了,而且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真是双喜临
门、一举两得呀!我兴奋地手舞足蹈一一摇摆起身上的枝条,颗颗露水从树叶上洒落下来。
11月11日阴(怒)
今天,大雨虽然已经停止了,但是路面上的“黑色积水”却久久不忍离去。
早晨8点多钟,车辆陆陆续续地行动了,大量的汽车快速地奔驰在宽阔的马路间,积水被荡开了,离开了一些,但是我却成为一名“受害者”,白白地接受了肮脏的雨水与汽车所排放的尾气。
我被熏得睁不开双眼,直咳嗽,树上的叶子逐渐地枯黄,慢慢地降落在地上。
唉!老天爷什么时候还我宝贵的绿叶。
11月18日晴(哀)
我的心情可真好,有朋友陪我运动,真的很舒服,但是有点累,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忽然,我听到一声巨响,感到天旋地转, 睁开双眼,发现脖子被扭了,我的旁边躺着两辆残疾小汽车。
后来,我明白了一切:原来,有一辆别克汽车闯了红灯,原本正常行驶得红旗轿车被撞飞了出去,由于车速很快,就撞到我身上了。
“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我向天空咆哮着。
习作评讲
语文园地五习作教学设计作文题目:传统文化
篇次5 课时4课时习作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习作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
习作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课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追求的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他们的听话、说话能力。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虽然内容丰富,但如果脱离了学生现实的生活场景,那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我把这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与学生最熟悉的饮食紧密联系起来,以“话——选——赞——品”四大环节创境促说,通过“分组互动悟传统、调查展示各抒情怀、角色扮演饮食聚乐、才艺展示谱写饮食新理想”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元感悟,亲自去体验、感受传统文化所绽放的生命异彩,以“趣”
促交流,以“情'‘促互动,以“活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力求结合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互动性等特点,突破课堂封闭性与口语交际话题生活化之间的矛盾,使口语交际的练习达到由“量”到“质”的提升。
预设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话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许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板):饮食的传统文化。
从日常生活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力求在课一开始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心底的期待与好奇,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快乐表达。
二、重现生活,选饮食。
活动(一):观看饮食诉衷肠。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食品,充满了诱人的香味。
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选一选自己最钟爱的食品。
(课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尝的情景)
每播放一种食物就让学生抢答诉说,如:这是什么食品,曾在什么时候吃过,味道怎样等。
组织评议,给予及时地鼓励。
2.自由选择刚才课件中播放的一种食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尝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让学生认一认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请学生调理好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选择播放学生自身品尝过或见到过的感兴趣的饮食,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交际的金钥匙,感觉有话可说,为体会饮食文化作铺垫。
活动(二):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