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湘教版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我们学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
师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展示:
“现代化城市”景观图
生在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

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师(承转)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
生(合作探究):
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
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师由于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
经济发展,从而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课件展示:
“城市化与地面下沉”图解
师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呢?
生(合作探究):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师(激励性评价后,请学生阅读P43“扩容与提质并重”材料,回答问题。


生1 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大举侵占土地;②城市人口膨胀等。

生2 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面积减小,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②大批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等。

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那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呢?
生城市环境污染
师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产生了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课件展示:表格:
(承转)城市的急剧膨胀,使原来的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结构、城市的市政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会造成哪些问题呢?
生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等。

师当前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策略?
生(合作探究)主要针对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提出来的。

小汽车对个人来说改善了交通条件,提供了舒适的交通环境,但小汽车过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小汽车低速行驶还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尾气污染。

实行“公交优先”,公交车的大容量可以同时解决几十甚至上百人的交通问题,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社会效率,减少了交通阻塞现象,还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师城市人口因规模大,未充分就业,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队伍,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必然导致失业问题加重,也影响社会安定。

此外,城市化过程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等。

贫困问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报酬较高的工作要求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具有过硬技术的劳动力,无技术或缺乏充分教育或熟练技术的人就容易陷入贫民群体。

内城衰落问题,二战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迅速增加,引发了城市工业、人口、商业大规模郊区化,内城地区出现了工业基础缩减、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自然环境恶化、服务设施缺乏等衰落现象。

设施逐步完善,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请你具体描述该现象的发生。

生这是城市化过程从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称为逆城市化现象(或城市郊区化)。

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

城市居民为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市中
心的衰落。

师城市化过程造成城市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呢?
生(小组汇报各组实地调查后的改进措施)①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师 (激励性评价后,多媒体展示“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阅读材料,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生1 大树移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下列影响: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生2 山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和湖泊泥沙淤积萎缩,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汛期威胁中下游地区人口、农田、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安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枯水期,发生严重的旱灾,影响中下游地区及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

生3 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师“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

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可归纳为和谐、高效和发展。

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

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

人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环境保障。

随着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

良好的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调整演替的保障。

板书: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课件展示: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示意图”,请学生自主探究后合作讨论,明确答案要点。

生(回答)①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②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③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④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⑤强调以人为本,注重
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
城市现代化水平。

师现代化城市要具备
两个属性,即生态化和特色
化。

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创造一个为市民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家园综合体”。

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城市特色应该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课件展示:
师说一说它们的建筑风貌及形成原因。

生(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城市建筑表现原因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
排列
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

华盛顿
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
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资产阶级所标榜
的民主与法制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化过程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贫民窟、侵占耕地等。

因此城市化过程既对自然地理环境也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学习研究这些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教材以“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为案例,具体展开讲述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同学们要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