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口袋书】2022年中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3.声波
(1)声波: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3)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2)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

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

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一、考点导图
二、真题再现
考向一:声音的产生
(2021·河北)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故C错误;
D.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考向二:声音的传播
(2021·山西)"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歌咏比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答案】B。

【解析】合唱声是由人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考向三:声速
(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v光
___________v声;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声音。

【解析】[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考向四: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
(2021·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答案】(1)物体振动;(2)响度;音调;(3)能量。

【解析】(1)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为力度不同,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则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为钢
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

(3)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使烛焰熄灭。

考向五: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不能。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