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发展第二讲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
路线
东西运煤通道
通往东北 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华北 四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
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
南北运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京杭运河—天津;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 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
答案 (1)山脉名称:秦岭。 对气候的影响: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随着海拔 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冬季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山地北部冷空气 聚集,气温较低,南部地区气温较高;夏季山地南坡为暖湿空气的迎风坡, 降水多,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2)自然原因:需修筑的隧道长度长(或穿越秦岭);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 大,风险更大。 有利影响:缓解工农业生产用水紧张状况(促进工农业发展);保障城乡居
2.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线路 A.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② 轮南 油气田,经甘、宁、 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③ 上海 。
B.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 连,南至④ 广州 。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
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⑥ 煤炭 为主,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b.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 c.具有清洁优势的⑦ 天然气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低。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a.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⑧ 北多南少 。
(2)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比较
路线 水量 水质
东线 大 差
中线 较大 较好
西线 较小 最好
优点 缺点
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 有丹江口水库可以利用;可自流
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供水;调水量较大;丹江口水库主
调水量大
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良好
可自流供水;水质最好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 南低,需抽水北送;沿线 污染严重,水质差
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知识拓展 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1)路线
(2)主要驱动因素 ①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②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说明中国企业能够与印度尼西亚进行电力建设合作的主要条件。
答案 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大,而该国电力设施较薄弱 (电网不稳定),电力合作的市场大;中国企业拥有中国标准,技术较先进; 中国建设银行提供支持,资金雄厚;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有 较好的政策支持;中国劳动力(元器件或原材料)成本较西方国家低。
解析 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国的影响从缩短石油运输距离,节省时 间,节约运输成本,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考虑。对 中缅两国的共同影响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强区际合作,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视角二 电力合作 2.(2018北京朝阳一模)中国的待邻之道是“睦邻、友邻、富邻”,希望 与邻居们共建和谐大家庭。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 去,该国大部分地区供电不稳定,断电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在“一带 一路”倡议指导下,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力企业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 设电力设施。中国标准下的电力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而且其价格比西方国家低。
b.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⑨ 陕甘宁 和鄂尔多斯。 c.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a.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将资源优势转变成 经济优势 。 B.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a.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优化 能源消费结构。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A.原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 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B.影响: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② 价格较低廉 的劳动力的国家或地区 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A.原因: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③ 高 。 B.影响: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④ 投资环境 ,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 交易成本,从而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者。 (3)市场因素 A.原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⑤ 饱和 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 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b.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 进经济发展。 C.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经济 、技术优势合理配置, 有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对环境的影响 a.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 煤炭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b.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 植被破坏 带来的环境压力。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开发和区际联系。中国企业能与印度尼西亚 进行电力建设合作是源于印度尼西亚电力市场需求大但该国电力供应 不稳;中国企业技术较先进;后备资金雄厚;政策支持;中国劳动力成本较 西方国家低,合作利润大。
命题视角三 水资源调配 3.(2017北京房山期末)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资源 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
调入地区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调出地区 促进资源开发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推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重要区域分界线及其影响。从区域定位可知, 图中渭河、汉江干流之间山脉为秦岭;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应从气温、 降水量等方面进行。(2)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流域调配工程建设难度 大的自然原因及其对调入地区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分析引汉济渭工 程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应从工程量、地质条件、风险等方面进行; 对调入地区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应从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保障生活用 水、回补地下水(减轻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河流自净能 力、惠及黄河、增加人口容量等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保护
命题视角一 石油调配 1.(2017北京朝阳二模)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 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中缅石油管道于2017年4月正式运行。
简述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缅两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对中国的影响:缩短石油运输距离,节省时间,节约运输成本;石油 进口路径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对中缅两国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
民生活用水需求;利于回补地下水(减轻地面沉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渭河自净能力;惠及黄河,适当增加当地人口容 量。 (3)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加强水源涵养地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确保污水达 标排放;建设人工净化湿地,防治水污染;加大环保宣教,提高公众保护水 源的意识;加强立法和监测管理。
B.影响:企业到⑥ 市场广阔 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因素是不 断变化的,产业转移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 张、⑦ 地价 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⑧ 分工与合作 。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 业和资金密集 型产业→技术密集 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
水质的措施。保护水质采取的措施应从治理和预防两方面分析,如植树 造林、水源涵养地生态建设和保护、污水达标排放等。
考点二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 现象。 (2)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① 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减轻环境污染;减
轻铁路运输压力
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
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 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想一想 西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和输出地各有什么影响?(见上表) 2.我国的运煤通道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 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 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的运煤通道如下表 所示:
第二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影响
考点导航 考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 考点二 产业转移
思维导图
——规律 — ——影响因素
——对区域的影响(4点)
考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贫乏 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条件:区域间的发展水平① 不平衡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 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 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 置状况入手。如下图: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少;资源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 口密集);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 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
1.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
图示
路线(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西电东送三条路线示 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意图
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促进经济发展;改 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 变能源消费结构,
东地区
(1)说出图中渭河、汉江干流之间山脉的名称,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引汉济渭”被称为“小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 长江两大流域,工程建成后,可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5个大中城市的 给水量,缓解近期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 (2)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及其对调入地区地理环 境的有利影响。 汉江上游地区水质优良,为保护水质该地区做出了巨大奉献。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该地区为保护水质采取的措施。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
需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工程量巨大;长江 上游水量有限,调水量较小

想一想 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何缺点?(见上表) 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优点?(见上表) 方法点拨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 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 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资源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
(4)改变劳动力⑨ 就业 的空间分布。 温馨提示 (1)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 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2)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 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 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 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