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 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1274年,忽必烈帅大军攻打南宋,到1279 年,宋军大败。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整个中国。
链接高考
1.(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
C 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2.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边疆危机严重和民族矛盾尖锐;
③“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④得到宋神宗的支持 (2)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3)结果:失败
三、王安石变法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崇文的影响
积极: ①加强阶级流动,政府扩大统治基 础; ②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③提高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④重视文化的社会风尚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3.崇文抑武 ②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新变化
北宋的建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960 年,后 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强 化 军政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中 央
收精兵
地方部队定期更换驻地
集 权 )
财政
制钱粮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影响:①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②消极:官僚机构庞大;地方穷困虚弱;行政效率低
军事/民政 财政 刑狱 仓司/农事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中央
中央:分散机构权力 增设机构,分割相
权, 加强皇权。
侍卫 侍卫 统调
宋唐::二三府省三六司部制 殿前 马军 步军 分离
皇帝
司司 司
御前会议
三衙 统兵权
更戍法 禁军 定期 换驻
兵将 分离
三司 中中书书省门下(门政下事省
尚枢书密省院 调兵权 台谏
堂)
三司使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执政) (执政)
禁军统帅、 北宋 赵匡胤 归德节度使 960—1127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应对措施
稍夺其 权,
武将专权
制其钱 谷,
阅读教材P52,统治者具体加强中央收集其权精的兵措施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更替简表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地方上
收权
分 权 四监司 文官知州 相互牵制
地 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政
( 夺其权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学习聚焦:王 安石变法取得 一些成果,但 是并未挽救北 宋衰亡的命 运。
消极: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统治集团内部发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并不仅仅指地域居南,更指的是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 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 “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 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 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 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不可取: 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 议,每年付出一大笔钱财,是一种屈辱的行为。
可取: ①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 ②和议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 ③边界的长期和平,有利于边境贸易开展,带来巨大效益。 ④民族交融;生产发展
历史趣闻:廉洁包青天的工资
罢宿将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剥夺军权
分散军权
有握兵之重 无发兵之权
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4.北宋的募兵政策 教材P54 历史纵横 北宋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
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 经应募,终身为伍。
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目的
措施
内容
富国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 还本付息 纳钱代役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在东京设市易务
学习聚焦: 王安石变法 取得一些成 果,但是并 未挽救北宋 衰亡的命运。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扩充中央禁军 募兵制
军队多而不精,训练 废弛,素质低下
冗兵 养兵
政府机构设置重叠 官僚子弟入仕过滥
官僚队伍膨胀
皇室用度 岁币(辽) 岁赐(西夏)
养官 冗官
冗费
积贫 (内)
北宋
积弱 (外)
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 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 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 分养兵。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2022·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 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
A 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蔡襄:《强兵篇》
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 为繁猥,六部九寺皆为空官,特 以寄禄秩、序班位,而别以他 官判职事.如兵部事归枢密院, 户部、工部归三司。
—王士禛:《池北偶谈》
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淹范
1.庆历新政

改 革 者:范仲淹
支 持 者:宋仁宗
改革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
专其制。”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 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 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 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赵普筹划治国 方略的场景。
北宋建立 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 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 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①北宋建立后,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清科举录取年均取士人数演变
400
344
300
200
100
23
12
0



89
100


年均取士数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 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 代。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影响: 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加剧财政负担。
根据所学和教材内容,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加强皇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加强中央集 权。 影响: 积极: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促进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消极: 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 守旧的政治风气。 ②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 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强兵 取士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三、评价王安石变法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教材P55学思之窗,评价王安石变 法。 积极: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十六州,
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宋 辽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均告惨败。
1005年辽宋和议“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辽“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
两。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统治者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赵)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
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政权 建立者 身份
时间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907—92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宋初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923—936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36—946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947—950 后周 郭威 天雄节度使 951—960
宋 夏 1044年“庆历和议”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
两+茶3万斤,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
影响:边境获得安定,北宋内部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但也带来了财政危机。
教材P54【思考点】 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 取?为什么?
包拯“坐镇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 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间公布的公务员薪水律例《嘉佑禄令》, 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一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另有10匹绫、34匹绢、2匹 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一把手,每个月 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每个月另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 干草、1500贯“公使钱”。有人折算其年薪约合今天人民币千万以上。
枢密副使 (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影响: ①积极:削相权,强皇权;维护统治秩序
(台谏合一)
②消极:权力分割吏过细,户一定礼程度上导兵致行刑政效率工低下;助长因
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部官僚机部构庞部杂,加部剧财政部负担 部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3.崇文抑武
①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