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填空选择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填空选择检测题(WORD 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答案】4
【解析】
【分析】
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
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111,,AC B A C B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
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
7749A B C A B C S S ∆∆===<2020
第三次操作333222377343A B C A B C S S ∆∆===<2020
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
故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4次操作,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和探索规律,掌握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时,面积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如图,AB ∥CD ,点P 为CD 上一点,∠EBA 、∠EPC 的角平分线于点F ,已知∠F =40°,则∠E =_____度.
【答案】80
【解析】
【详解】
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
12
∠CPE=∠F+∠1,∠ANE=∠E+2∠1=∠CPE=2∠FMA ,即∠E=2∠F=2×40°=80°.
故答案为80.
3.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
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如图,在∆ABC 中, ∠A =80︒,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 ∠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 ∠A 7BC 与∠A 7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8,得∠A 8,则∠A 8的度数为_________.
.
【答案】
516 【解析】
【分析】 利用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A 1=12∠A ,再依此类推得,∠A 2=
212∠A ,……,∠A 8= 8
12∠A ,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
∠ACD=∠A+∠ABC.
又∵∠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
1111222
A ABC A ABC ∠+∠=∠+∠ ∴∠A 1=12∠A 依此类推得,∠A 2= 212∠A ,……,∠A 8= 812∠A=180256
⨯=516 故答案为
516
.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弄清楚角之间的关系..
5.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化简:|a+b ﹣c|-|a ﹣b ﹣c|+|a ﹣b+c|=______.
【答案】3a b c --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a、b、c为△ABC的三边,
∴a+b>c,a-b<c,a+c>b,
∴a+b-c>0,a-b-c<0,a-b+c>0,
∴|a+b-c|-|a-b-c|+|a-b+c|
=(a+b-c)+(a-b- c)+(a-b+c)
=a+b-c+a-b- c+a-b+c
=3a-b-c.
故答案为:3a-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时,∠A与∠1+∠2之间有始终不变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2∠A=∠1+∠2
【解析】
【分析】
根据∠1与∠AED的2倍和∠2与∠ADE的2倍都组成平角,结合△AED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答案.
【详解】
∵△ABC纸片沿DE折叠,
∴∠1+2∠AED=180°,∠2+2∠ADE=180°,
∴∠AED=1
2
(180°−∠1),∠ADE=
1
2
(180°−∠2),
∴∠AED+∠ADE=1
2
(180°−∠1)+
1
2
(180°−∠2)=180°−
1
2
(∠1+∠2)
∴△ADE中,∠A=180°−(∠AED+∠ADE)=180°−[180°−1
2
(∠1+∠2)]=
1
2
(∠1+
∠2),
即2∠A=∠1+∠2.
故答案为:2∠A=∠1+∠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AB,∠C=110°,它的一个外角∠ADE=60°,则∠B 的大小是_____.
【答案】40°
【解析】
【分析】根据外角的概念求出∠ADC的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ADE=60°,
∴∠ADC=120°,
∵AD⊥AB,
∴∠DAB=90°,
∴∠B=360°﹣∠C﹣∠ADC﹣∠A=40°,
故答案为40°.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外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_____.
【答案】8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60°,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DBC=35°,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出∠BDC的度数.
【详解】
∵在△ABC中,∠A=50°,∠ABC=70°,
∴∠C=60°,
∵BD平分∠ABC,
∴∠DBC=35°,
∴∠BDC=180°﹣60°﹣35°=85°.
故答案为85°.
9.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__.
【答案】40°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6+∠7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所示:
∠1+∠2+∠6=180°,∠3+∠4+∠7=180°,
∵∠1+∠2+∠3+∠4=220°,
∴∠1+∠2+∠6+∠3+∠4+∠7=360°,
∴∠6+∠7=140°,
∴∠5=180°-(∠6+∠7)=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10.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
【答案】90°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
∵∠2+∠3=180°,∴∠3=180°﹣∠2.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
∵∠4+∠1=90°,∴180°﹣∠2+∠1=90°,即∠2﹣∠1=90°.
故答案为90°.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
11.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F的度数为()
A.120°B.135°C.150°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1+∠2=90°得出∠EAM+∠EDN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F+∠EDF的度数,根据AE⊥DE可得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FAD+∠FDA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1+∠2=90°,
∴∠EAM+∠EDN=360°-90°=270°.
∵∠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
∴∠EAF+∠EDF=12
×270°=135°. ∵AE ⊥DE , ∴∠3+∠4=90°,
∴∠FAD+∠FDA=135°-90°=45°,
∴∠F=180°-(∠FAD+∠FDA )=180-45°=135°.
故选B .
【点睛】
本题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EF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的度数.
【详解】
如图,
∵∠BEF 是△AEF 的外角,∠1=20︒,∠F=30︒,
∴∠BEF=∠1+∠F=50︒,
∵AB ∥CD ,
∴∠2=∠BEF=50︒,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的度数13.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
等于()
A.50°B.30°C.20°D.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4=∠1+∠3,代入数据即可求∠3.
【详解】
如图所示,
∵AB∥CD
∴∠2=∠4=∠1+∠3=50°,
∴∠3=∠4-30°=20°,
故选C.
14.如图所示,小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左转24°,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24°,……,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
()
A.140米B.150米C.160米D.240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小华走出了一个正多边形,根据正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可求解.
【详解】
已知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而每一个外角为24°,可得多边形的边数为360°÷24°=15,所以小明一共走了:15×10=150米.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熟记公式是关键.
15.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
A.45︒B.60︒C.72︒D.90︒
【答案】C
【解析】
【分析】
n-•︒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固定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180
的360︒,依此可以求出多边形的一个外角.
【详解】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多边形的边数为54018025
︒÷︒+=,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多边形的每个外角360572
÷︒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难度适中.
16.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
①∠CEG=2∠DCB;②∠DFB=∠CGE;③∠ADC=∠GCD;④CA平分∠BCG;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角平分线、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①∵EG∥BC,
∴∠CEG=∠ACB.
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
∴∠CEG=∠ACB=2∠DCB,故正确;
④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
③∵∠A=90°,
∴∠ADC+∠ACD=90°.
∵CD平分∠ACB,
∴∠ACD=∠BCD,
∴∠ADC+∠BCD=90°.
∵EG∥BC,且CG⊥EG,
∴∠GCB=90°,即∠GCD+∠BCD=90°,
∴∠ADC=∠GCD,故正确;
②∵∠EBC+∠ACB=∠AEB,∠DCB+∠ABC=∠ADC,
∴∠AEB+∠ADC=90°+(∠ABC+∠ACB)=135°,
∴∠DFE=360°﹣135°﹣90°=135°,
∴∠DFB=45°=∠CGE,
∴∠CGE=2∠DFB,
∴∠DFB=∠CGE,故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则∠D=()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D=1
2
∠A.
解:∵∠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
∴∠1=1
2
∠ACE,∠2=
1
2
∠ABC,
又∠D=∠1﹣∠2,∠A=∠ACE﹣∠ABC,
∴∠D=1
2
∠A=25°.
故选C.
18.如图,把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
A.75°B.135°C.120°D.105°
【答案】D
【解析】
如图,
根据三角板的特点,可知∠3=45°,∠1=60°,因此可知∠2=45°,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求得∠α=105°.
故选
1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7 B.8 C.9 D.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
【详解】
设第三边为x,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1<x<4+1,
即3<x<5,
∵x为整数,
∴x的值为4.
三角形的周长为1+4+4=9.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0.如图,AB∥CD,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则∠BFD=()
A.110°B.120°C.125°D.13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过E作EG∥AB.∵AB∥CD,∴EG∥CD,
∴∠ABE+∠BEG=180°,∠CDE+∠DEG=180°,
∴∠ABE+∠BED+∠CDE=360°.
又∵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
∴∠FBE+∠FDE=1
2
(∠ABE+∠CDE)=1
2
(360°﹣90°)=135°,
∴∠BFD=360°﹣∠FBE﹣∠FDE﹣∠BED=360°﹣135°﹣90°=13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