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一中2011春季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康一中2011春季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命题人 郭西平 审题人 邓伍珍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右图中能正确表达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的是 ( )
(A)a ~b (B)a ~c (C)b ~c (D)b ~d
2
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分生区细胞产生子细胞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C .机体内有的细胞肯定不处在细胞周期中
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 .低倍镜对焦,观察到目标在视野左边,向左移动装片使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
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 .低倍镜对焦,观察到目标在视野左边,向左移动装片使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
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 .低倍镜对焦,观察到目标在视野左边,向右移动装片使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
用高倍镜并增大进光量,调焦观察
D .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5.染色单体的形成、出现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 )
A .前期、中期、后期
B .间期、前期、末期
C .间期、前期、后期
D .前期、后期、末期
6.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数和脱氧核苷酸链数
的比为( )
A .1:2:2:4
B .1:1:1:2
C .1:4:1:2
D .1:2:1:2
7.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②④⑤⑥
8.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是 ( )
(A)46个,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B)23个,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C)46个,每个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92个,每个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9.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着丝点分裂
B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着丝点不分裂
C .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着丝点分裂
D.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着丝点不分裂
10.下面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几个步骤:①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染色体复制⑤细胞质分裂。
其正确顺序是()
A.④③①②⑤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11. 如图分别表示同一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可能导致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图像是( )
12.假设动物某精原细胞的2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可表示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基因变化的是()
13.干细胞是生物体生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未分化细胞,一旦需要,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心脏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脏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C.运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殖动物器官或组织,开创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D.干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物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14.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的( )
(A)再生能力(B)分化能力(C)全能性(D)细胞核的全能性15.下列各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②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③衰老的
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④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⑤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⑥成熟生物体细胞自然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
16.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17.牛的黑色对红色为显性,若要确定一条黑色公牛的基因型是否纯合,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牛与之交配()
A.纯合黑母牛 B.杂合黑母牛 C.任何黑母牛 D.任何红母牛
18.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19. 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体占同代个体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20.父本基因型是AABb,母本基因型是Aabb,下列基因型中不可能是它们子代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1.—对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 )
A.全部黑色B.黑白各一半 C. 黑白之比为3:l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22.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
染色体上。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染=3: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 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23.某人不是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色盲,但弟弟是色盲患者,那么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
B、祖母→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
D、外祖母→母亲→弟弟24.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16:1
25.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
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A.1/4 B.3/4 C.1/8 D.3/8
26.豌豆的高茎遗传因子(D)与矮茎遗传因子(d)的区别是( ) A.所包含的性状不同 B.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27.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以下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B.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艾滋病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D.艾滋病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28.在遗传工程中,若有一个控制有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为,要使其数量增加,可进行人工复制,复制时应给与的条件是( )
①ATGTG或TACAC 模板链②A、U、G、C碱基③A、T、C、G碱基④核糖
⑤脱氧核糖⑥DNA聚合酶⑦ATP ⑧磷酸⑨DNA水解酶
A.①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⑦⑧29.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30.若将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进行标记,经四次有丝分裂后,它的子代细胞中含标记链DNA的细胞占:( )
A.1/16
B.1/8
C.1/4
D.1/2
31.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碱基模块A:C:T:G=1:2:3:4,则该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为( )
A.1:2:3:4
B.3:4:1:2
C.1:1:1:1
D.2:3:2:3
32.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33、在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于哪两者之间()
A.氨基酸与tRNA B.mRNA与tRNA
C.DNA与mRNA D.核糖体与mRNA
34、蛋白质合成过程有以下几步:①信使RNA与核糖体连结;②DNA作为RNA合成的模
板;③转运RNA与mRNA密码子结合;④氨基酸被连结起来;⑤RNA从细胞核移到细胞质中。
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②~⑤~①~③~④B.②~③~⑤~④~①
C.④~①~⑤~③~②D.③~②~①~⑤~④
35、人体唾液腺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不涉及到()
A.DNA复制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C.信使RNA的合成D.细胞的呼吸作用和ATP
36、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场所及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次分别是()
①脱氧核苷酸②核糖核苷酸③氨基酸④细胞核⑤细胞膜⑥细胞质⑦A与T,C与
G配对⑧A与U,T与A,G与C配对⑨A与U,G与C配对
A.①②③、④⑤⑤、⑦⑧⑨B.③②①、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④⑥、⑦⑧⑨D.②①③、④④⑥、⑦⑧⑨
37、若以某DNA分子的两条链(甲与乙)中的甲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则下列关于信使RNA
核苷酸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碱基排列顺序与甲链互补B.碱基中不含胸腺嘧啶
C.碱基与乙链相同D.碱基数量与乙链相同
38、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过程
B.它首先由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
C.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可能从RNA传向DNA
D.遗传信息最终要传向蛋白质,使其表达
39、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 不同D.信使RNA 不同
40、下图所示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第Ⅱ卷(40分)
41、(5分)下图表示DNA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中的碱基,可推测包括了种核苷酸。
(2)DNA 的两条链中,链为转录链,遗传信息
贮存于链上.遗传密码(密码子)存在于
链上(只写标号)。
(3)如果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共含有51 个氨基酸,
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_个
脱氧核苷酸。
42.(10分)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
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皱粒
一皱粒×皱粒0 102
二圆粒×圆粒125 40
三圆粒×皱粒152 141
(1)根据组合______能判断出显性类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合____________为测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
43.(16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选择填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Ⅱ-6的基因型为,Ⅲ -13的致病基因来
自于。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44.(9分)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之所以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是因为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于是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有如下两点:
(1)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2)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接下来需要对这些假设逐一进行实验验证。
请写出你的验证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预测。
(不要求写具体的实验步骤)
(1)验证抗生素是否阻断细菌转录过程的实验
①基本实验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过程,甲组滴加适量的一定浓度的,乙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其余条件。
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的生成量。
②实验结果、结论:若甲、乙两组中RNA的生成量相等,则;若甲组中RNA生成量少于乙组中的RNA生成量,则。
(2)验证抗生素是否阻断细菌转运RNA功能的实验
①实验基本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的翻译过程。
甲组加入用抗生素处理后的各种转运RNA,乙组。
②实验结果、结论:若甲、乙两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相等,则。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抗生素能阻断转运RNA的功能。
保康一中2011春季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请填涂在机读卡上。
注意:前五位涂0,后四位涂考号,科目涂生物。
填涂不规范或错误,导致机器不能识别,此卷成绩为0,不复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2.(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3.(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4.(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