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机制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机制探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逐步迈入一个万物互相的全新时期。

当下的
高校大学生正是在这样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

学生在使用网络便利的
同时也深受网络的影响。

它既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与生活上的便利,也能成为部
分学生命运转折的起点。

因此,互联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学风建设带
来了许多难题。

如何利用好网络,发挥互联网便利避免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校管理者和
学生入手,探索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针对性措施。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突出问题
(一)网络成瘾。

荒废学业5G时代,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可以让人们用最快
的速度了解到所有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各种层出不穷的信息、新闻、事件
让学生沉迷其中。

在高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学生拿着手机低头玩耍。

智能手机与快速的移动网络给学生构建起了一个宏大而新奇的网络世界,学生
每天在其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仅如此,美轮美奂的游戏世界成为不
少学生理想的天堂,没有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压力后,学生往往会沉迷游戏世界,在游戏中寻找成就。

(二)社会风气。

金钱至上互联网时代给所有人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直播让形形色色的人一夜暴富,读书无用再一次甚嚣尘上,“学海无涯苦作舟”俨然已成为过去,少数学生在学校迷失了自己,不知该干什么,除了吃喝玩乐没有别的事可做。

打游戏能赚钱,当主播能赚钱,这些行业
的兴起使得学生对大学专业的学习产生了否定。

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人与人之
间在线上的距离拉短了,线下的距离反而无限延长了。

许多大学生宁愿相信网
络上散播的似是而非的道理也不愿意相信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

海量的网络
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也对课堂的学习不屑一顾,这就进一步使
得学生脱离现实埋头于网络世界之中。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新思路
(一)思想引导为先。

高校管理者可通过年级大会、班会等,宣传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解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息息相关,增强学生勇
于担当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根据每年毕业生发展状况结合时代发展
不断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以专业教育及职业生涯教育为抓手,让学生理性
认识自我,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描绘自己美好的理想
蓝图。

(二)强化学生管理制度。

制度设计为学风建设重要环节,高校可采用分类指导和全程辅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生文明离校,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开展分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学业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明
确专业发展方向和阶段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

健全完善学生
课堂考勤、晚自习、家校联系、辅导员进公寓、辅导员班主任跟班听课等一系
列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年级辅导员负责制。

组织开展《学生手册》学习与考核,使学生从入学伊始就认识到优良学风的重要性,为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提供有
力保障。

严格按照学校《学生手册》等相关规定,发现和查实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及晚自习缺勤等各类违规违纪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通报,加强违纪违规
学生的跟踪教育与管理。

通过年级大会、班会等形式,明确学生毕业要求。

(三)打造灵活“第二课堂”。

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素质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第二
课堂”作用,实施分层次培养的具体措施,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
活动、竞赛活动,引领学生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通过多
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建立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自觉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以“导师引领,项目驱动,梯队构建”
为核心,让“学生有项目、队伍有梯队、研究有传承”,建立大一年级兴趣小组,大二年级科研立项,大三年级学科竞赛的分级培养机制。

依托科技竞赛活动,
开展导师制的创新团队与项目的培育。

(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

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党支部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学生党员本身
是一群学习成绩优异,思想意识先进的优秀学子,通过党员一对一帮扶,巩固
和提升党支部的基层影响力,全面带动学风建设深入落实。

让学生党员与学业
困难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要求学生党员带动帮扶对象上课坐前排,避免使用手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复习迎考中进行指导答疑,并将党员帮扶效果作为党
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优秀朋辈引领发展。

通过价值引导、人格塑造与目标激励,使学生由外在的要我进步变成内在的我要进步,将个人发展主动内化为
自身的行为,培养其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我约束的自立能力,
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
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习惯,变“他律”为“自律”。

表彰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学生骨干和青年校友在学风建设上的榜样示范作用。

积极开展“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十大优秀学生
标兵”“三好学生标兵”“十大校园之星”等荣誉奖项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树立一批
勤学好思、追求卓越的学生典型。

编纂优秀学子事迹,制作成宣传海报进行张贴,通过身边榜样,让学生找到前行方向和力量。

(六)运用新媒体宣传。

充分运用微信、QQ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

利用媒体平台,
做好学风建设相关数据推送、活动报道及事迹宣传工作。

利用班主任工作群,
公布班级课堂考勤及晚自习数据;利用微信平台,推送报道;开展学霸优秀事
迹宣传,发布学霸巡讲安排;推送学校空教室安排,便于学生自习。

三、总结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
影响,所以学风建设应当具有延续性,建立长效机制,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
律出发。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考虑,对于大学生群体,应立足于整个大学生涯阶段,从大一到大四,
对不同的年级特点开展针对性活动,互相衔接,逐步推进。

加强在项目联动、
课题联动、人员联动、评价联动等方面的研究。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其学习的情绪更饱满,学习的态度更认真,学习的毅力更顽强,学习的能力更全面,这既要靠滴水穿石的功夫,也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共同努力才能有所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