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徐水综合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II文科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徐水综合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25.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26.“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27.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28.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
……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
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29.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
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
可见两人共同担忧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A.出现特权阶层B.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C.民众思维僵化D.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30.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31.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 抗战是一场持久战
C.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 中国国力强于日本
32.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三的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33.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
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
此做法
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
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
34.某学者把苏联(俄)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 新经济政策
35.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名人名言选
材料二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
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
……(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
……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
……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
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咸丰三年(1853年)之上海及商埠图
材料四浦东人“爱比较”有一个颇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多元的,常以与世界一流大城市相比这种方式来考量自身、衡量差距、思量目标。
譬如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会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纽约这一全球公认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航运方面,会以伦敦高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楷模;虽说第三产业已占浦东GDP的57%,但像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列入了比较的范围。
——沈栖《“爱比较”的浦东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以上表达的共同生活理念,指出各自的认识角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的原因。
(8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分别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
会史观推导其间接信息。
(10分)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评上海浦东人的“爱比较”。
(3分)
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
(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的方框涂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
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
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
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
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
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
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
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
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
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
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6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是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流派,属于这个流派的大都是青年作家,他们对战争厌恶、恐惧,但又找不到思想出路。
他们不相信资产阶级虚妄的道德标准,常常按自己的本能和观感行事。
海明威真正闻名并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
了,武器》。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
20世纪30年代,面对现实的困惑……英国人对国联的信任度一再降低。
和平主义者针对时局做出了极端的反应,即拒绝一切战争,不惜任何代价保住和平,即使损失自己的利益。
为此,英国人成立多个“和平组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起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6分)
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曾纪泽(1839年—1890年),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
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国相通,商釉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
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希者也”。
因此,“至商贾管什之利权,子母盈馀以蓄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岐而视之。
”“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迂远而阔与事情者也。
”为改变中系统上中“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据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
(6分)
月考文综历史答案
24-28DDCBB 29-33CDCCB 34-35BD
40. 答案:
(1)理念: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1分);
角度:《周易》,个人修养;李商隐,国家兴亡;卢梭,社会风气。
(3分,1点1分)(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交通、储藏及能源技术的进步;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卫生及社会福利条例的完善;社会财富的增长。
(8分,1点2分)
(3)推导信息:
文明史观:传播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城市化趋势出现。
全球史观: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史观:列强入侵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史观: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交汇,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10分,1点2分)
简评:为深化改革开放、为建设上海作贡献;体现了浦东人长期以来的开放、进取、不甘落后的心态;体现了善于立足中华,多元借鉴的素养。
(3分,任意1点3分)
41、(12分)【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现代世界的起点。
(2分)
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
(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
(2分)
【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6分)
观点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
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
(6分)
【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
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
(6分)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的分段。
因此观点二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实际是一个整体过程。
(6分)
44.(共15分)
(1)变化:科举录取名额扩大;确立了乡试、省试、殿试的系列考试制度;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防止作弊;确立了录取名额按地区分配的制度。
(9分)
(2)作用: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真才实学人材;提高了行政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宋朝统治基础,巩固宋朝统治;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6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革命史观:一战催生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4分)
社会史观:一战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盛行;战争给人们的
心理带来了长期的伤害;人们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5分)
(2)起因:对一战的反思,经济危机的影响,法西斯势力的对外扩张。
(4分)
负面影响:和平主义思潮影响英法等国的外交政策,推动了绥靖政策的出台。
(2分)46.答案:(1)主张:反对闭关锁国;主张重视商业,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团结一致,与外商争利。
(5分)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
(4分)(2)评价:体现了曾纪泽的爱国主义精神;适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的近
代化。
但对西方富强的认识停留在表层,没有从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挖掘。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