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的质量月征文范文3篇(可供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的质量月征文范文3篇
【篇一】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有关于质量方面的的问题,质量的问题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医院药品中,我们的日常用品,房屋建设中等等好多。

高质量,高效益始终是施工单位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永恒目标。

在我们工程企业来说视质量为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质量上我们一定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只有每个人都拿质量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对待,做好项目上的每一个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企业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才会发展壮大。

精品,简单的来说,就是精致的成品,精品工程即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创造出完美的建筑物,从广义上讲是这样。

那从狭义上讲就是以现行有效的规范、标准和工艺设计为依据,通过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对工序全过程进行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和周密组织,进而最终达到优良的内在品质和精致的外观效果。

要保障工程高质量,就要准确了解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还要推广建筑工程技术,强化建筑施工水平,要提高施工的专业化,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我们还要加强对各个岗位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技
能以及对新材料的运用能力进行不断的训练和强化,从整体上提高整个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效益是施工单位的血液,没有效益的良性循环,施工单位的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而真正的效益来自可靠的质量,任何良好的效益都是以质量为载体,所以效益和质量是不可分离的。

“企”字很形象,无人则止。

企业成败归根结底在于人的因素,人是企业最宝贵资源,人之所以宝贵,在于他是企业物质财富创造者,企业产品是靠人生产出来的,既可以生产优质产品,也可以生产低劣产品,既可以货真价实,又可以伪劣充数,既可以为企业增光,又可以给企业抹黑,其因在于人的素养和专业素质不同,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以人为本,首先应当以人为本,人的能力大小决定着质量高低。

所以只有提高了人的质量才能能保证工作质量,只有自觉增强质量意识,增强搞好产品质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质量问题,应该从我做起,要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强企,质量创效”观念,把工作重点放在满足经营管理和客户需求上,以能力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身价值,时刻告诫自己“顾
客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要改变传统固有的工作惯性、惰性,从“心”开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真抓实干,把质量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篇二】
工匠精神是我们所崇尚的优良品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阶段,工匠精神下精雕细琢所打造出的高质量产品、工程,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夯实基础,是满足社会各方需求的硬实力,更是能建湘军的崭新名片。

工匠精神从古及今,绵延百代,甚至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正是由工匠精神谱写的。

早在《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以工人加工器物来比喻君子研究学问和陶冶品行的精益求精,恰恰又说明了古代工匠在制作器物时的一丝不苟和追求质量的精神;也有《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道乎”,庖丁解牛的技艺之所以出神入化,离不开他精益求精、追求精确的精神,他深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凡错了一分偏了一分,也就无人人惊叹的“神技”了;更有北宋徽时烧制的汝瓷,凝聚了千锤百炼的匠心和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质量,使汝瓷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其釉质“似玉而非玉却更胜于玉”,人们不禁地赞叹“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这些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的呼吁下,工匠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获得了崭新的时代意义,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不难发现,工匠精神是一种认真严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它不仅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更是求精尚巧的实践精神,蕴含着责任过硬的职业道德精神,务实进取、敬业实干的职业品质,更有专注执着的精神特质。

一个人之所以能被称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

无数工匠所具有的共同点就是沉得下心,认真做事,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不断修炼自己,发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苦干实干的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作品。

在我们新会双水项目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比比皆是。

从不起眼的一块吸铁石,到生活区、办公区设施的制作安装,再到现场施工的材料选择、混凝土浇筑、冷却塔桩基施工,每一处都体现着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例会上,大家就混凝土的配比问题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一个小数点,一点微不足道的杂质,比例大小的确定,都是大家讨论的对象。

我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甚至心里犯
小嘀咕“至于这样斤斤计较吗?”在激烈的讨论中我渐渐因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脸红,原来混凝土的配比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关乎能否达成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质量要求,更关乎到后续工程的质量,稍有疏忽大意、得过且过的消极想法,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问题,真正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达成高度的一致,必须严格按照配比要求,精确控制比例,不能多不能少,求精求准,在质量问题上容不得一点马虎,决不能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

这一次例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质量绝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必须落在实处,在细节处精益求精,在小事上锱铢必较。

细细一想,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中,每一处都彰显着工匠精神。

每一张横幅、标语牌、宣传栏的张贴都平平整整,每一处焊口都严丝合缝;现场的所有工作更是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质量要求、作业规范谨慎作业,质量管理部在长期的工作中早就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铁面无私的严格检查,错了就要指出来,必须要改正,大家都甚至都有些“害怕”质量管理部来“找茬”了,但是这种“害怕”是具有积极导向的,并非是害怕责难、处罚,而是害怕出现错误,
害怕工艺不精,在潜移默化加强了质量意识,每一个人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时刻绷紧了心中的“质量之弦”,严格把关,细微着手,为建设优质工程,打造质量湘军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我深深地意识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质量湘军不再是一句停留于纸上的空洞口号,而是化作了我们精益求精,打造优质工程的每一滴汗水,化作了我们钻研图纸,反复测量的每一个日夜,更化作了我们心中对质量的严格追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国工匠,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更不分岗位,只要我们潜心于自己的工作,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当作是一件艺术品,潜心去雕琢打磨,就一定能做出匠心独运的大国之作。

我们是开拓进取的能建湘军,更是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质量湘军,我们将携手与共,与日月星辰作伴,坚守在新会这片热土上,播下质量的种子,收获质量的果实,打造争优创优的质量湘军!
【篇三】
九月全国质量月如期到来。

俗话说金秋九月,但是广州的九月没有一丝秋季的凉爽,只有盛夏未散的高温。

不消的残暑,紧张的工期,这都没有阻止太平项目对工程质量的追求。

太平全体员工克服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打造着湖南火电一张质量名片。

质量是一个
企业永恒的话题,质量创造效益,质量带来市场,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竞争力。

在火电市场萎缩,倡导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各公司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工程报价一再压缩,工程质量就成为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关键。

没有过硬的质量,便没有企业生存空间。

一个企业不管宣传的多么漂亮,包装的多么华丽,没有做出真正的质量工程,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将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

而实际生产中质量问题却是最常见的问题,质量问题有大有小,但对企业影响却不小。

被广泛传为佳话的海尔事件,就是对质量问题好的处理。

那被砸烂的76台冰箱不是不能用,而是存在缺陷,在那个凭票买冰箱的时代,市场是乐意接受廉价处理的问题冰箱。

但海尔却顶着经济压力把冰箱砸了,这一砸,砸出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这一砸,砸出了消费者对海尔产品的信心。

与之不同的是高田安全气囊事件,2009年闹得沸沸扬扬安全气囊致人死亡事件暴露出高田产品质量问题,但是在这之后高田公司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上改进。

这种发现问题不改进,夜郎自大,无视自己错误的做法,最终让有着高田公司破产。

一个质量问题就轻易击垮了有着八十年历史的世界第一气囊生产公司,不禁让人唏嘘。

质量关系到企业声誉,关系着企业未来。

一个企业想赢得市场竞争,就要靠过硬的质量。

把质量问题提到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度,树立质量强企的观念,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对于我们电力工程企业来说,要想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必须提高工程质量,以优取胜。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顾客重心也逐渐从价格转向质量,廉价廉质的山寨产品不再受热捧,人们更愿意一分钱一分货,甚至用高价买高质量产品。

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比其他快速消费产品更为苛刻,它需要经过时间检验几十年,上百年。

高质量工程可以让百年之后的人看到人类工业文明的壮丽,而一个劣质工程可能在几年之后变成一堆废墟,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打击。

作为一个湖南火电人,工程质量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企业的质量形象是每一个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

只有每一个人心中都将质量放在心中,不违规操作,不偷工减料,才能创造出优质工程。

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湖南火电必将重回巅峰,续写六十年辉煌。

筚路蓝缕,我们将砥砺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