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母猪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母猪的饲养管理
(二)管理要求
1.分群分圈饲养
根据猪的品种和种公猪、母猪(分怀孕母猪、哺乳母猪)、育肥猪、后备猪、断奶仔猪等,以及猪的大小、强弱、吃食快慢及疾病情况进行猪的分群分圈饲养。

一般良种公、母猪要分圈单头饲养,一头一圈,精心管理。

尤其良种公猪均要单圈饲养,以避免公猪之间打斗爬跨出现伤亡事故;怀孕母猪也同样,以防互相挤压、抢食争斗造成流产、死胎现象。

空怀母猪可以3~5头一圈,至发情配种后观察怀孕准胎时,调至单圈。

育肥猪与后备母猪可按猪圈大小和面积,以每头占1~1.2米2的要求,分圈饲养,一般大群肥猪,每圈养5~10头为宜。

断奶仔猪按窝分群,每群一圈8~12头,因为同窝仔猪易相处,可防止大欺小及互打致伤。

后备母猪应每圈5~8头,不与后备公猪同圈;而后备公猪则在4月龄后分圈饲养,防止出现咬斗自伤现象。

分群不宜过大,视猪舍条件而定。

种公猪、母猪单圈饲养对生产繁殖管理是必要的。

在各类型猪饲养期间,如群体中出现个别差异大的猪,应及时调圈,对病弱幼猪要分圈饲养,并有一定间隔距离。

2.定时、定量饲喂
每日固定时间喂猪,每次饲喂要固定喂量。

一般断奶仔猪至3月龄,每日早、午、晚、夜喂四次,因为仔猪胃肠小、采食少、活动多、生长快,宜少喂多餐,应固定时间,按时按顿喂料。

当体重达20~50千克时,每日早、午、晚喂三顿,此期猪胃肠大、采食多、活动较少,可均匀按时给饲。

至体重50~100千克时,仍日喂三次,但应预先适当限制喂量,以免过多采食,浪费饲料。

定时喂猪、定量给料是保证猪群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猪群长期定时饲喂,形成条件反射,促进消化液分泌、采食良好、生长正常,否则,忽早忽晚、饲喂不定时易破坏正常消化生理,饥饱不均,营养吸收不好,影响生长。

每次饲喂按猪群和个体大小定量饲喂,可保障饲料采食均匀,营养吸收良好,减少过多浪费与过少营养不足的现象。

经实验测定,配合饲料用量按
猪体重划分,以其采食量占体重比例计算,20~60千克猪占体重4%~5%,70~100千克猪占体重3%~3.5%。

以此为参照,经常观测猪的采食情况、消化情况等客观条件变化对不同猪定量、定时饲喂,是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如果因为环境条件变化或疾病、发情和饲料配方变动等原因,使猪食欲变化,应及时调整喂量,但原则上是每次饲喂要使猪吃饱吃好不剩料、不过量,始终保持旺盛的食欲。

3.改进饲喂方法
不同的饲喂方法,对猪饲料利用和生长发育均有影响。

传统养猪方式,如“稀喂汤料浆水化”“以青代精”“以粗代粗”等养猪积肥方式已证明猪生产效率低,生长慢,浪费人力和物力。

现代养猪已趋现代化与科学化,科学配制饲料,定时、定量喂猪,由分散饲养发展成规模化、集约化饲养。

饲喂方式也由熟喂改生喂、稀喂改稠喂、单一饲料喂改配合饲料喂的方式。

熟料蒸煮既浪费燃料又费工费时,很不经济,并且有的饲料煮沸后养分损失大,维生素遭到破坏,蛋白质也损失,所以改喂生料既经济又简便,推广应用后受到欢迎。

生料喂猪方法有生料泡喂,即用水泡开后按1∶2.5~3的水湿拌均喂。

或生料粉料直接喂猪,让其自由采食,另供应清洁饮水。

也可用饲料颗粒机制成条状或块状直接放入饲糟中喂猪。

也可撒于地面供猪食用,这种饲喂方式浪费饲料少,饲料营养不受损失,应用简便。

稀料浆水化喂猪,料水比例在1∶6~8,胃肠撑起,但营养不足,水分多,猪口腔不能充分咀嚼,消化液少,冲淡胃液,降低饲料利用率。

试验证明以1∶2~3的稠料喂猪比稀料喂猪干物质消化率可提高3%~5%,蛋白质消化率提高5%~6%。

一般冬季调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一些,料水比在1∶4为合适。

4.保持圈舍卫生,供应清洁饮水
对新建的猪场猪舍,当猪未入舍前,应对地面、墙壁和饲槽彻底消毒。

其方法是用2.5%火碱水喷洒地面、墙、食槽,也可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四周和地面,对饲养用具可用煤酚皂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洗涤。

对旧猪舍猪场在每次调整进猪前也应事先做好消毒防
疫工作。

每日坚持圈舍的清扫卫生,以保持猪舍猪体干燥、清洁。

猪每日饮水量占体重的18%~20%,夏季需水量多,冬季相应较少。

采食干料饮水多,湿料或稀料饮水少。

饮水要经常供应,可安装自动饮水器,也可设水槽,每日换水两次,常年提供清洁饮水,以防病防传染,使猪健康生长。

5.做好不同类型猪的调教工作
种公猪在配种季节每日早晚驱赶运动两次,以促进配种,保持种用体况。

仔猪早期补料提前开食。

产前母猪加强护理,防止惊吓、碰撞流产。

产仔母猪及时接产,初生仔猪固定乳头。

后备猪、育肥猪防止大群挤压、打斗,均匀进食,训练定点排粪尿和采食等良好习惯。

对于弱猪、病猪加强保护治疗工作,每月或半年进行驱虫和健康检查等。

按照不同类型猪的特性在饲养管理上细心观察,坚持经常调教,是养好猪的重要一环。

6.保持猪舍适宜温度、湿度,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猪舍和猪圈温度、湿度高低对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猪生长适宜温度,经研究测定为哺乳仔猪25~30℃,育肥猪20~23℃,成年公母猪15~18℃。

低于适宜温度,每低1℃,日增重降低10~20克。

反之,温度过高,超过30℃则猪呼吸代谢加快,采食量下降,日增重也降低。

高温对公母猪繁殖性能影响明显。

高温、高湿使公母猪性激素分泌减少,精卵细胞发育受阻,表现为公猪性欲不高,精子畸形和死亡,母猪发情不正常。

怀孕母猪舍内温度高达39℃时会引起流产,还易感染疾病。

为保持猪圈、猪舍适宜温度和湿度,饲养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

如冬季加草帘、饮温水、防贼风、生炉子,保温抗寒。

夏季搭凉棚,经常冲刷舍内陆面,加强通风等,保持舍内温度在25℃左右及相对湿度65%~75%,为猪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