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摘要]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源,而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重要保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已成必然。

水资源的枯竭、水环境的日趋恶化,使本来就十分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加上水的利用不合理,使世界正面临着水的危机,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此保护地球水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对确保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发展;有效途径
1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近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原水不足,其中有近29个国家4.5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环境。

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广阔,就目前来讲,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全国水资源量已经出现了严重赤字,其中城市缺水大约60亿立方米,农业缺水200亿立方米。

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的水涝与水旱相继发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法律,希望用调节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达到中国区域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水资源的问题还是日益突出。

2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2.1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一种依赖关系。

特别是以占世界耕地面积仅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口,水资源的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利用水平落后更是导致水资源供需平衡失衡的幕后推手。

而未来几十年内人口增长将会是对水资源问题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经济的飞速发展会导致工业用水大量增加,工业化进程过程中工艺设备落后导致产品的单位耗水量增大;而工业水循环使用率偏低又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导致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明显。

水资源供需关系失衡已成为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2.2水资源浪费问题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浪费却依然普遍。

(1)农业用水利用率低,农业是用水大户,水资源使用量占全国用水总量70%左右,但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6,灌溉技术落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工业化进程中工艺设备落后导致产品的单位耗水量增大,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仍然偏高,一般工业用水重复率约为60%—65%,比发达国家低10%—15%,节水的空间还很大。

工业水循环使用率偏低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3)在生活用水方面,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长将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公共卫生及居民用水设备落后和水价偏低,人均耗水指标激增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厉行节水,这关系到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2.3水污染严重问题
水资源作为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

但是,大规模的开发水资源和污染问题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也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由于长期处于粗放型模式的操作,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环境质量越来越差。

而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也进一步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从而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倡导合理用水、科学用水、综合发展和保持平衡的原则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3.1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的管理政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能够被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

目前已制定的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为水的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

另外,政府应当运用合理的行政手段来加以引导,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等。

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农产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耗水量,提高工业水循环使用率和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2)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企业管网水损率。

(3)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以新技术对生活配套设施进行改造,降低居民生活用水损耗,提高和满足使用效果。

(4)实行行业用水分类定价,以价格改革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水意识的提高。

(5)以水权制度和
水市场建设为重点,创新用水管理制度。

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节水防污。

(6)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和环境保护力度。

在保证经济合理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水资源使用总量,从而缓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3.2污水资源化与中水回用
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既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又能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污水的再生与回用是关键的环节。

将大部分的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后回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排放至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具有多方面的功效。

因此,水的再生与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3.3建设节水型社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会更加突出。

如果不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有限的水资源环境约束将对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应该依靠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其中利用水价调节用水行为是实现可持续用水方式的有效手段。

3.4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城市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保证城市用水的健康、持续和安全。

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

进行广泛深入的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4建议
水资源短缺将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要长期面临的一个困难问题,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解决水资源短缺可能有多种选择,但最重要、最有潜力的,还是力求实现以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肆意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