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当时
A。 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
B. 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
C. 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
14。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错乱。这说明周代
A。 儒家“尊老敬长”的礼制成为政治准绳
B.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
C. 官僚政治的巩固须借助嫡长子继承制
D。 注重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
12。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节制私人资本的政策,才可使社会分配做到相对公平合理;必须由国家管理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还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这一思想
A. 完全继承了儒家大同思想
B.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C. 与中共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D.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周代规定王位和诸侯国君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有利于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宗法制,没有涉及礼制,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故排除B项;周代实行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排除C项
15。如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A。 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 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
C 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D.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可得他主张国民素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关键,故选B项;“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是梁启超开民智的观点,与改革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说明他看到民众素质的重要性,但不能说他放弃了改良,排除C项;“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重点强调国民素质,却没有上升的民主权力,排除D项。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朱舜水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属于董仲舒的新儒学,错误;B选项属于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错误;C选项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正确;D选项属于李贽的异端思想,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植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信息可知这是新三民主义内容,这些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而非孙中山提出,选项B排除;孙中山是资产阶级,其革命纲领不可能和中共革命纲领完全一致,排除选项C。
7.有学者说:“文艺复兴包含着一种从本质上全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强调现世生活、美和满足……而不是强调来世的天堂和地狱。”由此可知,当时“全新的世界观”
A。 利于激发人们进取精神B。 提升了人们的社会道德
C。 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D。 使人们丧失了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种“全新的世界观”将人们的关注点从来世转到现世,有利于激发人们为了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断努力的进取精神,故选A项;这种世界观更多的是强调人们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追求,而不是提升人们的社会道德,排除B项;这种“全新的世界观”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并非自然科学的产物,排除C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依然信仰宗教,并没有丧失宗教信仰,但不再盲从教会,排除D项。
【详解】从材料中的“企图使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方式就形而上学进行思考,是绝顶荒唐的想法”等信息可以看出,伏尔泰强调人的思想自由,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专制统治的批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宗教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暴力革命的看法,排除C项。
10.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
2.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D.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知,孔子不讲怪异、暴力、混乱、鬼神,这表明孔子是无神论者.而材料“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其目的是神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一,C正确;据上分析,A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B错误;据所学可知,孔子作为圣人的地位就是此时确立,D违背史实。
【详解】从材料“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联系所学可知是老庄思想中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过度追求物欲,主张超然于物外的逍遥思想,故答案为A。B是墨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儒家孔子思想,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点睛】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在漫长的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提倡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
D. 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朝进行宫廷雅乐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但复原古乐的改革均收效甚微,因此理学家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雅乐纳入理学范畴,对音乐进行理学化的解释,故选B.材料中关于雅乐改革的主张没有体现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差异,不能表明理学和心学的竞争加剧,故排除A项。雅乐新的思想资源—理学思想主张直接回归儒家原典,是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因而其传统思想资源并未被摒弃,故排除C项。不论朝廷的雅乐改革,还是理学家关于雅乐的主张,其目的都在于发挥雅乐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故排除D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致良知"即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肯定人的存在,强调的是伦理的意志自觉原则,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识,故D项正确.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8.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其中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民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
A. 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
C。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
11。1917年,胡适从美国寄信给陈独秀:“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文学)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以推广新文学为宗旨B. 主张渐进、温和的社会变革
C。 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D。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以推广新文学为宗旨,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AC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可知,胡适主张渐进、温和的社会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B。
类别
士族
小姓
寒族
人数总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C。 完成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D. 实现了我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更不能……"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立足于国情,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的是工农的联合,而非单纯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排除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但当时并未完成,完成打倒列强任务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C项;实现我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
4。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
A.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B.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C. 主张通过外在 规范维护秩序
D。 突出个体道德的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识
A。 对人文精神进行了一定程度批判B。 主张实现人格绝对平等
C. 反思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D. 全盘否定了智者的启蒙
【答案】C
【解析】
【详解】与智者学派的主张不同,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理性”“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说明他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故选C项;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对人文精神进行批判,排除A项;苏格拉底主张的是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而非主张人格的绝对平等,排除B项;不认同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并不等同于对其全盘否定,排除D项。
5。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A。 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13.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这一思想
A。 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B. 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重要性
9。伏尔泰在《论宽容》中告诫人们,“企图使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方式就形而上学进行思考,是绝顶荒唐的想法。使用武力征服整个世界,这比制服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头脑容易得多”。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A. 批判专制统治的顽固性B。 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
C。 突出暴力革命天然合理D. 强调人的思想自由
【答案】D
【解析】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提出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该学派
A.主张超然于物外的逍遥
B.强烈反对任人唯亲
C.推崇以严刑峻法来治国
D。提倡重建周朝制度
【答案】A
【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日内瓦改革教会组织,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会众投票选举”产生,为通过民主选举为特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奠定基础,故B正确;封建君主是世袭的,与材料民主选举的信息不符,排除A;民主选举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排除C;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神职人员,而国王是世袭的,D不符合题意,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