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第29中学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第29中学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MnO 4
B .SO 2
C .C 6H 12O 6
D .O 2
2.下列化学家与对应的贡献不一致的是 A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B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 C .张青莲~发现电子
D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B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在两化合物之间进行,所以两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 g / cm 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 溶液,用每次20 mL 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 ) A .1/81
B .1/820
C .1/1681
D .无法确定
5.反应22234FeS 11O 2Fe O 8X ++高温
是工业制硫酸过程中用到的一个重要反应,关于产物X 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它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B .它是一种氧化物
C .X 中含有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 .在常温下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6.在实验室里,白磷常放在水里保存,而不能直接放在空气中,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的如下推测中,错误的是 A .它的密度比水小 B .它遇水不反应 C .它难溶于水 D .它易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7.目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电池较硅电池价格便宜。

钙钛矿的主要化学组成为CaTiO 1.下列有关CaTiO 1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化合物
B .钛元素化合价为+4
C .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D .Ca 、Ti 、O 元素质量比为1:1:1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方法和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碳酸钠粉末 碳酸钙粉末 加足量水过滤、蒸发 B 二氧化碳 氧气 点燃混合气体 C 铁 氧化铁 加足量盐酸蒸发 D 氯化铁溶液
盐酸 加足量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a 表示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2H 和2O 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B .图b 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C .图c 表示向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产生2O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D .图d 表示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10.某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如下图)。

下列表格中的各组物质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黑色固体
木炭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B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 溶液糖水生理盐水医用酒精
D 基本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水
A.A B.B C.C D.D
1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食醋除水垢C.煤的干馏D.海水晒盐
12.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常遇到除去物质中的杂质。

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不合理的是
A.CO气体(CO2):通过石灰水
B.Na2SO4溶液(Na2CO3):滴加稀盐酸至不发生气泡为止
C.Cu粉(Fe):滴加稀硫酸至不发生气泡为止,再过滤
D.KCl粉末(MnO2):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将滤液蒸干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应该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②甲、乙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描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C.①②D.①②③
1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綜合使用
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
C.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D.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丽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理和判断。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提取量最高的金属。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D的化学式是(写一个),D和E反应的现象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B的化学式是(写一个),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在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用某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每次都会残留0.2mL的液体(量筒在划分刻度值时已将该误差剔除)。

使用该量筒量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出后,若每次在量筒内加入蒸馏水至10mL刻度线洗涤量筒,冲洗第二次后,量筒内
残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假定以上所有溶液溶液密度均为1g/mL)
18.(8分)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

A 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小王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小王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从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原D试管中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小王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 NaCl;
猜想②:______________。

猜想③: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②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_____________。

猜想③成立
[拓展延伸]酸跟盐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错误;B、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正确;C、葡萄糖属于化合物,错误;D、氧气属于单质,错误。

故选B
考点:物质的分类。

2、C
【解析】
A. 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 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C. 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符合题意;
D.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析】
A、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有单质生成的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两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C
【解析】
设稀释前的浓度为1,
冲洗第一次后醋酸浓度为=1×
0.5mL1
=
0.5mL+20mL41

冲洗第二次后醋酸浓度为=10.5mL 1=410.5mL+20mL 1681
⨯, 故选:C 。

5、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22234FeS 11O 2Fe O 8X ++高温
中,X 中含有1个
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SO 2。

【详解】
A. 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故正确;
B. SO 2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 S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含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正确;
D. SO 2在常温下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故选:D 。

6、A 【解析】
A .白磷保存在水中,沉在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故A 错误;
B .白磷能保存在水中,说明白磷与水不反应,故B 正确;
C .白磷能保存在水中,说明它难溶于水,故C 正确;
D .白磷不能直接放在空气中,说明白磷容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D 正确;故选A 。

7、B 【解析】
A 、该物质中不含有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 、钙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钛元素化合价为+4,故选项正确;
C 、钙元素、钛元素是金属元素,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物质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D 、Ca 、Ti 、O 元素质量比不是1:1:1,原子个数比是1:1:1,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8、A 【解析】
A 、碳酸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加足量水过滤除去碳酸钙,再蒸发得到碳酸钠,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不是可燃性气体,混合气体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C 、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但除去了氧化铁,还除去了原物
质,不符合题意;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虽然除去了盐酸,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9、B
【解析】
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元素的质量分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B。

10、A
【解析】
A、木炭、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高锰酸钾是紫红色固体,选项正确;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C、糖水、生理盐水、医用酒精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错误;
D、蛋白质、维生素、水都是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选项错误。

故选A。

11、D
【解析】
A、牛奶变酸,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食醋除水垢,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只是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析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12、B
【解析】
A、CO2能与通过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SO4溶液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符合题意。

C、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铁会与硫酸反应而溶解,最后就只剩铜粉了,过滤后滤纸上就只有铜粉,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KCl和二氧化锰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再过滤,将滤液蒸干,可以得到氯化钾,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纸张具有可燃性,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知识。

14、C
【解析】
①电源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体积比为1:2,甲试管中气体多,为氢气,应该连接在电源的负极,故错误;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正确;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故选C。

15、D
【解析】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又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选项正确;
B.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有钾元素,选项正确;
C. 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氯化铵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选项正确;
D. 硫酸铵只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

选项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HCl;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在氢之前。

(2)NaOH;2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E是提取量最高的金属,那么E为Fe,铁属单质;根据铁的性质及转化关系,铁能与酸或某些盐反应。

若D是硫酸铜,根据转化关系,C也盐,不符合题意,错误。

若D是稀盐酸,那么B可能是氢氧化钠,那么c一定是氧化物水,A可能硫酸铜,硫酸铜属盐。

把推断出的物质带入化学方程式中,推断正确。

(1)D是稀盐酸,盐酸表示为HCl;E是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现象为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在氢的前面,它能将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2)B是氢氧化钠;A是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t175降温结晶c>b>a BC0.004%
【解析】
解:(1)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t1;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因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a>b>c;故答案为c>b>a;
(5)说法正确的是: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因为升温后c有固体析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因为水量少了;故答案为BC;
(6)每次都会残留0.2mL的液体的质量都是0.2g;第一次的溶质质量分数==0.2%,第二次的溶质质量分数==0.004%,故答案为0.004%;
18、22.99 B C 最外层电子数得到Cl-
【解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 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 、B 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4)C 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23326HCl Fe O 2FeCl 3H O +=+ HCl 、CaCl 2 NaCl 、CaCl 2 NaCl 、Na 2CO 3 有气泡产生 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或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解析】
(1)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 2O 3═2FeCl 3+3H 2O ;
(2)把反应后D 、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这说明E 试管中碳酸钠溶液过量,D 中的盐酸过量,所以原D 试管中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HCl 、CaCl 2;
[作出猜想]E 试管中碳酸钠溶液过量,D 中的盐酸过量,D 中的溶质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所以猜想①:NaCl ; 猜想②NaCl 、CaCl 2; 猜想③:NaCl 、Na 2CO 3;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拓展延伸]酸跟盐发生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或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故答案为:(1)6HCl+Fe 2O 3═2FeCl 3+3H 2O ;
(2)HCl 、CaCl 2;
[作出猜想]猜想②:NaCl 、CaCl 2;
猜想③:NaCl 、Na 2CO 3;
[实验探究]有气泡产生;
[拓展延伸]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或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