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在古诗词教学中回归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04480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7.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中蕴含着许多关于自然的描写和抒发,很多古诗都是在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之后创作而成的。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古诗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还可以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古诗中的自然描写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
在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山水、花鸟、季节变化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和真挚感悟。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等。
通过古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奇异,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古诗中的环境意识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渗透的内容。
古诗中的许多场景都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变化的观察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中“入夜才栖迟,犹陪夕阳老”等等。
这些古诗的诗句,反映了古人对当时环境状况的关注和担忧。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古诗中还有许多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篇目。
例如以花鸟为题材的古诗,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花鸟的美丽,同时也教育学生保护花鸟的重要性;以山水为题材的古诗,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奇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古诗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古诗的深刻体会到珍惜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借助实地考察的方式来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组织学生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地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妙,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实地考察中,可以结合古诗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古诗赏析,更好地理解古诗中蕴含的环境保护意义。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5e5e5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3.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也应该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也能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教学的内容,选择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古诗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自然的描绘是非常细腻的,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注。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茅屋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思考。
通过解读这样的古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关注自然环境的,引导他们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我们还可以通过古诗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些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社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写生或者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比如植树、垃圾分类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古诗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一些环境教育的专题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也能够了解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比如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水资源的紧缺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古诗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相关的宣传海报或者演讲,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环保的理念。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中对环境的关注。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诗词文化的传承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古韵中流淌的心灵震撼——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古韵中流淌的心灵震撼——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630311a866fb84ae45c8d56.png)
历经考验 而依 然璀 璨的精品 , 它们遣词造
生变化 , 在情感上对环境保 护产 生~种积
不 由 自主 的认 同 态度 。古 诗 文 作 为 句的准确精妙 、 命题立意 的丰 富深邃令人 极 的 、
景, “ 绿江深见底 , 高浪 直翻空 ” 的 画 面 变 得难得 一见?为什 么 “ 采菊东 篱下 , 悠 然
古诗 的意境 多半 藏 于字 里行 间 , 是 天莲 叶无穷碧 ,映 目荷 花别样红 ”的美 此 ,许 多古诗描摹 的美景 正是孩子们 身
生诵 读 中华 经 典 诗 文 , 让 他 们 接 触 最 有 人 撷取生活 中美丽 的片段加 工而成的 。因
情感外 化的表现体。缺少 了 自然环境 , 作
者 就无 以抒 发 自己 的感 情 ,无以激发 自 己创作的激 情和灵感 ;没有 “ 百川 I 东 到
海, 何 时复西 归 ” 的浩瀚气 势 , 则 不 能 抒
● 江苏省常州市芦墅小学 陆 燕
一
、
古诗 文教 学与学生素质培养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 环境教育
二、 在 古诗 文 教 学 中融 入环 境 教 育
在 古 诗 文 的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环 境 学 生 去 探讨 、 去 思考 。
意识 ,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 进行环境教育 的有效途径。那么 , 怎样来
在感受 古诗文美 的意境 ,体 会 自然 与诗人 、 自然 与诗 的关 系的同 时 , 我们还
一
种博大精深 、丰富 多彩的语言文字 , 可 心情也 有必 不可 少的重要作 用。或壮丽 、
的心态 , 以积极 的态度 去面对社会 , 并且 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 的启迪。 对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5d6de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2.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很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消耗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渗透环境教育,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语言的运用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注意一些表现自然、环境和生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形容自然景色的诗句,比如“青山绿水”、“流水落花春去也”等等,这些诗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的认识和美好的向往。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表达方式和比喻手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雨后泥土上,走来小蜗牛”这句诗,就是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蜗牛和土地、水和空气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如何保护环境,例如可以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滥伐森林,不要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自然环境,并让他们从中体验到自然环境的优美和珍贵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知道应该如何去维护和保护环境。
三、古代文化的传承方面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古代环保和生态文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环保智慧和素养,例如张九龄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护”,表达了自然本身就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且强调了人类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能恣意破坏和侵犯自然,这些知识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环保观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道德教育方面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锻炼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就有一句“人生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句话可以引导学生去勇敢地面对自然、面对环境、面对人生,要有一股不甘于平庸、不服输的勇气和精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努力成为一个勇敢、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珍贵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1011e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e.png)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保护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中心,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古诗词文的教学,而对环境教育的渗透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适当渗透环境教育,通过课文、作文、诗词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文的选择渗透环境教育。
教材中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课文,例如《草原上的小路》、《家乡的绿水青山》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的意义,从而树立起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正确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作文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有效手段。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环保主题的作文,例如《我眼中的蓝天白云》、《我的家乡河流的变化》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对环境的热爱和对污染的痛心。
通过这些作文,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
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诗词渗透环境教育。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传承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珍视。
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自然景色、赞美环境美好的诗词,例如《登鹳雀楼》、《忆江南》等,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能力和意愿。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3598475901020206409c59.png)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在小学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
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
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
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
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
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
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
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bf8a4f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2.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语文古诗是一种历史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教育则是一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将古诗融入环境教育中,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一、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和复杂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登高》中的“登高丘伯楼,眺望四荒景”等描写,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景的壮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等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幻。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发地与大自然建立起联系,感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二、启发学生保护环境在语文古诗的阅读中,还可根据环境保护进行课内知识渗透,为学生提供更多启示。
例如,教授《离骚》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自然景色的珍贵,并由此引导他们保护环境。
同样,在教授《庐山谣》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因人类不良行为而破坏环境的危害性。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增强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身体行动,积极推动环境保护行动的发生。
三、落实环保在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中,学生应具备环保行为的能力和行动力。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透过一些文化传承的针对性的指导来引导学生落实环保行为的局部要求。
例如,在教授《长恨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公主的英勇与爱国,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节约之风的环保意识。
同样,在教授《梅花》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寒冬腊月梅花之美,同时让他们认识到植树护山的重要性,切实落实环保行动。
综上,将古诗融入环境教育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育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这样有助于落实环保行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具备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的人,养成良好的环保生活习惯。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b7897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9.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环境问题,促进环境教育的开展。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激发他们对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居闲适、清幽宜人的自然环境,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珍视。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中的生态智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环境问题并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绘了广袤的原野和茂盛的草木,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自然的存亡更替规律,生态学知识在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些生态智慧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更能够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描写城市和工农业的古诗,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
例如,现代诗人海子的《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首诗描绘了北国的雪景和纯朴的生活,同时也透露了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和污染,引导人们思索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最后,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还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概念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教学《池上》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讲解节约用水、防止污染的方法。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6854c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b.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近年来,环境保护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古诗教学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感悟古诗之余,更加关注当下的环境保护问题。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一种创新举措和发展方向。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而在古诗中,不乏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唤,这为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以雄伟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珍惜。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以月亮和春江为意境,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共鸣。
这些古诗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态内涵为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江边赏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鼓励学生夜晚走进郊外,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进而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起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意识。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作品引入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塞下曲·韦将军多情》这首古诗时,可以介绍草原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保护的知识;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介绍大自然的宏伟景观和自然遗产的保护。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古诗作品的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在古诗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古诗作品引发学生的环保思考和创新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创作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关的诗歌作品、散文作品或者绘画作品。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c4c28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b.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与日俱增。
融入环境教育元素,使学生在美景中领悟自然的壮丽,个体萌发感悟的也能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而,如何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环境,成为当今语文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古诗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重要性古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在我们的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环境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经典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入环境教育元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
在古诗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诗文中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责任感。
二、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一)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欣赏感受自然之美古诗可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让学生欣赏古诗,如杜甫的《登高》、孟浩然的《春晓》等,引导学生融入到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景物的描写和感悟。
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悟能培养其对自然界的敏感性,提高观察能力,从而增强环境意识。
(二)选择融入环境教育元素的古诗进行阅读在古诗选读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古诗进行教学。
可以选读《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及《春晓》中的“百花争妍,春日悠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保护。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自主研究,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探索环境保护的方法。
(三)组织实践活动加深环境保护意识在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进一步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公园或者乡村进行野外写生,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知。
又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清理垃圾、种植植物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培养其具体行动上的环保意识。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ab451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2.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1、赏析自然描写古诗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非常珍贵的文学形式,自古以来,古诗中的自然描写一直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些描述具体而细腻,常常深入到自然风景的内部去,描绘出自然环境之美。
通过赏析这些描写,能够让学生从观察自然环境中获得启示,增加他们对环境的认识。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有“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宜人之美。
有“登临望远,山顶几重”,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所能带来的美好心情。
有“烟锁池塘柳”,表现了春天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沉静美。
2、感受生态意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入生态环境教育的感悟,让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这首诗描写的是李白在美景之中凝神畅饮,但在美景之中不应忘记生态保护。
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现了蜀地险峻的地势,也引发了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关注。
3、弘扬环保思想在古诗教学中,通过鼓励关心自然环境的诗句,可以弘扬环保思想,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例句:“山行”中,王维写道:“止水无声,空山不见人。
”这句诗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安静和平静,让我们对自然流水的回归、山林的净化、空气质量的改善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例句:“静夜思”中,李白“举头望明月”,在赏月中体会自然环境的美好,提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等“趁早”的环保主张。
二、古诗教学中的环保活动1、捡垃圾活动通过古诗赏析,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的美好,进一步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从中锁定自己行动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捡垃圾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捡垃圾的苦与累,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环保垃圾分类环保垃圾分类也是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古诗赏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然风景的美好,还能从中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
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环保垃圾分类活动,让他们逐渐理解环保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cac950b03d8ce2f0066232a.png)
,
在强 涮重视 n然 环境 的 同时 , 应该 进一 步提 出 营造 良好 的 还
社会 环境 , 倡建 立和 睹 、自然 的人 际关 系和 豁达 、平和 、宁静 提
的心 境 。
存古 诗的教 学 『培养学 生 的环境 意识 , 是一 个能发 挥语 文 } l 这 的学 科特点 ,进行 环境 教育 的有效 途径 。那 么 , 样来 进行 这方 怎
风 ”就 不能抒 发那 天涯 孤旅 之情 ,可 以说 ,是 环境 孕育 了诗 人 , 是 诗人 赋予环 境 以生命 。
大家进 行环境 教 育意 研究 的 f觉 性 、 动性 。接着 组织 教师仔 i t 主 绌分析 研究 现” 各科教 材 , 渗透 荇 环境 教育 有关 的 内容 ,只 还 j
一
然 环境 , 能促 使作 者调 整 自己的心态 , 以积极 的态度 去面 对社会 , 并 且能 够给作 者带 来 不少 生活哲 理 的启迪 。 这一 点 ,我在教 学 对 过 程 中也应该 引导 学 生 去探 讨 、 思考 。例 如 , 子面 对奔流 不 去 孔 息 的大 河 ,发 出 “ 者如 斯夫 ,不舍 昼夜 ”的感慨 ,告诫 自己和 逝
然景 物 的荧 , 动学 生 厶想象 , 调 置身 f作 者所 描绘 的一 幅幅 美丽 的 面面之 中 。以 “ 四季 ”为例 , 甫笔 下 的 “ ”清新 自然 :“ 札 春 迟 日 …丽 , 风花 草香 。 江 春 ”高骈 笔下 的 “ ”抒情 浪漫 :“ 夏 绿树 阴 浓夏 日长 , 台倒 影入 池塘 。 楼 ”札牧笔 下 的 “ ”风 光无 限美 好 , 秋 令人遐 想 :停 爱枫林 晚 , 叶红 于二 月花 。 岑参笔 下 的 “ “ 霜 ” 冬” 是那 么 富有 想象 色 彩 :“ 忽如一 7 春风来 ,干树 万树梨 花 _ 。 芟 J ”在 F 作者 的笔下 ,『然 界 l的 一切 仿佛 都有 了生 命 ,是 那样 的鲜 活 , J f J 那样 的清 明透 子 ,那 样 的 町爱 。还 有 那奔 腾 不 息 的大 江 ,烟 波 } U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4349a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4.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古诗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意义。
一、选取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古诗进行教学古诗中有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作品,比如《春晓》、《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古诗都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色和事物,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哲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这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古诗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自然界的美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力和热爱之情。
二、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古诗教学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春天的田园,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机;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草原上感受广袤的大地和茫茫的草原。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悟。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环保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湿地保护和鸟类保护,鼓励他们参与到湿地保护的志愿者活动中;在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他们参与到草原植树活动中。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四、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道德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道德。
在教学《春晓》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在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然环境。
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行动力。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4db26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2.png)
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语文古诗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
而在古诗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切入,阐述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学生文化传统的有效方式。
古诗以其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表达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而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得古诗成为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古诗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古诗中深邃的文化内涵,更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感的细腻描绘,这与环境教育所倡导的绿色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
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文人在创作古诗时,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之情的倾诉。
古诗中的山水花鸟,都成为了文人笔下的灵感源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热爱,从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欣赏古诗中的山水花鸟,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进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关怀,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行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在古诗教学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通过实际行动来强化环境保护的观念,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如花园、草坪等,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课堂,通过古诗欣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自然,增进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ce804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d.png)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果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不仅仅是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更是要考虑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转变为主动互动式教学。
也就是说,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许多原创作业的机会,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小学古诗的教学效果。
其次,通过活动方式,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充满生动有趣的教育环境,可以采用“朗诵节”、“小学古诗节”、“亲子朗读”等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古诗的魅力,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朗诵中,学生们能够通过不断的朗诵和表演,将古诗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习和生活带来实际的影响。
另外,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让学生在课后上网,挖掘更多有趣的古诗,通过比较、交流、分享等方式,切实将古诗的内涵融入到生活与学习中。
最后,家长也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鼓励孩子们读经典、背古诗,使孩子们对于小学古诗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孩子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
总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果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任务。
只有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小学生打造一个完美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幸福和收获。
在语文课中实行的环保教育论文
![在语文课中实行的环保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773b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c.png)
在语文课中实行的环保教育论文进入了21世纪,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环境保护日益深入人心。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今日的教育是为了将来人类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因此,小学阶段必须要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储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教学中的环保题材,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渗透环保内容,增加环保知识,提出环保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环保意识。
1、利用课文,扩展思维例如在《翠鸟》这篇课文时,上课前几天,我布置预习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的'图片、羽毛,查找鸟类灭绝的速度与种类,鸟类灭绝的原因等资料。
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换自己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归类,让孩子们感受到鸟类的弱小、无助,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之情。
同时让孩子们知道明确了人类与鸟、人类与自然、自然与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爱护鸟类。
在讲解“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除了讲解诗中那美丽的风景外,还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身边就见不到那么美丽的风景呢?”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观察我们身边周围环境的变化,思考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
2、鼓励亲近自然,激活思维要想让学生保护环境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环境,把大自然作为重要的实践课堂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我鼓励同学们游览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让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四季的变化、动物、昆虫与小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出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3、争当环保卫士,增加锻炼机会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一直是同学们最喜欢参与的。
我抓住植树节、爱鸟日、环境日、土地日、世界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普及环保知识、参加学校与社区的环境清理、制作环保宣传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古诗词教学中回归环境教育过去,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
当“绿心工程”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时,也吹进了我们教师的心田。
学校首先在教师中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的学习与研究,共同学习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论述与理论,提高了大家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
接着组织教师仔细分析研究现行各科教材,还是渗透着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只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注意从环境教育的角度考虑。
经过学习后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古代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
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
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
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
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
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案例片段《春日》(品文感悟)老师:猜猜老师要提出什么问题来?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我们都能从诗文中找到答案。
1、老师:诗中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学生:这是一个“胜日”。
(老师在学生回答出“胜日”时同时板书在黑板上)老师:“胜日”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学生:就是好日子?老师:怎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呢?比如上一个星期老师带你们去广场放风筝,那天可以称为好日子吗?学生:好日子就是心情好的日子。
学生:好日子就是天气晴朗的日子。
学生:好日子就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老师:这样一个阳光明媚、心情舒畅的好日子里,朱熹到了哪儿?学生:朱熹到了一个叫做“泗水滨”的地方。
老师:同学们注意看这个“泗”字,和这个“滨”字(这两个字是两课需要学生认识的字。
所以学生要从字形上认识到并记住它们。
)谁能告诉大家,“滨”是什么意思?“泗水滨”又是什么意思?学生:“滨”字就是水边的意思。
“泗水滨”就是泗水水边。
老师:对了,就是,泗水河边了。
朱熹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到泗水河边去做什么?学生:朱熹去“寻芳”。
学生:“寻芳”就是去寻找美好的景象。
(这是诗文下面的注释,学生直接根据注释得出答案。
)2、老师:朱熹寻到了什么?学生:朱熹寻到了“无边光景”。
(师板书“无边光景”)学生:朱熹寻到了“万紫千红”。
(师板书“万紫千红”)学生:朱熹寻到了“东风”。
(师板书“东风”)老师:从你们的答案中,朱熹可是有大大的收获啊。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个个的文字读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怎样的画面是活动的呢?学生: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身体去感受,这样的画面就是活动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妙!那么朱熹在寻芳的过程中,他又看到了什么?展开我们的想像。
学生:他看到了无边的光景。
老师:这样说太笼统,请你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
(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我专门就表现内容上讲过用形象表达的写作方法,不知对三年级的孩子是否有些拔高的嫌疑。
但从学生的写作反应上来看,似乎对此概念朦胧中有些理解。
)学生:他看到了红的花,绿的草。
老师:还能再具体些说说吗?比如都有些什么花呀,草又是怎样的绿呢?除了这些还能看到什么?你现在就是朱熹了,你走在泗水河边,把你看到的说说。
学生:我看到粉红的桃花,鹅黄的迎春花。
学生:我看到雪白的梨花,像彩霞一样的樱花。
学生:我还看到了蝴蝶在空中飞舞,小燕子在头顶上树上垒窝。
……老师:嗯,这个朱熹真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那么,除了看到这些,还能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学生:我能听到蜜蜂采蜜时发出的嗡嗡声。
学生:我能听到河水潺潺声,还能闻到各种花的芳香。
学生:我能闻到青草的香味,还有泥土的清香。
学生:我能感受到春风柔柔地吹拂在脸上,看到春风吹动柳条轻轻摆动的样子。
老师:哦,这春风就是诗文里所说的(学生答:东风)。
这作者能看到它吗?学生:能感觉到。
学生:能看到。
因为是春风吹开了花朵,吹来了燕子,还把河面上的冰可吹融了。
老师:老师真的发现你们有诗人一样的眼睛,还有诗人一样的语言。
所以啊,在春天里,寻找春风容易吗?学生:太容易了。
老师:朱熹是怎样说的?学生:等闲识得(老师相机板书:等闲识得)老师:等闲识得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很容易认识的意思,这在古诗的下面有注释。
老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作者都在哪里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学生:到处都能发现。
(基本全班学生都是这样回答。
)师生纷纷答道,它们在山岗上,在草坡上,在庭院里,在河岸边……老师:所以啊,满眼都是(师指板书:万紫千红,生齐答。
)这在作者的眼里就是?学生:这就是无边光景。
老师:对于一个刚刚从一片萧瑟的寒冬走出来的人说,这眼前的一切都是(学生接“一时新”,老师相机板书,且用红色粉笔写“新”,此字为本诗魂。
)3、老师:是啊,这拂面东风,这万紫千红,这无边光景,都是(学生答:春天老师相机板书“总是春”,且用绿色粉笔写“春”字。
)的使者。
老师:现在,我们眼前有着怎样的情景?学生:我眼里有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老师:这首诗会背了吧(几乎全班学生都举了手)。
好,就让我们边背诵古诗边在你脑海中画出这幅春景图。
学生齐背《春日》。
创作诗歌老师:刚才呀,我们读了那么多著名诗人写的赞美春天的诗,现在咱们自己也来做一回小诗人怎么样?学生中炸开了锅,纷纷嚷道:好!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
老师给大家起个头(老师在黑板左侧即兴写现代诗)嘘春来了调皮的春鼓动着风儿来了轻轻地悄悄地风儿飞上云宵吹亮了太阳的笑脸吹瘦了厚厚的积云风儿飞向山岗吹红了____吹绿了____风儿飞进城市乡村________________我爱你啊,____的春!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
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案例《如梦令》片段师: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儿?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生:我觉得应该是“沉醉不知归路”的“醉”字。
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再加上喝了些酒,所以作者就沉醉了,所以才有了下边的情景。
师板书:醉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师: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生:“溪亭日暮”。
师: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的脑中仿佛出现了溪边的亭子里有很多人,她们在看落日。
师:把这幅画面说得再美一些。
生:溪边的亭子玲珑别致,词人穿着古装,很美,在看风景。
师:噢,穿着古装的词人都成了画中一景了。
生:太阳倒映在湖里,仿佛有两个太阳。
师: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半江瑟瑟半江红师:虽然不一定是江边,但意境应该是差不多的。
生:太阳很大,像一个红红的大圆盘,几只归巢的鸟儿从上面飞过去。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奖励你读一读吧。
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们看啊!(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生:喝酒\ 聊天\ 做诗、对对子\ 看风景\ 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 好朋友\ 知己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
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第三,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
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
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
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