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精心整理汇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借助动画,分项计数并记录
红 黄蓝白
二、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二)整理记录,动态呈现统计表
红 黄 蓝白
9人 6人 15人 8人
三、运用数据,简单分析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问题:(1)看一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2)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呢? (3)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季节
春
夏
秋
冬
人数
(1)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数最多?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哪个季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完成建议 :(1)默读,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2)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完成题目。
数据收集整理
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1)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赛,选谁好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6)个。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除法算式:20÷4=5
… … …
被 除商 除数 数
看算式,记住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 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 4 )盘。
12÷2=6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4)个。
12÷3=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2)个。
12÷6=2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 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 9÷3=3 6÷2=3 15÷5=3 16÷4=4
读作:8除以4等于2 读作:9除以3等于3 读作:6除以2等于3 读作:15除以5等于3 读作:16除以4等于4
三、运用数据,简单分析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 结果可能会怎样?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右面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 天气情况。
问题:(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15
12
4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 比 多几天?
画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摆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乘法意义
2个2个地数,8里 面有4个2。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2)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
( √)
()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 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除法算式:20÷5=4
被 除商 除数 数
… … …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 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 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每份2个,分成了( 6)份。 12÷ 2= 6
每份3个,分成了( 4)份。 12 ÷ 3= 4
每份6个,分成了( 2)份。 12 ÷ 6= 2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10÷5=2 48÷8=6
15÷3=5 56÷7=8
18÷2=9 28÷4=7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 6)个4。
24 ÷ 4= 6
20里面有( 4)个5。
20 ÷ 5= 4
同学们好!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 里,请你帮我分一分。
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平均”是什么意思?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 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 算式来表示吗?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四、模仿调查,巩固方法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最后一列空着是什么意思? (2)你打算怎样调查? (3)谁愿意当老师,带着大家完成这个调查任务? (4)我们班有多少人?检查数据,看看对不对。 (5)看一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乘法算式
2×4=8,4个2 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三)提炼不同分法的共通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 观科技园。同学们正 在准备食物,你找到 平均分了么?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五、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地点 人数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1)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 最少。
(2)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 )人。 (3)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完成建议 :(1)默读,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2)组织学生活动,完成题目。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表内除法(一)
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1)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6 )×2=12 5×( 3 )=15 ( 3 )×6=18
4×( 4)=16 3×( 7)=21 ( 5)×5=25
二、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二、投票选举,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一)借助动画,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二、投票选举,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二)记录方法对比,完成数据整理
问题: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二、投票选举,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二)记录方法对比,完成数据整理
问题: 请你根据大家的记录,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也就是问8里面 有几个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画
摆
乘法意义
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4)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6)组。 12里面有6个2。
三、巩固练习
(二)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4)只小熊。
加法和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3 + 3 + 3 + 3 = 12
返回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乘法算式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3×4=12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全集
数据收集整理
调查与收集数据
一、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 颜色合适?
红 黄 蓝白
问题:(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哪种颜色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二、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一)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你想怎样分?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画
摆
乘法意义
乘法算式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盒。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三)深化练习
(1)一共有( 16)片枫叶,每( )4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4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8)片枫叶。
三、巩固练习
(二)提升练习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5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 每个长方体用( )3个木块。
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学习新知
(二)探究算法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减法
加法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减法分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12-3=9
:9-3=6
: 6-3=3
:3-3=0 返回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2.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3)条。
15÷5= 3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二)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 平均分成2份,每份( 5)根。
10÷ = 2 5
(2)把10根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根。 10÷ = 5 2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表内除法(一)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 每份( )5 个。
怎样列算式来表示?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 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除法算式:12÷4=3…Leabharlann 除号可以用除法表示。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二)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 《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 均分的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每4个放一盘”是 什么意思?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 你是怎样分的?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盘。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 竹笋的情况和结 果也用一个算式 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盘。 除法算式:20÷4=5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1)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来分一分。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有三种不同的 分法。
每份都是2块糖, 同样多。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红 黄蓝白
二、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二)整理记录,动态呈现统计表
红 黄 蓝白
9人 6人 15人 8人
三、运用数据,简单分析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问题:(1)看一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2)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呢? (3)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季节
春
夏
秋
冬
人数
(1)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数最多?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哪个季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完成建议 :(1)默读,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2)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完成题目。
数据收集整理
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1)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赛,选谁好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6)个。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除法算式:20÷4=5
… … …
被 除商 除数 数
看算式,记住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 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 4 )盘。
12÷2=6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4)个。
12÷3=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2)个。
12÷6=2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 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 9÷3=3 6÷2=3 15÷5=3 16÷4=4
读作:8除以4等于2 读作:9除以3等于3 读作:6除以2等于3 读作:15除以5等于3 读作:16除以4等于4
三、运用数据,简单分析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 结果可能会怎样?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右面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 天气情况。
问题:(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15
12
4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 比 多几天?
画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摆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乘法意义
2个2个地数,8里 面有4个2。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2)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
( √)
()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 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除法算式:20÷5=4
被 除商 除数 数
… … …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 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 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每份2个,分成了( 6)份。 12÷ 2= 6
每份3个,分成了( 4)份。 12 ÷ 3= 4
每份6个,分成了( 2)份。 12 ÷ 6= 2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10÷5=2 48÷8=6
15÷3=5 56÷7=8
18÷2=9 28÷4=7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 6)个4。
24 ÷ 4= 6
20里面有( 4)个5。
20 ÷ 5= 4
同学们好!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 里,请你帮我分一分。
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平均”是什么意思?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 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 算式来表示吗?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四、模仿调查,巩固方法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最后一列空着是什么意思? (2)你打算怎样调查? (3)谁愿意当老师,带着大家完成这个调查任务? (4)我们班有多少人?检查数据,看看对不对。 (5)看一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乘法算式
2×4=8,4个2 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返回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三)提炼不同分法的共通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 观科技园。同学们正 在准备食物,你找到 平均分了么?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五、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地点 人数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1)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 最少。
(2)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 )人。 (3)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完成建议 :(1)默读,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2)组织学生活动,完成题目。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表内除法(一)
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1)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6 )×2=12 5×( 3 )=15 ( 3 )×6=18
4×( 4)=16 3×( 7)=21 ( 5)×5=25
二、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二、投票选举,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一)借助动画,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二、投票选举,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二)记录方法对比,完成数据整理
问题: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二、投票选举,体会多种记录方法
(二)记录方法对比,完成数据整理
问题: 请你根据大家的记录,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也就是问8里面 有几个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份。
画
摆
乘法意义
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4)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6)组。 12里面有6个2。
三、巩固练习
(二)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4)只小熊。
加法和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3 + 3 + 3 + 3 = 12
返回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乘法算式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3×4=12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全集
数据收集整理
调查与收集数据
一、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 颜色合适?
红 黄 蓝白
问题:(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哪种颜色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二、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一)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你想怎样分?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画
摆
乘法意义
乘法算式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二)感知不同分法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盒。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三)深化练习
(1)一共有( 16)片枫叶,每( )4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4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8)片枫叶。
三、巩固练习
(二)提升练习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5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 每个长方体用( )3个木块。
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学习新知
(二)探究算法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减法
加法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减法分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12-3=9
:9-3=6
: 6-3=3
:3-3=0 返回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2.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3)条。
15÷5= 3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二)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 平均分成2份,每份( 5)根。
10÷ = 2 5
(2)把10根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根。 10÷ = 5 2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表内除法(一)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 每份( )5 个。
怎样列算式来表示?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 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除法算式:12÷4=3…Leabharlann 除号可以用除法表示。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二)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 《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 均分的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每4个放一盘”是 什么意思?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 你是怎样分的?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盘。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 竹笋的情况和结 果也用一个算式 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盘。 除法算式:20÷4=5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1)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来分一分。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有三种不同的 分法。
每份都是2块糖, 同样多。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