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期末物理综合试卷带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册期末物理综合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C.中学生课桌高80cm D.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0N
2.小明发现用力推桌上的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而用大小相同的力向同一方向推水瓶的上部,则水瓶会翻倒,这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受力面积
3.春晚,我们能欣赏到很多传统杂技表演,“顶碗”就是其中之一。
如图是一名男演员正举着一名头上顶着碗的女演员,并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碗没有惯性
B.若此时碗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碗会落到地面
C.男演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男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压力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若它的体重与马的体重之比为3:2,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3倍,它们站立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B.骆驼和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1:2
C.骆驼的脚掌面积大,有利于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马在奔跑时对地面的压强比它站立时小
5.小亮用一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他将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中液体密度比乙杯中液体密度大
B.密度计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相等
C.在甲杯中,密度计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D.在乙杯中,密度计底部所受液体向上的压力较大
6.如图所示,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镊子B.瓶盖启子
C.钳子D.托盘天平
7.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 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
8.如图,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最后停止在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水平桌面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匀速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木块能够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木块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是平衡力
D.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二、填空题
9.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________,砝码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10.利用我们学过的力学知识很容易判断生鸡蛋和熟鸡蛋。
把鸡蛋放在桌上,用力使鸡蛋转动起来,这是利用了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待鸡蛋转动一段时间后,突然按停鸡蛋瞬间,并立即缩手,缩手后不再转动的为熟蛋;反之,缩手后能自动再转几圈的,则为生蛋,这是因为蛋壳被按停后,蛋壳内的蛋白和蛋黄因
______仍然转动,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圈。
1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小明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
比较 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为了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应该选图 ______比较。
12.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________(选填“质量”、“惯性”或“动能”);上坡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_________。
清扫路面垃圾的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
清洁车沿水平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__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13.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盐水,则
_________烧杯内是酒精.三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14.小明同学在课余时间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他取一根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小刚做俯卧撑时的情景,小刚的质量为50kg,他的重心可视为点A,脚到重心的水平距离为0.9m,手到重心的水平距离为0.6m。
小刚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方向是______,地面对小刚双手的支持力是______N(g取10N/kg)。
16.如图甲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磅秤上,已知容器底面积为200cm2,现有一密度为2.5g/cm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体,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 g。
用一细绳将它提起没入水中,使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且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
接下来将物体再下降一定高度,如图乙所示,与甲图相比磅秤的示数变化了80g,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做功为______J。
17.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于某一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18.如图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
请在C点画出这个最小力F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19.一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20.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图中所示的两个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______、认清分度值、观察量程;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______;
(4)图所示的天平允许测量的最大质量为______克,天平的感量为______克;
(5)如图所示,是小安同学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夹角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正方体木块、水平长木板、砝码等器材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的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进行了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操作,记录数据为表中1、2,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实验序号接触面压力/N滑动摩擦力/N
1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00.4
2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50.5
3木块的侧面与木板 2.00.6
(3)表中第1和3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两次拉动速度不同
B.两次木块对木板的压强不同
C.木块正面和侧面的接触面积不同
D.木块正面和侧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4)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________。
为解决上述问题,小丽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
22.如图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甲图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所示,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1)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______;
(4)小红想将图丁与乙图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她的思路正确吗
______?为什么______?
(5)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戊所示),发现桌面均无明显的形变,于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
他的看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因为______。
23.某实验小组用夭平和量筒测量一个石块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______,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左/右)移动,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实验时,发现石块体积过大,无法放入量筒,小丽只利用圆柱形玻璃筒、塑料碗、刻度尺和适量水也测量出了密度,步骤如下:
A.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加入适量的水,塑料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h1;B.将石块放入塑料碗中,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h2;
C.将石块放入筒内的水中,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h3。
①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
②有同学提出,石块在放入水中时吸水,那么会导致所测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准确”)。
24.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1)若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
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木块B被撞得越远。
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 ___________(选填“质量”、“速度”或“高度”)有关。
(2)若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速度相同时,质量越
___________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
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 ___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
(3)请在图中画出斜面上的小球A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_______)
2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___________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在A、B两点下方各取下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小明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4个量进行探究测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小红回家后利用筷子,秤钩,轻质细绳,秤砣自制了杆秤。
如图戊所示,秤钩挂在A 点,改变物体 M悬挂点的位置至 B,使木筷在水平位置静止,OA 的长度为5cm,OB的长度为2cm;OC的长度为10cm,物体M的质量为50g,则B点作为杆秤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_______g,该杆秤所能测量的物体质量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g。
26.如图所示,一架质量为2千克的无人机悬停在空中。
(1)求:该无人机所受重力大小G;
(2)求: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的大小和方向;
(3)若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
0.5N,求:无人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g=10N/kg)
27.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重为3.6N的实心圆柱体,将它竖直逐渐浸入水中,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对应的浮力F浮,并画出F浮﹣h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圆柱体的高度;
(2)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圆柱体的密度。
28.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均不计。
如图乙所示,当撤去滑轮组后,改用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10m。
求:
(1)图甲中,2s内拉力F1做的功;
(2)图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则质量为
0.5N 0.05kg 50g 10N/kg
G m g ==== 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故B 不符合题意;
C .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故C 符合题意;
D .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N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C
解析:C
【详解】
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饮料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饮料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
3.D
解析:D
【详解】
A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碗具有惯性,故A 错误;
B .原来碗保持静止状态,若此时碗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不会落到地面,故B 错误;
C .男演员受到的支持力等于男演员、女演员和碗的重力之和,所以男演员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大小不相等,则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错误;
D .女演员对男演员的压力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 正确。
故选D 。
4.D
解析:D
【详解】
A .骆驼与马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
F=G=mg
因为
m1:m2=3:2,S1:S2=3:1
根据
F
p
S
=可得,骆驼和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1
2
p
p
=
11
1112
2221
22
31
1:2
23
F m g
S S m S
F m g m S
S S
==⨯=⨯=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骆驼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小不变,但其脚掌面积大,增大了受力面积,所以有利于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马在奔跑时与站立时时相比,对地面的压力相同,但是奔跑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B
【详解】
AB.因为同一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
F浮甲=F浮乙=G
所以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甲>V排乙
又因为F浮=ρ液V排g,所以
ρ甲<ρ乙
故A错误,B正确;
CD.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同,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和上表面所受压力之差,而密度计漂浮,其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所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密度计底面积一定,故密度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故CD错误。
故选B。
6.A
解析:A
【详解】
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故是费力杠杆,故A正确;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B错误;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C错误;D.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故D错误。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木块A 和金属块B 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图丙中木块A 处于漂浮状态,所以A 、B 两物体受到的浮力
F 甲AB =
G A +G B
F 乙AB =
G A +G B
F 丙AB =
G A +F B 浮
因为金属块B 在水中会下沉,所以,G B >F B 浮,所以
F 甲AB =F 乙AB >F 丙AB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排液F V ρg
,则
V 甲AB =V 乙AB >V 丙AB
由于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且
V 甲AB =V 乙AB >V 丙AB ,
根据V =Sh 可知液体的深度:
h 甲=h 乙>h 丙;
由p=ρgh 可知: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 甲=p 乙>p 丙。
A .p 甲>p 乙>p 丙与分析不相符;
B .p 甲=p 乙>p 丙与分析相符;
C .p 甲<p 乙=p 丙与分析不相符;
D .p 甲=p 乙<p 丙与分析不相符; 8.C 解析:C
【详解】
A .木块匀速下滑,所以动能不变,而斜面与木块之间有摩擦,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故A 错误;
B .木块能够沿斜面下滑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 错误;
C .木块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是平衡力,故C 正确;
D .斜面和水平桌面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则木块在整个过程中,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木块在斜面上滑下时,对斜面的压力不等于木块的重力,而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对木块的压力等于重力,即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同,那么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也不相同,故D 错误。
故选C 。
二、填空题
9.2 2.6
【详解】
第一空.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1N 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 ,即分度值是0.2N ;
第二空.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2N 下三小格处,示数为2.6N ;说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受到了2.6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受到的拉力是由于砝码的重力引起的,所以砝码受到的重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2.6N .
10.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
[1]用力使鸡蛋转动起来,手给鸡蛋的力使鸡蛋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是利用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所以当鸡蛋被按停的瞬间,立即缩手,生蛋内的蛋白和蛋黄因惯性还将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圈。
11.乙、丙 甲、乙
【详解】
[1]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图乙、丙符合题意。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图甲、乙符合题意。
12.动能 变大 变大
【详解】
[1]开车上坡,车的质量不变,如果提高车速,则车的动能会增大。
[2]上坡过程中,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汽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3]因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车的速度不变,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质量增加,所以车的动能将变大。
13.丙 相等
【详解】
第一空.由题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ρρρ水盐水酒精<<,由m V
ρ=
可知: V V V >>水盐水酒精 所以,丙烧杯内是酒精;
第二空.因为甲、乙、丙是相同的烧杯,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pS ghS gV mg G ρρ=====,
因为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三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由题知,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 p S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14.玻璃管内液面升高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详解】
[1][2]向玻璃管上方吹气时,玻璃管口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瓶内气压大于管外气压,所以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15.竖直向下 300
【详解】
[1]已知小刚的质量为50kg ,g 取10N/kg ,那么小刚受到的重力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由[1]知,小刚受到的重力为500N ,根据题
解析:竖直向下 300
【详解】
[1]已知小刚的质量为50kg ,g 取10N/kg ,那么小刚受到的重力
50kg 10N/kg=500N G mg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由[1]知,小刚受到的重力为500N ,根据题图可知,脚到重心的水平距离(即重力的力臂L 2)为0.9m ,双手到脚的水平距离(即支持力的力臂L 1)为
1=0.9m 0.6m=1.5m L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122F L F L =
得地面对小刚双手的支持力
21500N 0.9m ==300N 1.5m
GL F L ⨯= 16.0.1
【详解】
[1]正方体体积为
V=(10cm)3=1000cm3
物体的质量为
m=ρV=2.5g/cm3×1000cm3=2500g
[2]与甲图相比对磅秤的压力变化为
液体压强
解析:0.1
【详解】
[1]正方体体积为
V =(10cm)3=1000cm 3
物体的质量为
m =ρV =2.5g/cm 3×1000cm 3=2500g
[2]与甲图相比对磅秤的压力变化为
Δ0.08kg 10N/kg=0.8N F =⨯
液体压强变化为
42
1Δ0.8N Δ40Pa 20010m F p S -===⨯ 液面高度变化
-3133Δ40Pa 410m=0.4m 10kg/m 10N/kg
p h g ρ===⨯⨯ 设物体下降高度为Δh ,由题意可得
()2121ΔS h S S h =-
解得Δ0.4cm h =,物体重力
G =mg =2.5kg×10N/kg=25N 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做功为
W =G Δh =25N×0.004m=0.1J
17.【详解】
物体对斜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选取接触面的中点),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 压表示,
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物体对斜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选取接触面的中点),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 压表示,如下图所示:
18.【详解】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连接AC ,则AC 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上,据此可画 解析:
【详解】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连接AC ,则AC 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上,据此可画出最小的动力;如图所示:
19.【详解】
由题知,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从外向里依次绕线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由题知,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从外向里依次绕线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如图所示:
20.29℃乙调零 0~8N 200 0.2 偏小
【详解】
(1)[1]图甲中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29℃。
(2)[2]图甲、乙中分别是测量气温
解析:29℃乙调零 0~8N 200 0.2 偏小
【详解】(1)[1]图甲中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29℃。
(2)[2]图甲、乙中分别是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和测量体温的体温计,其中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3)[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要调零。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8N,即其量程为0~8N。
(4)[5][6]由图示知,天平允许测量的最大质量为200g,天平的感量,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5)[7]如图所示,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即运动速度较慢,那么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偏小。
2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条件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 很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无论长木板怎样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匀速直线二力平衡条件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 很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无论长木板怎样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
【详解】
(1)[1][2]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拉力的大小和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样可以间接的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3]由表中1、2数据知,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快慢、接触面积大小、压强大小无关。
表中1和3两次实验中,压力相同,接触面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木块正面和侧面的粗糙程度不同造成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5]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实验中要让木块在水平板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在拉动木块时,由于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6]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拉动长木板运动过程中,上面的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受平衡力的作用,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正方体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这样拉力等于摩擦力,由于弹簧测力计和木块静止不动,所以更容易读数。
22.甲、乙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不正确没有控制受压面材料相同(木板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正确
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
解析:甲、乙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不正确没有控制受压面材料相同(木板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正确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桌面的形变人眼看不到)
【详解】
(1)[1][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看出,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4]此实验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同时,通过受压面的形变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的是转换法。
(4)[5][6]将图丁与乙图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这一思路不正确。
因为图丁中的受压面材料与图乙的受压面材料不同,不能准确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5)[7][8]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发现桌面均无明显的形变,于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
这一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3.0刻度线处右 142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