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章节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下列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马和海马B.响尾蛇和蛙C.企鹅和鲸D.章鱼和蜈蚣
2、据测定,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流域高4倍,这个事实体现出森林资源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无价值
3、明年是生肖虎年,下表为几种名字中带虎字的动物资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东北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豹虎B.蜂虎的气体交换器官与东北虎相同
C.豹虎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D.虎鲸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4、华华学习了生物分类的方法后,尝试对身边的植物进行分类,将桃、向日葵、银杏归为一类,肾蕨、葫芦藓、水绵归为另一类,她的分类依据是()
A.是否有根B.能否产生种子C.是否有茎和叶D.能否形成果实
5、下列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中华鲟、大鲵B.鱿鱼、虾C.鲸鱼、扬子鳄D.猫头鹰、松鼠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保护动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是()
A.遗传物质B.物种C.生态环境D.食物来源
7、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95%
B.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5%
C.无脊椎动物的身体里面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无脊椎动物的身体里面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8、下列与生物分类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远的
B.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
9、小东在水族馆里看到了以下动物,其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鲨鱼B.乌龟C.龙虾D.白鲸
10、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A.虎克B.屠呦呦C.林奈D.袁隆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________。
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________。
2、绝色植物能通过__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自然界中已经发现大约30多万种绿色植物,它们分为四大类群,分别是藻类、苔藓、___________和种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150万种,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属于脊椎动物的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___________动物。
3、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花、______、种子。
4、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除病毒外,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5、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图表示部分动物进化树,序号分别代表不同的动物类群,请据图中各类群的自述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____)①我们是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
(2)(____)②我们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
(3)(____)③我们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我们的体温不恒定
(4)(____)④蝙蝠和我们都是用肺呼吸,也能飞,所以是我们家族中的一员
2、绿色植物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____)
3、遗传多样性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的。
(____)
4、鸟和爬行动物都能产卵,都是恒温动物。
(______)
5、脊椎动物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类群。
(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图中,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B、C、D是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
图二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能量单位为千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所示,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其中①生理过程的表达式为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据图二分析,B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
(3)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此草原正在逐渐向森林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_____,可能原因是_____。
(4)若要了解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分布情况,可采用_____(探究方法)进行,经研究发现,土壤中光节肢动物这一类就有几十种,这体现了_____的多样性。
2、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小鼠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是脊索动物门______纲.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___________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详解】
A.海马是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不符合题意。
B.响尾蛇是爬行动物,蛙是两栖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不符合题意。
C.企鹅属于鸟类,鲸是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符合题意。
D.章鱼是软体动物,蜈蚣是节肢动物,都是变温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②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是对生态系统起到的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
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而题干中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流一般为15%-30%,林下藓苔,枯枝落叶对降水可再次截流,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据研究,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流量高4倍,这直接说明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这些都是体现出森林资源的间接价值。
故选B。
3、B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据此解答。
【详解】
A . 与东北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虎鲸,它们都属于哺乳纲,错误。
B . 蜂虎属于鸟类,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它们都用肺进行呼吸,气体交换器官都是肺,正确。
C . 豹虎不属于昆虫,不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错误。
D . 虎鲸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错误。
故选B。
4、B
【分析】
在植物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根据是否产生种子繁殖,可以把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
【详解】
题干中桃、向日葵、银杏都会产生种子,可以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可归为一类;肾蕨、葫芦藓、水绵都不产生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5、D
【分析】
(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详解】
A.中华鲟是鱼类、大鲵是两栖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鱿鱼是软体动物、虾是节肢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B不符合题意。
C.鲸鱼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扬子鳄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D.猫头鹰属于鸟类、松鼠是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故选D。
7、C
【分析】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详解】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故选C。
8、A
【分析】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在生物界.和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化。
(4)生物分类的等级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位,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分类等级越大,其中的生物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小,其中生物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
【详解】
A.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不是最远的,A错误。
B.生物分类的单位是界门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B正确。
C.生物分类的单位是界门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大,C正确。
D.生物分类的依据很多有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等、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详解】
ABD.鲨鱼是鱼类,乌龟是爬行类,白鲸是哺乳类,它们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龙虾是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分析】
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创造了双名法。
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详解】
A.1680年,英国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可以放大300倍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A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B不符合题意。
C.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C 符合题意。
D.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详解】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的保护;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2、光合蕨类哺乳
【详解】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150万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白鳍豚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其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
3、果实
【详解】
植物的分类:依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分类。
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4、种细胞
【详解】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除了病毒外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种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三、判断题
1、× √ √ ×
【分析】
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蚯蚓、蜜蜂等;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鱼、青蛙等。
鱼类和两栖类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进行体内受精的动物有: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昆虫等。
鸟类体表被毛,有角质喙,前肢特化为翼,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
(1)①是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内无脊柱,故题干说法错误。
(2)②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故题干说法正确。
(3)③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
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题干说法正确。
(4)图中④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心脏4腔,体温恒定;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故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的特点。
2、错误
【详解】
根据绿色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如海带和葫芦藓;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水稻、苹果、松树等;所以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的是错误的。
3、错误
【分析】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遗传多样性决定物种多样性。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包括三个方面: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由遗传多样性所决定的。
故题干观点错误。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多样三个方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错误
【详解】
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原因是它们的体表大都覆盖着羽毛或毛,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运输氧气的能力比较强,而体内有机物的分解产生大量的热量,能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题干说法错误。
5、正确
【详解】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故题干说法正确。
四、实验探究
1、甲→A→B→C→D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含碳的有机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甲固定的太阳能) 15% 增强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调查法物种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图一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A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D是四级消费者)丙是分解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解答即可。
【详解】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根据图一所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甲→A→B→C→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甲固定的太阳能),据图二分析,B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0.15=15%。
(3)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此草原正在逐渐向森林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可能原因是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
(4)若要了解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分布情况,可采用调查法(探究方法)进行,经研究发现,土壤中光节肢动物这一类就有几十种,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哺乳学习平均转错的次数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
【解析】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小鼠属于脊索动物门的哺乳纲,胎生和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肺呼吸,心脏四腔等特征。
(2)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小鼠走‘T’字形迷宫的行为是小鼠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