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三十年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它的成功爆炸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彰显了国威,震惊了全世界。
为了这一天,多少技术难关,多少繁杂工序,多步个拼搏的日日夜夜!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功勋榜上,那一个个名字令人肃然起敬,王承书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4课《隐姓埋名三十年》,走近王承书,感受她的赤子情怀。
齐读课题。
二、回忆:1、课文写了几部分?(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坚定承诺隐姓埋名②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③果断受命解决难题④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⑤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2、你感受到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忘我工作默默奉献)
三、同学们,王承书隐姓埋名三十年,你知道她都做了什么吗?
(研究掌握提炼浓缩铀的技术,提炼出高纯度的浓缩铀。
)
四、三十年隐姓埋名就为一件事:研究掌握提炼浓缩铀的技术。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到15自然节,看王承书是任何隐姓埋名、忘我工作、默默奉献、攻克难关的。
1、学习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9——15自然节。
2、画出令你深有感触的句子。
3、读句子,做好旁批。
4、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2、诱导释疑
⑴、出示句子1
“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
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
(热爱祖国,为了祖国毫不犹豫地准备着牺牲自己的一切;敢于挑战困难)
⑵、出示句子2
“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重,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
(淡薄名利,默默奉献,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
⑶、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
(抓重点词句)
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
(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
读出她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
②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
出示语句: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计算。
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
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
得的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工作繁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艰苦奋斗。
通过“不分昼夜”;数据:“一下一下、一年多、三个抽屉”看出大家没日没夜地勤奋工作。
)
(读语句,展开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③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
出示语句: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
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感受到什么?为了国家,没有时间顾小家。
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王承书的儿子想自己的妈妈吗?会怎么想?王承书知道儿子想她吗?她会怎么想?)
⑷、教师抒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家。
让我们通过把对王承书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一齐朗读14自然段。
)
⑸、王承书的牺牲和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1964年lO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看原子弹爆炸图)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激动、喜悦、自豪、兴奋、到处是鲜花和掌声……)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
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学生读)
(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赞叹,让我们再怀着敬佩的感情读读这一自然节。
)
五、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王承书为此隐姓埋名三十年,同学们,隐姓埋名我们常人难以做到,看课文的第一部分,对于当时闻名于世的王承书更是不易,有哪些不易,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王承书对于自己的选择后悔犹豫过吗?
出示句子:
对王承书来说,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和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多大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读出隐姓埋名之难以及对王承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王承书隐姓埋名,意味着放弃她自己喜爱的专业、放弃一切学术待遇和荣誉,放弃一切名利。
面对着国家二机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要她隐姓埋名的请求,王承书是怎样回答的?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
“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从“不假思索”体会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
六、过渡:同学们,作为当时已经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她已经拥有了极高的荣誉和名利,她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接受任务呢?(因为她
热爱祖国,淡泊名利。
)
为了证实王承书对祖国的热爱,对名利的淡薄,课文为我们插叙了一件感人的往事,请读一读课文五至八自然段。
1.这部分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2.王承书冲破了哪些难关?
3.从这件事中,想象一下王承书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现在祖国需要我,我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
4、这段可不可以不写?
(这是插叙。
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
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
不可以删去。
)
七、巩固创新
1、(出示王承书像)同学们,这就是王承书——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为祖国隐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们才从报纸上读到她的业绩,知道她的名字。
但她的美名将永远被我们传扬,永远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
2、你还知道哪些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八、作业
1、读《隐姓埋名三十年》有感。
2、你还知道哪些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
10.隐形的翅膀说课案例
凌兆小学凌玉芳
一、说教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程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隐形的翅膀》这一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教材,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熟悉的___北京残奥会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为切入口,表达了人们对残疾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自我的敬重之情,引导学生懂得要尊重,关爱残疾人。
二、说学情:
___北京残奥会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历历在目。
这为本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他们为残疾人身心体现出的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为社会、为祖国贡献的精神而骄傲、敬仰。
加上对班级中有一位女生赵宣莹,从小天生的手疾,却能左手写一手漂亮的字而叹服,更加让他们懂得要对身边的残疾人加以真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
三、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我的教学设计首先关注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发展,情感的激发。
其次关注以德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我能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重视自主探索学习,合作学习。
在“七色光”合作探究学习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合作,明理导行。
四、说准备
1.收集一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相关资料
2.请班级中的残疾女孩写一副钢笔书法,并学唱歌曲《隐形的翅膀》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教学环境要求提供8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权利公约
2. 情感目标:感受残疾人自强不屈为社会,祖国贡献的精神,并为之产生敬仰之情。
3. 能力目标:懂得并做到对残疾人理解,尊重与关爱。
说明:
课文中的《残疾人权利公约》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不了解的,所以把它作为知识点来加以了解。
学生感受到残疾人虽不幸却伟大,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并在自我实践中去做到关心,尊重残疾人。
六、说重点难点:
1.感受残疾人生活与工作的不便。
以及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感人之举。
产生对他们的敬重
之情。
2.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关爱残疾人。
学生平时耳闻目染残疾人的不幸产生同情之情,而本课目标定为让学生感受残疾人与常人不同的伟大之举,从而产生敬重之情,这个需要教师作为重点来引导与激发,只有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才能正确导行,做到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
七、说教法、说学法:
通过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体验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
明理,在明理后导行。
“体验——感悟——明理——导行”
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实践体验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活动过程,营造合作、
体验、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
学生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在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呈现出的是学生集体的
智慧。
在实践体验中充分感知残疾人虽不幸,不便,却更可敬之举,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与关爱。
八、说实施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悟
1.一组残疾人画面(音乐+画面)谈谈你的感受(为之同情)
2.第二组残奥会上残疾人创造奇迹的画面(音乐+画面)
说说看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为之震撼,骄傲)
以“超越、融合、共享”为主题的2008北京残奥,随着五星红旗升起,凝聚着全世界六亿多残疾人情感的残奥圣火点亮北京,辉映世界。
火炬手、我省残疾人跳高选手侯斌,在全场数万观众的欢呼和助威声中,举起“祥云”火炬,点燃引火装置,霎时火焰形成了一条火龙盘旋
而上,点燃了北京残奥会的主火炬台。
两组不同的画面演示,让学生在对残疾人产生同情之余更为之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举动产生敬佩之情,初步感到残疾人值得人们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二、明理激情,晓之以理
1.学习了解《残疾人权利公约》,怎样的人称为残疾人?
2.残疾人有哪些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3.公约保障了残疾人的哪些合法权益?
4.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取得哪些成效?
《公约》的内容采取分步学习的策略,让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公约的内容这一知识点,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三、合作探究,体验升华
1.分组合作上网找残疾人不屈不挠,身残志坚的动人事例。
(1)课文中画面人物的事迹
(2)教材外让你感动的人物事迹
2.交流汇报(小小故事会)
3.展示赵立莹的字书法,介绍苦练经过并演唱《隐形的翅膀》
说明:倡导动态的建构性的、开放的过程性的知识观,让学生充分参与以全员参与活动为载体,创设开放的教学情节,让多种合作与互动贯穿其中。
由远及近的案例,使学生更加加深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四、特别行动,导之以行
1.说说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理解,尊重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
2.知识小竞赛,判断对待残疾人的正、误做法。
3.小组合作,模拟残疾人的困难,理解他们的心情并做到正确的理解,关爱做法。
说明:采用由浅入深的知情统一,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让他们演一演,真实地加以体验,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五、拓展延伸,发出倡议
“爱心”手语
“爱心”倡议书
说明:“听听激动,做做不动”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过程引导学生“做做能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并让学生设计填写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向学校发倡议书,使他们的行动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