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名校专项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名校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的(_________)。

妆的意思是:_____,丝绦在诗中指的是___,这里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色,我们还学过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有_______。

2.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按照原诗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画出诗中的比喻句。

[3]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鱼儿。

[4]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5]这首诗有静有动,如同两幅水墨画。

请把描写“动态美”的诗句画上“”。

3. 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将这首词的题目和内容补充完整。

[2]“银汉”本来就是无声的,词人却还要写“银汉无声”。

对此,你认为下面的理解对吗?给对的打“√”,错的打“×”。

(1)写出了月明星稀、银河淡远的情景。

(______)
(2)这样写是多余的,内容显得重复。

(______)
(3)词人是想用“银汉无声”来表达银河本来应该有声,但因为十分遥远,人们听不到声音,因此也就“无声”了。

(______)
[3]词的后两句表达了词人()
A. 对仕途顺利的自豪之情。

B. 与弟弟不忍分离和对弟弟的真挚情感。

C. 对美好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阅读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A.洞庭湖
B.西湖
C.太湖
D.长江
(2)诗人苏轼认为这里的景色是晴天美,还是雨天美?()
A.晴天
B.雨天
C.都美
D.都不美
(3)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A.把西子比作西湖
B.把水光比作山色
C.把西湖比作西子
D.把山色比作水光
(4)你推测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愉快
B.平静
C.忧伤
D.生气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

采莲曲
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
芙蓉向脸两边开。

_________________,
闻歌始觉有人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

A.水仙花
B.荷花
C.菊花
[3]根据古诗内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描写送别友人
B.描写姑娘采莲
C.描写水乡美景、鱼儿嬉戏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___)
汉乐府《江南》(______)
王昌龄《采莲曲》(______)
[4]这首诗中采莲少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理解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

纷纷:
借问:
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
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_____,山色空蒙______。

________比西子,________总相宜。

[1]补充诗句。

[2]从诗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__和________。

[3]我是小小解说家。

(1)“潋滟”的意思是________。

(2)“空蒙”的意思是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西湖晴天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西湖雨天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

8. 《惠崇春江晚景》诗句接龙,并完成练习。

丫丫:竹外桃花___________,
妞妞:____________鸭先知。

丫丫:蒌蒿满地____________,
妞妞:正是_______________。

[1]完成诗句接龙。

[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所作。

这是一幅以_______(时间)景物为背景的_______图。

[3]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9.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树桩上一道道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年。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2)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A
B
C
10. 阅读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缘”的意思是()
A.边。

B.因为。

C.沿,顺着。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的感受。

[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画出相应的诗句。

[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苏轼的诗作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鉴赏。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________的画。

[2]诗中有唯美的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____________到来了。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诗句)[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之情。

[5]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12.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董大:董庭兰,大意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黄云:白云。

白日
熏:太阳黯淡无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认识,赏识。

君:你。

[1]从诗的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_____诗,是诗人_______为
送别友人________所作。

[2]前两句中,诗人写到了、、、、等景物,用以衬托诗人。

[3]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试着写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说一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尽,
山寺始盛开。

长恨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我还知道他写的另外的一首古诗:《》。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尽:
始:
觅:
[4]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 ,这两个词语运用
_____ 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

[5]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一下诗人到大林寺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月的景色。

[2]诗中描写了绿色的和的荷花,鲜艳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