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定安县城南中学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配答案,作文2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海南省定安县城南中学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副标题
1. 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三处错误,请将其指出并改正。
A.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tū)唐!
B.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wān)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C.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诲.(huì)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D.一个衣衫褴缕.(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3.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A. 蔓延补
B. 攀爬种
C. 种植栽
D. 蔓延栽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连日来,微博上已出现多起“悬赏环保局长游泳”事件。
一时之间,“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竟成了家喻户晓
....的网络流行语。
B. 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
....,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 老师语重心长
....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每到旅游黄金周,海南独具特色的热带雨林风光都会令岛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从韩麦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愤神情中,使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感染。
B. 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孔乙己式的“长衫”一如影子似的制约和束缚着我们?
C.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不能不说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吗?
D. 鲁迅笔下的“故乡”是旧中国农村走向衰败、农民生活日益痛苦的社会现实。
6. 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初中三年,时光荏苒。
忆同学少年,意气风发,良多趣味。
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
下英雄;我们曾诵杜甫举头眺泰岳,挥洒建功豪情;______,______;……如今,这些都如粒粒珍珠,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7.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的作品,塑造了小弗郎士由一个顽皮、不爱学习、怕老师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懂事、热爱祖国、爱戴老师的爱国者的形象。
B.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8. 请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倡议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食物。
当前,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
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海南椰风中学学生会决定发起“光盘行动”,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请你帮忙拟写一则倡议书。
9. 古诗文默写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②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两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离别的景与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0. 古诗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本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赠别诗,请作简要分析。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11.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躬(qū)耕于南阳B.猥(wèi)自枉屈
C.夙(shù)夜忧叹D.至于斟(zhēn)酌损益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深入不毛
..
④庶竭驽钝
..
(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 这两段选文,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其主要用意是什么?
1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两颗钉子
文/小豆
①每晚8点左右,有一位衣着褴褛然而神情坦然的老头,总会准时来到大院捡破烂,然后就默默离去,从不晚点,也不久留。
②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他正与门卫大吵大闹。
要进来捡破烂,门卫不让,说这是县委大院,而且又是晚上。
老头便粗着脖子说:“我靠自己的双手捡点破烂糊口,凭啥不让?当我是小偷不成?”老头很瘦弱,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
他的缕缕白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③我当时认为老头有些倚老卖老,无理取闹的意味。
然而几天后,我发现自己错了。
④后来也不知门卫怎么就让老头进来了。
老头每天都来大院垃圾箱里翻找破烂。
单与别的捡破烂的不同,他每次都在天黑以后才来,白天从不进来,而且他捡垃圾就是捡垃圾,除垃圾之外的东西秋毫无犯。
这对一度饱受“顺手牵羊”之苦的大院住户来说实在是个惊奇的发现。
后来,我们知道了关于他的一段凄楚的身世:老头是某国营企业的退休工人,由于老伴常年体弱多病,老两口没少受儿媳的气,倔强的老头不甘过仰人鼻息的日子,与老伴租了间破房相依为命。
由于原单位倒闭了,生性高傲的他为了凑足妻子抓药的钱,不得不背上了捡垃圾的蛇皮袋。
⑤了解了这段隐情后,大家都唏嘘不已,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
..。
一次,
..与敬重
邻居大伯担心他晚上捡不到什么,便将一袋上好的橘子递给他。
老头一愣,随即嘟哝了一句:我是捡破烂的,不是乞丐。
拍拍手,提着瘪瘪的蛇皮袋起身就走。
接下来的好几天里他都没再来。
⑥大伯默然。
几天后,老头终于又出现在大院的垃圾堆旁。
趁他离去时,大伯回屋拿出铁锤。
在垃圾堆旁的大树上一上一下钉了两颗钉子。
第二天黄昏,大伯将一些包扎好的食品,挂在上面的钉子上。
又将一些旧书、旧报捆扎在一起挂在下面的钉子上。
第二天,捡破烂的老头又来了,他取走了挂在树上的那两个食品袋。
他当它们是别人舍弃不要的垃圾了。
⑦后来,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于是树上的钉子便常常多出许多胀鼓鼓的食品袋来。
门卫也很默契,晚上除了让老头进来外,对其他的捡破烂的则一律拒之门外。
每天晚上老头进来后总要先在垃圾堆里翻找一通后,再去取那些食品袋。
据经常晚归的小王讲,一次他看到老头在取那些食品袋时,竟然泪流满面。
⑧尊严无价!面对他人脆弱易碎的尊严,有时无声的呵护更胜过万语千言。
比如,大伯钉在树上的那两颗钉子。
(选自《现在故事网》)
(1)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 第⑤段中“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与敬重”,联系上下文,说说大家“同情”什么、“敬重”什么。
(3) 找出文中揭示主题的原话,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联系一些社会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把“绿色”穿在身上
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
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为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的千疮百孔的地球上,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
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
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们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
于是80年代以来休闲风一直强吹不衰。
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
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
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方面。
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
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
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
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
..
(1) 7%可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
设计师则根据环保法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
如瑞典籍年轻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的戴尔斯泊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用聚酯饮料瓶制成绒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纤绒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riben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⑤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世界性的话题,现在,许多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规,以顺应环保服装潮流。
例如美国、riben、韩国已颁布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市场的法规。
⑥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
环保服装对服装上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广,也很严,从pH值、染色牢度到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等都有明确规定。
比如环保服装面料的生产过程必须避免向环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气体、废料;纺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利用;合理、自觉地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实现自然与人类、技术的良性循环,等等。
⑦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
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已经悄然来临。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服装问世。
⑧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
(1)阅读第②③段,写出环保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只有”的表达作用。
(2) 第⑥段划线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环保服装面料生产的要求?
(3) 简要说说“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的主要意思。
14.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
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
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
最后,它们的生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1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农村孩子罗某在离家出走前给父母留言:“爸爸,您虽然对我很好,但我丝毫未察觉,因为您限制了我的自由。
……我在家里,什么都不敢做,仿佛这不是我的家一样,我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反而觉得有些陌生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发挥想像,续写此文,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意“济沧海”的写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得体、正确。
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答案】A.“颓唐”精神颓废。
读音“tuí”;
B.“蜿蜒”读“wān”,正确;
C.“阴诲”应为“阴晦”;
D.“褴缕”应为“褴褛”。
答案:
A.tu改为tuí; C.“诲”改为“晦”; D.“缕”改为“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和字形的纠错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词义判断读音和字形。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分。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词义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攀爬”抓着东西向前或向上爬。
“种植”栽种培植,引申为积累功德。
用来指“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用“蔓延”。
排除BC选项。
“补”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种”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
“几竿竹子”应该是“补”,强调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词义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做本题时注意提供词语意义的区分。
4.【答案】B
【解析】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运用正确;
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忍俊不禁”和“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矛盾,运用不当;C.“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运用正确;
D.“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运用正确。
故选:B。
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答案】B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使”;
B.正确;
C.否定词乱用,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改为“不能说”;
D.缺少宾语中心语,改为“是旧中国农村走向衰败、农民生活日益痛苦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故选:B。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6.【答案】我们曾读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补写、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读全句,以名著、名作为内容,要有作家或作品人物,然后再审视好前面句子的特点,如句式,本题句式是“我们曾…”,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答案示例:我们曾读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篇章,立下君子之志;我们曾学毛泽东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句子补写能力。
仿写完成后,要给仿写的句子“体检”。
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7.【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小人国、大人国是《格列佛游记》中的内容;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文化、文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本题要对文学流派准确识记。
8.【答案】①标题:第一行居中写“倡议书”或“文明用餐•我先行”倡议书或“光盘行动”倡议书。
②称呼:另起一行顶格写称呼“全校师生”;也可不写称呼,但应在正文中指出。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倡议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④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倡议的单位或组织。
⑤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答案:
“文明用餐•我先行”倡议书
全体老师和同学们:
当前,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校学生会拟发起“光盘行动”,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以“适量购取”为荣,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2.以“文明就餐”为荣,不大声喧哗,不恶意占座,饭后主动把餐具放到指定位置。
3.以“秩序用餐”为荣,要按顺序排队,不插队,不乱吐乱扔乱倒食物。
希望大家从每一餐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让我们用文明演绎生活,用行动展示形象!
海南椰风中学学生会
2016
年6月1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倡议书的能力。
倡议书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保证倡议书的格式正确,结合题目中的描述,明确倡议的背景或内容,即可作答。
9.【答案】赢得生前身后名,苔痕上阶绿,却话巴山夜雨时,皆若空游无所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①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得”的写法)
②苔痕上阶绿(注意“苔痕”的写法)
③却话巴山夜雨时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畔”的写法)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
10.【答案】【小题1】(1)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看有没有修辞,然后看写了什么景色或者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赏析诗句应该是由景(场景)及情。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
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
(2)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把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答案:
(1)一般赠别诗大多抒写离别的感伤;但这首诗却一反常态,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和对离别的豁达态度,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分)
(2)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不变的情意,显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2分)
【小题2】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
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11.【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句中字的读音,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等。
A:“躬”读gōng;
B:“猥”读wěi;
C:“夙”读sù;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②句意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驱驰:奔走效劳。
③句意为: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不毛: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④句意为: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
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扬名做官。
句意为: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的办法;句意为: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三国时期的背景作答即可。
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或: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
答案:
(1)D
(2)①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②奔走效劳。
③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④比喻低下的才能。
(3)①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②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或: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
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文言词语“顾”的用法:
1.回头看、往旁边看。
如:顾野有麦场《狼》
2.看。
如:相顾惊疑(山市))
3.拜访。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本文内容可表述为:老头常来院里捡垃圾,但从不“顺手牵羊”,也不接受施舍;大伯和其他住户尊重他,还有意在大树上钉上两颗钉子,并挂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