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文化。理解各地人 民心相通,脉相连。 ②语言运用: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会读会背古诗, 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思维能力:能借助图片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声音响亮,让别人听清楚。 ④审美创造:通读课文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 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读好长句子。
☺省略号留下了无 限的想象空间。
二、《夜色》教学建议
☺结合字理和具体的 情境学习。
二、《夜色》教学建议
☺先看大结构, 再看小笔画。
二、《夜色》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内 容、积累词语、 练习和朗读诗 歌整合起来教。
二、《夜色》教学建议
☺发现每组词 语的共同规律, 进行积累。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教材的螺旋上升安排: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读好长句子”; 一下第六单元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一下第七单元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 一下第八单元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二下第一单元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依托单元语文要素,精准实施朗读教学
教材的螺旋上升安排: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根据信息作简单推 断”;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
一、《静夜思》教学建议
做动作
联系生活 部首类推
一、《静夜思》教学建议
☺字音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 ☺读出诗歌的节奏。 ☺借助图画阅读,一边想象画面一 边朗读。
☺熟读成诵。
二、《夜色》教学建议
四、《彩虹》教学建议
☺向爸爸、妈妈 和哥哥询问的口 吻分别呈现这三 个美好愿望。
☺语言表达生动, 趣味性强。
四、《彩虹》教学建议
☺关注分句中的动作。
☺发现反问句特点。
☺积累表示动作的词; “飘啊飘、荡来荡去” 类型的词。
五、《语文园地四》教学建议
☺采用游戏识字 的方法,在游戏 中巩固识字。
☺归类识字,了 解“肉月旁”所 代表的的意义。
第四单元安排
统编教材小学第一学段朗读要求的梳理说明
读好长句子
通过朗读,感受诗文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丰富阅读体验,是第一学段的基本要 求。
学生的已有经验:
一上第八单元的朗读训练要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语气和停顿,以及角 色的对话; 一下第二单元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一下第三单元读好角色的对话。
第四单元安排
1.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家人”,围绕这个主题一共编排了《静夜思》《夜 色》《彩虹》《端午粽》四篇课文及一个语文园地。 课文文体丰富,古诗《静夜思》语言浅显易懂; 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充满童趣,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 散文《端午粽》介绍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 样子、味道和样式,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 统文化。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1.读好长句子。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教学时,要引领学生感 知长句子的停顿,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通、 读顺、读好,还要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试 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2.语言的积累。这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 累。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月”字 旁的字,积累“X来X去”的词语,《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要求学生 能够朗读、背诵。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把“读好长句子”作为“语文要素”进行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 其中“读好”的标准,就是能够通过恰当的停顿、词语的连读等技巧,先把长句子读正 确、读流利,再尝试读出感情。 因此,我把这一课的朗读目标确立为: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 顿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本单元在课文里的具体要求与落实:
《静夜思》 的朗读要求, 经过学习学生能够做到基本的读 出节奏,知道用间隔线去画停顿,知道间隔的地方应该要停 顿。
《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 要学会初步感知,老师要格外重视示范读,读好恰当的停顿。
《端午粽》《彩虹》课后的习题中明确提出了“注意读好长 句子”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长句的朗读时,教师应注重 方法的传授。
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并练习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已有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做推断。
学生已有经验: 一上第六单元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利用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一上第七单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的一些明 显信息。 一上第八单元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寻找明显信息;一年级下 册第二单元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本课教学重 点:读好长句 子。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粽子的 “色、香、味” 三个方面学习。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你会这样色 香味俱全地介 绍自己喜欢吃 的食物吗?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联系生活, 说说自己吃过 哪些馅的粽子?
☺结合课后练习“你知道 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吗?”,开展丰富有趣的 活动。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安排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围绕“家人”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成功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写出“我”本来胆子很小,很怕黑,在爸爸的帮助下, 克服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 《端午粽》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彩虹》是一篇有情趣的散文,写了“我”看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 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 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
二、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三个: 一是语言的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如积累带月字旁的字, 背诵《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二是能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如《夜 色》一课,“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可引导学生猜测“我”会看到什 么;学习了《端午粽》,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 三是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本单元的长句子读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