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局:死亡 05
02 外形:
花白、不好看、
很瘦、毛被烧脱、
难看
04
03 性情:
地位:不喜欢它、若有若无、
不加注意
不活泼、天生的忧郁性,懒惰
整体感知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猫,常如带着 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 廋。毛被烧脱后更难看了。
• “为什么要主观臆测,妄下断语呢?芙蓉鸟根本就不是我吃的。” •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 “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
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我们听到了猫的心声,感受到了猫的情感,所以作为人类, 我们要懂得关爱小动物,关爱这些弱小的群体,不能够任凭自己 的好恶,私心,偏见去待人接物,而应该尊重事实,客观理性的 去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后悔莫及。
思考:我们一家人是真正的爱猫吗?爱猫爱的 是什么?我们对三只猫的态度有相同的地方吗?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缺
好看、活泼
被玩弄Leabharlann 少爱对更活泼、有用
被占有
生 命
的
不好看,不活泼
不 爱
厌弃
尊 重
精读细研
在知道案件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研读30—34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 心的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痛心,表达我的愧疚、自责。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
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
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
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
“我”如何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悬案侦破
——芙蓉鸟事件
案发现场
芙蓉鸟被害案
冤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犯罪嫌疑人
丑猫
案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案发前的表现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作案的可能性
案发后的表现
“畏罪潜逃”。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 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分段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1-2):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 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 自责。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勾画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
来历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猜谜语
脚穿钉鞋走无声, 不爱吃素爱吃腥。 白天无事打瞌睡, 半夜觅食不点灯。
duó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2.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了解作者及家人三 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重点)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难点)
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无法弥补过失的悔恨之情。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与失去前两只猫的反应形成对比,更加情深意切,表现我冤枉第三只猫的 自责、愧疚与悔恨;总结了全文。
主题探究
如果你是被冤枉的第三只校猫,你会对作者或人类说什么呢?
第一只猫
结局:病死 05
04
地位:家人都很喜欢,相伴 的小侣
01 来历:隔壁要来的
02 外形: 花白 如同带着泥 土的白雪球似的 03 性情: 很活泼
第二只猫
结局:丢失 05
04
地位:喜欢
01 来历: 从虹口舅舅家带回 来的
02 外形: 浑身黄色
03 性情: 更有趣、更活泼
第三只猫
01 来历: 门口捡的
妄下断语( wànɡ)
识记字词
(lóng)鸟笼 笼
(shì)似的 似
(lǒng)笼罩
(sì)似乎
(chèn)相称 称
(chēng)称号
(tí)提高
提
(dī)提防
怂恿 预警 怅然 惩戒 虐待 提心吊胆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识记字词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通过处罚来警戒。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 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通过分析,总结我对这三只猫亡失的感情变化。
(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酸辛
感
情
怅然、愤恨、诅骂
层
层
递
更难过得多
进
精读细研
第三只猫的地位最低,但它的亡失对我的影响 最大,最令我难忘,为什么?请同学们化身小侦探, 默读15—34段,完善:芙蓉鸟被害案。
作者介绍
•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 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 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 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积极倡导者。
•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
郑振铎
界》,并主编《小说月报》。译著
(1898—1958) 《新月集》《飞鸟集》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于1925年,适逢“五四” 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 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 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弘扬民主博 郑振铎 爱的思想。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
很受家人宠爱 大家都不喜欢它,若有若无
丢失
死亡
整体感知
观察表格,概括他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
来历
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第 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
外形
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外形好看,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 受喜爱,第三只猫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性情忧郁懒惰,
主题探究
这则故事写于1925年,距今已有九十多年了,虽然时隔久远,但猫 的悲剧仍然值得我们再次反思,我们由猫及人再上升到人生,请大 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猫的悲剧再次发生。
人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应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善待生命。
猫的角度:弱小者经常会遭遇生活的不幸;不招人喜欢的人往 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我们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周围 的人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教师寄语
生命是一条河流,每一朵浪花都值得珍视,愿我们多 一点尊重,多一份关爱,让北冥不再继续,让弱者不再失 言,生活无需辩诉。
关注弱小,关爱生命 善待他人,共建和谐
芙蓉鸟被害案
为什么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我还是冤枉了第三只猫呢?
客观原因: ①猫经常凝望鸟笼; 主观原因: ②“我们”找到它时,它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们”不喜欢第三只猫,对它有偏见。 导致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表面上误会,究其根本原因,是我的偏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由于我偏见,一只无辜的猫被剥夺了生命。
(1898—1958)
倡导平等,关爱弱者
当人与动物对立的时候,永远比人与人对立的时 候,更能够看到真实的人性。
文学即人学,文中写猫,其实更是写像“我” 这样的人。生命平等,需要我们一视同仁好好善待, 人性中有恶也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审问与反思。
识记字词
逗 (dòu )缕 (lǚ)倚 ( yǐ )妄 (wànɡ)
消耗( hào)忧郁( yù )懒惰( duò )怂恿(sǒnɡ yǒnɡ) 安详(xiánɡ)乞丐( ɡài )预警( jǐnɡ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叮嘱( zhǔ )惩戒(chénɡ)悲楚( chǔ) 断语(duàn)冤枉(yuān)虐待( nüè )芙蓉鸟(fú)
畏罪潜逃(qián )
遭受冷遇。
丢失或死亡原因 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
是外因所致。第三只猫结局是被冤枉后忽然死去。
它们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继续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我们家对三只猫亡失后不同情感的语句。
1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
2
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
惩罚方式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 了一下。……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案件真凶
一只黑猫
精读细研
全家人都认定第三只猫是凶手,并对它进行了制裁,请问根据目 前信息能确凿判定它是凶手吗?
不能。 • 似乎、好像都是表推测的词语,说明“我”看到的对小黄鸟的
特别关注以及嘴里嚼东西,都是我的猜想,并不属实。 • 我们谁都没有看到案发过程,无法断定它就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