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_留白”与“_泼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EDUCATOR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讲课来解决所有问题,但实际上,由于教师包办太多、面面俱到,导致课堂教学变成机械、呆板的“满堂灌”,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足,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学生,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育如同作画,富有美感的画,往往是留有空白的;在色彩上富有层次感的画,才能令人赏心悦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掌握“泼墨留白”的分寸感,疏密相间,方显大情怀和大格局。

富有智慧的教师懂得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体验与构建,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与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主动去实践、想象、研究。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留白”,要留在知识和方法的延伸处、问题的质疑处、思维的想象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让自己的“墨”泼在紧要处、恰当处、关键点。

“泼墨”要与“留白”相配合、相平衡,教师要由浅入深、由粗到细逐层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出更多领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分析、反思问题,产生意味深长、妙趣横生的意境,让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与学科认知。

这尤其考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确保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科本质再认识的过程,高质量的学习一要靠课堂上的渗透,二要靠课堂外的探究与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帮助学生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之外,教师要通过布置开放性任
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领略学科的魅力。

因此,高质量的课堂一定是立体的、真实的、富有情感的,让学生与教师、学科产生全方位的互动,在知识、探究、学法上都有所进益。

其次,要充分调研学情,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留白”。

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循序渐进,要遵循学科的内在规律。

因此,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做好学生的启蒙者和领路人。

可通过纸笔测验、座谈交流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真实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上有的放矢,真正主导课堂,让课堂更加高效。

最后,教师要学会把控课堂、因材施教。

比如,在小组任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水平能力等分派不同任务,帮助学生发展长处、补足短板,进一步深化教学。

再如,在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对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否有内在的逻辑、是否体现分层意识等,力争与学生产生思维的共鸣,更好地把控课堂节奏。

要把握好“泼墨”与“留白”的平衡,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一是预习展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新课标明确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概念教学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讲概念不能“三步一结论”,也不能泛泛而谈。

说到底,概念是抽象的,有的是严格的定义,有的是不加定义的描述性说明,有的是一种合理性规定,还有的来自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

仅靠学生自己预习就想让其完全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与“泼墨”
田松东 |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验中学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7
EDUCATOR
的形成过程,无疑是不现实的。

概念必须讲,而且要讲在关键之处、讲在最本质之处。

概念的特性不同,掌握概念的方法就不同,教师必须重视概念,加强对核心概念、本质概念、基础概念的教学研究。

二是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发挥主导作用,在关键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帮助学生厘清问题、解决问题。

这绝不仅仅是教师让大家“课下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这么简单,而是要确保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积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此外,教师须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故而教师应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至于如何培养、培养效果如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本位,这一系列问题都应是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就要心中有数的。

三是自由展示与个别提问相结合。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要有个人魅力,最关键的是要让课堂时时富有新意,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就数学课堂展示而言,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类方法。

一是展示方式多样化,如通过学生自由抢答、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小组推荐发言、随机抽签等方法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效;二是展示内容灵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灵活展现教学内容,如模拟真实情境、开发同类题目等,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原理和过程而非只是追求正确结果;三是展示方法科学化,教师要根据教
育规律、学科性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主题等选择适切的展示方法,比如需要展示过程的可以邀请学生上黑板做题,需要思维碰撞的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现场PK等,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四是新课预习与巩固复习相结合。

传统教学中,预习、讲授、复习三个环节里,教师重点参与的通常是讲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一板一眼地讲解知识,学生在台下听得一头雾水,最后收效甚微。

明明教师备课很认真,学生课下也很用功,为何学习效果还是不好?原因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缺乏针对性指导,甚至忽视这两个环节,只将其当作需要学生自觉完成的任务。

想要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师生须在两个“区”上下功夫,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另一个是最近遗忘区。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最近遗忘区里的知识或在知识开始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巩固,以保证学生在日后解决综合问题时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形式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或设立富有挑战性的趣味预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五是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结合。

评价改革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要真正理解评价的意义。

一方面,创建多元评价环境,激发学生潜能。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积分制度”,激励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开展多元智能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运用多元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找准问题、突破自我。

例如,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立体展示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其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实现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能力,科学地发挥主导作用——对那些经过长期实践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实效的教学方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运用;同时要不断创新,探索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恰当使用“泼墨”与“留白”
,做智慧的教师,构建智慧的课堂。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