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策划
F E A T U R E
50
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3年 第5期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王辉田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沈阳 110866)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猪繁育技术,它是利用器具或徒手,人工采集公猪精液;经过实验室检查、稀释处理和保存,再输入发情母猪子宫内的一种辅助技术[1]。
在我国,大部分规模养猪企业和养殖户中已逐步被接受和推广应用,有些猪场的应用效果却比较差,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均比自然交配低,患子宫炎的比例增多。
为什么同样都是人工授精,但效果却相差甚远呢?通过调研分析,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与广大的基层生产者共享。
1 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影响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的直接原因。
当精液中死精率超过10%或活力低于0.7时,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就会受到影响,或者由于稀释液放置时间太长、密封不好、被污染等原因,导致稀释后的精液品质下降。
无论是什么精液,无论是否保存过,使用前均要检查其品质。
1.2 母猪体况和疾病的影响
体况因素:由于母猪哺乳或其他原因导致太肥或太瘦,发情表现不明显,或由于母猪日粮中部分营养物质缺乏,容易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母猪返情或产仔数少,因此,配种前要注意母猪日粮和体况的调节。
疾病因素:如果母猪患有猪瘟、乙
摘 要: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实现猪的品种改良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大部分规模养殖场被推广应用,对促进养猪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受到许多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公猪精液、母猪因素、人为原因等方面。
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分析猪人工授精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增加养猪效益提供技术帮助。
关键词:猪;人工授精;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型脑炎、巴氏杆菌病等,输精后很容易返情,既使受胎,也容易造成胚胎早期死亡而导致母猪产仔数少;母猪患有可见性或隐性子宫炎,无论怎样输精都不会受胎[2]。
1.3 人为因素的影响
配种员在人工授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个体差异明显[3]。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3.1 鉴定母猪发情
配种员在查情时,要依据所有的发情迹象(如试图爬跨其它母猪或公猪;接受其它母猪或公猪的爬跨;静立不动,两耳直立;阴道黏膜发绀、肿胀;有的甚至有追人现象;食欲减退或不食等),不应只根据少数症状来确定母猪是否发情。
同时试情公猪应选择行动缓慢、唾液分泌旺盛、性欲好的成熟老龄公猪(至少12月龄以上),平时不要与母猪混养在一起,以免造成对发情母猪气味不敏感,延误试情。
1.3.2 把握好输精时机
适时输精问题是人工授精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
资料表明,发情母猪的排卵时间为母猪接受爬跨后40 h 左右,交配时间为排卵前10 h 为宜,即输精时间应为接受公猪爬跨后30 h 左右。
另据报道[4],在母猪接受公猪爬跨后24~26 h 输精其受胎率比较高。
但断奶母猪发情持续时间、排卵时间不是完全一致的,断奶后出现发情症状越早,发情持续时间越长,从发情开始到排卵
时间也越长;反之,断奶后出现发情症状越迟,发情持续时间越短,从发情开始到排卵时间也越短。
1.4 输精次数的影响
生产中要重视初次输精,避免输精次数过多,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输精时间,母猪只需要1次输精也能保证良好的受胎率和窝产仔数。
第1次输精对受胎至关重要,因此应根据经验和母猪发情的各种信息,把握正确的输精时间,避免错过最佳输精时间。
第2次输精是增加受胎保险系数的一种方法,间隔时间初配母猪为12 h,经产母猪为12~18 h。
2 提高猪人工授精效果的技术措施
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涉及到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等领域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它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猪人工授精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保证精液质量2.1.1 选好公猪
公猪的体型外貌要符合种猪要求,品种、来源、系谱(至少3代)、性能(可以是个体、同胞或后裔)、健康状况要清楚。
种公猪应从规范的种猪场引进,如有可能引进的公猪应具有本身或其亲属的性能测定及遗传评定结果。
在更换公猪时,最好不要重复从同一种猪场引进公猪;即使从同一种猪场引种,也应引进与之前不同血统的公猪[5]。
2.1.2 加强和改善公猪的饲养管理
加强和改善公猪的饲养管理是确保
精液数量和质量的基础。
对公猪的饲养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题策划
F E A T U R E
51
2013年 第5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
管理要精细,要经常保持公猪舍和公猪的清洁卫生,经常注意公猪体况和营养,不能过肥过瘦,饲料的配合要全面,特别要注意蛋白质、VA、VE 所占的比例,每天至少要保证公猪有1 h 的运动时间,以便增强公猪的性功能和精子的活力[6]。
饲养员要和公猪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严禁鞭打公猪,要注意公猪的防寒,尤其要注意防暑,夏天要经常给公猪淋浴。
2.1.3 控制采精频率,合理使用种公猪
公猪的年龄及采精间隔对精液的生产及精液的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是1~2岁公猪可隔1 d 采1次,2~4岁公猪可每天采1次,但连续4~5 d 采精后应休息1 d,1 d 内每头公猪采精次数不应超过2次。
长期未采精的公猪,衰老或死精较多,对开始几次采的精液应废弃不用,待精液品质检查质量合格,密度、活力符合要求了才可以重新利用[7]。
2.1.4 防止采精时精液被污染
严格的消毒是提供洁净精液的保障,也是避免猪感染生殖道疾病的有力措施,因此每次采精前所有采精器械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采精前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和消毒,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公猪包皮和腹部,再用温水将其洗净,精液的收集要用4层纱布进行过滤,以保证精液的清洁卫生。
2.1.5 认真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精液品质的检查是确保受胎率和窝产仔数的关键,每次采集到的精液都要进行检查。
首先进行外部检查,如精液出现异常颜色和异常气味,要舍弃不用;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主要检查指标为活率、密度和畸形率,活率低于0.7或畸形率高于10%的精液都不能用,长期精子密度低的种公猪要淘汰。
2.2 准确判断母猪的发情状况
准确做好母猪的发情判断是适时输精的前提,也是提高受胎率和窝产仔数的关键。
规模猪场每天至少对空怀母猪进行2次以上的查情,查情采取外部观察和试情法相结合的方式。
生产中判断母猪是否发情要做到:一看,是看行为
表现,发情母猪精神极度兴奋不安、尖叫、食欲减退、游走等行为;二摸,是摸阴户分泌物的情况,发情母猪外阴充血、肿胀明显,并从阴门中流出黏液; 三压,是按压母猪腰荐部,到发情盛期的母猪表现静立不动、尾巴翘起,后肢叉开,此时配种受胎率高。
另外,对于青年母猪其静立反射表现往往不明显,需要注意,以免错过最佳配种时间。
2.3 认真做好输精工作
有效的输精方式是保证在尽可能少的精子输入后有足够数量的精子进入输卵管—子宫连接部,保证正常的产仔率与产仔数[8]。
输精员将输精管的海绵头涂抹润滑剂(输精管的海绵头口处不能有润滑剂,否则会堵塞精液),并根据猪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输精管(后备母猪用小海绵头)。
右手拿输精管上段1/3处,左手分开母猪的阴唇,向上呈45 o 角缓慢插入,插入10 cm 左右后在水平逆时针旋转,大约插入1/3~1/2的长度时听到“咚—嗒”声,回抽感到有阻力时被锁定,然后将输精管套上精液瓶进行输精。
在输精的过程中,输精员要对母猪的乳房、尾根、外阴进行按摩,并不时提拉腹股沟,以加强对母猪的刺激,使其子宫收缩产生负压,将精液吸入,输精时精液的流速用控制精液瓶高低来调节,尽量不要将精液挤入母猪的生殖道内,否则容易发生精液倒流。
2.5 加强人工授精技术培训
畜牧兽医职能部门应当定期对从事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和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培训中既要按照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和理论培训,更要注意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让他们真正全面掌握并严格按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以保证和提高猪人工授精的配种效果[9]。
2.6 其他技术措施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要分成3个不同繁殖时期,即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这3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保证母猪的体况良好、无繁殖疾病,膘情适中。
根据母猪3个繁殖阶段,提供能
满足营养需求的全价、营养平衡的饲料,如能提供部分青绿饲料则更好[10]。
搞好疾病预防 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原则,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计划做好常规的免疫工作。
每头公猪每年进行3~4次的血清学检测,检测的疾病包括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乙脑、细小病毒病等,淘汰野毒呈阳性的公猪,避免通过配种环节感染给阴性的母猪[11]。
如果在精液检查中发现有血清、少精、死精和无精,以及其他疾病发生,应及时诊治,使公猪尽快恢复健康。
3 小结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且复杂的工作,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猪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认真对待每个操作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母猪受胎率,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加快推动我国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加快对猪品种遗传改良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群,韦启鹏,周泉勇,等.猪人工授
精技术的优点、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 猪业科学,2012,29(1):98-101.
[2] 刘俊峰,王晋晋,彭峰,等.影响猪
人工授精效果的原因[J].猪业科学, 2011,28(5):104-105.
[3] 李香洲,王铁柱,荣柏庆,等.影响猪
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原因[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0, 18(1): 32-34.
[4] 孔令文.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
与对策建议[J].中国动物保健,2005, 3:52-53.
[5] 鲁绍雄.猪人工授精站点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对策[J].猪业科学,2012,29(1):25-26.
[6] 陈光国.浅谈生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
原因及对策[J].畜牧市场,2008,6:48-49.[7] 徐光明.如何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J].
中国猪业, 2008,3:33.
[8] 刘国世,王剑,薛振华,等.国外
猪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07,24(7):16-19.
[9] 李颖芳.猪人工授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4):76-77.[10] 付开琴,杨梅,张桦.影响猪人工授
精效果的原因及技术措施[J].云南农业,2009,4:33-34.[11] 李元山.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
[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53-359.
(收稿日期:2013-05-0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