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 模块3 第5讲 中国的地域差异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 例2 (2017福建)下列地理界线大致经过秦
岭—淮河(huái hé)一线的C是(
)
•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 C.l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 D.畜牧业区与种植业区的分界线
• 解析 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月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 (2014江西)读我国四条山脉示意图,回答(huídá) 问题。
D
• 2.我国秦岭以南地区( ) • A.终年高温 • B.草原广阔 • C.雪山连绵 • D.稻田广布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 3.(2013江西)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qūyù)图,回答下列问题。 • (1)____秦__岭(q山ín脉lǐn(ɡs)hānmài))和淮河______ (河流)是B区域
我国的四大地理(dìlǐ)区域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 2.四大地理区域(qūyù)的分界线、主导因素
分界线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 4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的北段
主导因素 降水(水分)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 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气温和降水 或热量和水分)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 昆仑山脉—祁连山
大地理区域
脉—横断山脉
平均气温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 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 的分界线。故C选项正确。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中考回 • (2017顾江西)318国道指从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公
路。读318国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 1.图中318国道①路段比②路段沿线地区 ( A)
• A.平均海拔高 B.年均 温高 (nián jūn) • C.年降水量多 D.聚落规模大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地形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 3.四大地理(dìlǐ)区域的自然地理(dìlǐ)差异
四大区域
主要地形类 型
北方地区 平原、高原
南方地区 平原、丘陵
西北地区 平原、盆地
青藏地区 高原、山地
主要气候类 温带季风气 亚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


气候

高寒气候
河流特征
主要植被 主要农业类

水量小、汛 期短、冬季
差异
原因
自南向北,纬度逐
气 温
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纬度差异
降 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降水越来越 少
距海远近 不同
地 势
自西向东,我国地 势呈阶梯状分布, 逐级下降
地势西高 东低,呈 阶梯状分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表现
海南岛长夏无冬, 黑龙江长冬短夏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 藏高原地高天寒, 第三级阶梯上的长 江三角洲温暖湿润
模块三 中国地理
第五讲 中国的地域(dìyù)差异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考纲
考点
年份/题型/题号
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017·选择题·14
秦岭—淮河一线的 2017·综合题·16(1)、
地域差 位置及地理意义 异 四大地理单元的自
然地理特征
2014·选择题·11
2017·选择题·12、 2016·选择题·11、 2013·综合题·17
区域气候差异
原因
①A区域年降水量 距海洋远(或“深居内陆(nèi lù)”、“山岭阻挡海
少于B区域
洋气流进入”、“受海洋气流影响小”等)
②C区域夏季气 温低于D区域
地势(dìshì)(海拔)较高
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
过关训 练
• 一、选择题 • 1.A 2.B 3.B 4.A • 二、综合题 • 1.(1)C D (2)秦岭 淮河 (3)南方(或B) • (4)高原山地(高山或高原) 氧气袋;抗缺氧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CONTENTS
目 录
知识梳理 例题精讲
中考回顾 过关训练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知识梳 理
•考点(kǎo diǎn)
• 1.概况
地理差异显著
•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 象千姿百态(qiān zī bǎi tài),地理差异显著。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 2.自然环境(zì rán huán jìnɡ)的差异
等药品;高压锅;防晒物品;防寒(fánɡ hán)衣物; 雨具
• 2.(1)A C (2)夏 塔里木河
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五讲 中国的地域差异。2017·选择题·14。2017·综合题·16(1)、 2014·选择题·11。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 原地高天寒,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温暖湿润。(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东密西疏。④湿润地区与半 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dì lǐ wèi zhì)、 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气候(气温和降水或热量和水分)。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雨具
•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⑤旱地农业与水田(shuǐtián)农业的分界线; • ⑥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 (2)南北(nánběi)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结冰
温带落叶阔 叶林
旱作农业
水量大、汛 期长
亚Hale Waihona Puke 带常绿 阔叶林水田农业河流稀少,多 内流河(塔里 木河是最长的 内流河)
多条外流河源 地,如长江、 黄河、澜沧江 发源于青藏高 原
荒漠、草原 高寒草地
畜牧业、绿洲 畜牧业、河谷
农业
农业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例题精 讲
• 例1 (2017眉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 国各地区都有自己(zìjǐ)的人文地理特色。符合 “旱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 的是( B )
与D区域的分界线。
• (2)将与以下景观相对应的区域代号填在横线上。 • ①河运发达、“鱼米之乡”: ______;
D
• ②黑土地、黄土地:______; • ③“世界屋脊”、河谷农业: B______; • ④那达慕大会、风吹草低见牛羊:___。 C
A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 (3)请在表格中写出下列(xiàliè)区域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地理差异。在学习(xuéxí)地 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非常重要。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 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北方 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主要农 作物有小麦、玉米等,北京地区有民居四合 院。故B选项正确。
• 3.人类活动的差异(chāyì) • (1)农业分布: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东密西疏。 •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考点 秦岭(qín lǐnɡ)—淮河一线
• 1.秦岭—淮河一线
• (1)地理意义
• ①1月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1月均温
主要温度 带
年降水量
>0 ℃ 亚热带 >800毫米
<0 ℃ 暖温带 <800毫米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 候
半湿润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植被类型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为主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 主
以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粮食作物
水稻
民居特征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主食
米饭
小麦、玉米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 较厚
面食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考点(kǎo diǎn)
四大地理区域
• 1.四大区域的划分
• (1)划分依据:各地 的地理位置、自然 (zìrán)和人文地理特点 的不同。
• (2)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