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分值: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朱子家训》说起
季音
人人都有个家,都希望家庭幸福和睦。

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

近日,读到一篇前人关于治家的格言,颇受启发。

原题为《治家格言》,流传后通称《朱子家训》,作者是朱柏庐。

这是一篇广传数百年而不衰的名作,它宣扬家庭的基本道德,主张要严格治家,在民间产生过广泛影响。

我在少年时,父亲就要我认真阅读,并用大楷字抄在纸上,贴在卧室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些句子,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至今不忘。

朱柏庐(1617—1688)是江苏昆山人,明末的一个生员。

他的《朱子家训》,是总结了封建社会里无数家庭兴衰的经验教训。

文中的每句格言都来自生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稍懂文字者即能背诵。

这大概也是它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柏庐是个哲学家,他主张知行并进,言行合一。

对待《朱子家训》,他既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身体力行。

明朝灭亡后,他就携家眷隐居山林,过着既清贫又和睦的生活,在当时曾传为美谈。

几个世纪过去了。

今日重读《朱子家训》,仍感到这篇几百年前前人总结出来的如何严格治家的经验之谈,确实颇有见解。

诚然,朱柏庐所处的是封建社会,《朱子家训》宣扬的是封建伦理道德。

但是,剔除它的封建糟粕,取其精华,其中有些论述仍有现实意义。

比如,《朱子家训》提倡日常生活要注意勤俭节约,饮水思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两句话,与唐朝诗人李绅的著名诗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异曲而同工,成为传诵久远的名训,教育了多少后代子孙。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大兴节俭办事之风,此时重温一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不是很有益吗?
正确地管理好家庭,这是目前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细胞健全,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就有了最重要的保证。

中国古人历来把治国安邦与治家相提并论,十分重视治家,这是极有道理的。

在当今我国社会既繁荣昌盛,又存在种种不良现象的情况下,严格地治家不是一件小事。

作为一个公民,他应当爱祖国,爱人民,也爱自己的家。

这三者是完全一致,互相促进的。

对国家要遵纪守法,对社会要恪守公民道德。

在家庭内部,也要讲道德,讲文明,夫妻和衷共济,正确地教育子女,把家庭营造成一个良好的安乐窝。

可是,现在有些人很不重视这件事。

有的人整天在外忙忙碌碌,把“家事”丢在一边。

有的只是一味溺爱子女,不进行基本道德教育。

有的甚至纵容妻儿为非作歹。

近些年来,有少数官员走上了犯罪道路,原因之一,往往就是“后院起火”,妻子儿女或背着丈夫,或串通一气,从事违法活动,终至落入法网,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也毁掉了一个家庭。

这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一个家庭就是个小社会,这里既有温情,也有矛盾,外界的污泥浊水,还随时可能渗透进来。

如何治理好家庭?古人说过:“家何以治?曰各自尽。

”意思是说,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各自对家庭尽责,共同遵守道德准则,互爱互助,全家人一条心。

这样,就阖家和和美美,成为一个抵制腐败的坚强堡垒。

(选自《人民日报》)
1、下面关于《朱子家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子家训》是一篇广传数百年而不衰的名作,原题为《治家格言》,顾名思义,这本书记载的是前人关于治家的格言。

B. 《朱子家训》主张要严格治家,在民间产生过广泛影响,但它宣扬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因此今天它已不具有现实意义。

C. 《朱子家训》的作者朱柏庐是明朝末年的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他还是《朱子家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D. 《朱子家训》总结的是封建社会里无数家庭兴衰的经验教训。

文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容易熟读成诵。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在少年时,父亲就要“我”认真阅读并抄写《朱子家训》上面的句子,甚至背得滚瓜烂熟,至今不忘,近日读时,颇受启发。

B. 朱柏庐是江苏昆山人,他主张知行并进,言行合一。

对待《朱子家训》,他身体力行。

明朝灭亡后,他的家庭生活虽然清贫但很和睦。

C. 《朱子家训》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每句格言都来自生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稍懂文字者即能背诵。

D.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不仅与《悯农》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了许多子孙后代,而且对今天提倡的节俭之风有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家庭就是个小社会,家庭幸福和睦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治家,如何治家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B. 《朱子家训》中总结出来的如何严格治家的经验之谈,是很有见解的。

即便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我们,严格地治家都不是一件小事。

C.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健全是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最重要的保证,爱家,爱国,爱人民,三者是完全一致,互相促进的。

D. 只有家庭成员各尽其责,讲道德,讲文明,互爱互助,齐心协力。

家庭和谐美满,才能成为一个抵制腐败的坚强堡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
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
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
..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
..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⑵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之后,镇江
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这里建都的吴国君主孙权,却已无处寻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末尾表现无可奈何的排遣之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
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

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

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_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1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__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 。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过l5个字。

(5分)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16、下面的表格是某教育机构对当地填报高考志愿情况及其升入大学后的追踪调查的结果,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小题不超过35个字)(6分)
⑴表格反映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

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

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

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

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B 【解析】“今天它已不具备现实意义”错,原文为“剔除它的封建糟粕,取其精华,其中有些论述仍有现实意义”。

2.C 【解析】说得过于肯定,原文是“这大概也是它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3.A 【解析】“如何治家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错,原文为“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

4.C “励精”意为“振作精神”
5.B
6.A, 该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译出大意
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译出大意给3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

天性忠诚,机警聪慧。

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

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

《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

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

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

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

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

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

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

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

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

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

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

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8.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5分)
9. 【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6分)
10.(6分)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⑵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25分)⑴题答C项3分,答D项2分,答 A项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A(见第一自然段: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这里没说他自己受到种族歧视,而题干中饱含有他自己的意思。

)B(见原文第二自然段:原文没有强调“开学在即”的意思,导师也没有建议他“当即回国”。

)E (见原文第四自然段:“保持黄河上游的水土,减轻下游的水患灾害”是邓叔群理论提出的依据,不是最后的结果。


⑵题【答案】现实因素: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1分)②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
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

(2分)思想基础:①从小受到外祖母的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1分)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意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2分)
⑶题【答案】①因为岭南大学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②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
并主动提出减薪;③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

(每条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