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 ①河东凶亦然凶:荒年②金就砺则利就:成就,成功
B . ①蒙故业,因遗策蒙:蒙受②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赞扬
C . ①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②秦人开关延敌延:迎接,迎击
D . ①郯子之徒徒:类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无”,没有
2. (2分)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 . 其若是,孰能御之?
C . 秦王恐其破璧。

D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 (2分)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 大王来何操
C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
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
中也每每可见;
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 (6分) (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

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

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

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

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

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

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

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

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

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

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A . 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 . 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 . 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 . 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 .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 . 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 . 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 . 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 .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 .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6. (1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

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

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

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

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

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
文物。

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

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

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

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

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

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

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

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

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

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

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

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

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

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

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

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

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

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

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

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

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

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

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

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

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
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

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第二段写老街的“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既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又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

B . 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C . 年龄最长的贾老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

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准备。

D . 小说结尾处写到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人也并不尊师重教。

(2)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3)这篇小说和《孔雀东南飞》一样都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请结合文本对这种创作手法的好处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2019·宁波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君难论
欧阳修
语曰“为君难”者,孰难哉?盖莫难于用人。

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

及其失也,任之欲专,则不复谋于人而拒绝群议,是欲尽一人之用,而先失众人之心也。

信之欲笃,则一切不疑而果于必行,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
也。

夫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此理之宜然也。

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以其违众为独见之明,以其拒谏为不惑群论,以其偏信而轻发为决于能断。

使后世人君幕此三者以自期,至其信用一失而及于祸败,则虽悔而不可及,此甚可叹也。

前世为人君者,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而不能早悟以及于祸败者多矣,不可以遍举,请试举其一二。

昔秦苻坚地大兵强,有众九十六万,号称百万,蔑视东晋,指为一隅,谓可直以气吞之耳。

然而举国之人皆言晋不可伐,更进互说者不可胜数。

其所陈天时人事,坚随以强辩折之,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

如王猛、苻融老成之言也,不听;沙门道安,坚平生所信重者也,数为之言,不听:惟听信一将军幕容垂者。

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

兵至寿春,晋以数千人击之,大败而归。

比至洛阳,九十六万兵亡其八十六万。

坚自此兵威沮丧,不复能振,遂至于乱亡。

近五代时,后唐清泰帝患晋祖①之镇太原也,地近契丹,恃兵跋扈,议欲徙之于郓州。

举朝之士皆谏,以为未可。

帝意必欲徙之,夜召常所与谋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问之,以决可否。

文遇对曰:“臣闻作舍道边,三年不成,此事断在陛下,何必更问群臣。

”帝大喜曰:“术者言我今年当得一贤佐助我中兴,卿其是乎?”即时命学士草制,徙晋祖于郓州,明旦宣麻,在延之臣皆失色。

后六日而晋祖反书至。

清泰帝忧惧不知所为,但君臣相顾,涕泣而已。

由是言之,能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莫如二君之果也;由之以致祸败乱亡,亦莫如二君之酷也。

方苻坚欲与幕容垂共定天下,清秦帝以薛文遇为贤佐助我中兴,可谓临乱之君各贤其臣者也。

或有诘予曰:“然则用人者,不可专信乎?”应之曰:“齐桓公之用管仲,蜀先主乏用诸葛亮,可谓专而信矣,不闻举齐、蜀之臣民非之也。

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

使令出而两国之人不从,事行而两国之人不便,则彼二君者其肯专任而信之,以失众心而敛国怨乎?”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注释】①清泰帝即后唐末帝李从珂;晋祖即后晋建立者石敬瑭,时任后唐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信之必笃笃:坚定
B . 是不审事之可否审:审度
C . 即时命学士草制草:草率
D . 亦莫如二君之酷也酷:惨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盖莫难于用人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 坚随以强辩折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 助我中兴,卿其是乎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D . 齐桓公之用管仲蚓无爪牙之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君王应如何用人的问题,阐明了要想做好君主就得处理好信任大臣和听取他人意见之间的关系。

B . 欧阳修认为,君主用人之术在于充分信任人才,要一切不疑,力拒群议,果敢行事,如此方能共同成就事业。

C . 清泰帝害怕镇守太原的石敬瑭凭借地近契丹又握有兵权的形势,专横抗命,于是不听朝议,把他调防郓州,加速了石的背叛。

D . 本文举苻坚、清泰帝与齐桓公、蜀先主刘备听言用人之例进行对比论证,以史为鉴,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
②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2017·曲靖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陈再思
老苍龙,避乖②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 ,靖节何年种,丁固④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②避乖:远离尘世。

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封大司徒。

(1)
下列对本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眠松”指睡卧状的松树,而“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

有文曰“松树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B .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而“岁寒心”,指词人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

C . 本曲运用秦始皇封树为五大夫和丁固后被封大司徒的典故,表明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

D . “靖节何年种”中的“靖节”指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其《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语句。

E . 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

(2)
诗言声,该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的?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 (3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毛泽东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他用“________,________”作了有力回答。

(2)易水送别一段,高渐离击筑时,“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沉痛之情。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0. (1分)仔细观察这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图,描述其画面构成并说明含义。

构图要素:
寓意: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高一上·天水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成名变得更加的容易,凭借真才实学可以成名,凭借搞怪、炒作或意外事件也可成名;同时也使得成名变得更加的快捷,有的人甚至可以一夜爆红。

但另一个事实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有的人可以一直红下去,也有的人却只能红一时。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红现象,确实令人深思。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1、
2-1、
3-1、
4-1、
4-2、
4-3、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7-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1、
9-2、
9-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0-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