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徐林康王翠艳贾兆娜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年第02期
[摘要]為探究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职业认同感在二者之间所起到的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事特教工作的18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幸福感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因此,职业生涯适应力通过影响职业认同感而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完全中介
[中图分类号]G 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0)02-0070-06
The Influence of Career Adaptabil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n Occupational Happines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Xu Linkang1,Wang Cuiyan1,Jia Zhaona1,2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areer adaptabil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n occupational happiness and analyz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between the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84 teachers engaged in special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adaptability,
occupational identity and
occupational happiness and occupational identity plays a 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occupational happiness. Therefore, career adaptability indirectly affects occupational happiness through affecting occupational identity.
Keywords: Career adaptability;
Occupational happiness;
Occupational identity; Complete intermediary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徐林康(1995—),男,安徽阜阳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王翠艳(197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贾兆娜(1988—),女,山东滨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残疾人心理。
E-mail:2523069557@
0引言
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架构的重要构成要素,正受到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从党的十七大开始“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立足“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明确“办好特殊教育”[1]。
办好特殊教育离不开特殊教育教师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为教师的一种积极心理
体验,能够给予其长久不竭的工作动力,助其更好地投入教师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亦多次提到“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字眼。
孟万金教授针对教师的幸福问题曾提出“让学校先幸福起来”[2]和“奠基幸福有成人生”[3]的观点。
但是,徐美贞、周玉衡等人的研究发现,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人群,其中重症心理问题教师的比率较大[4-5]。
将职业幸福感引入到特教教师心理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思路之一。
职业生涯适应力是个体为了应对当前或未来生涯角色、工作或环境变化中不可预知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心理准备资源的总和,是个体应对职业转变和发展的一种因应准备程度[6-8]。
实证研究表明,职业生涯适应力对教师幸福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9-10]。
此外,彭欧等在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上进一步发现,与职业生涯适应力相近的生涯胜任力可以通过积极动机来提高教师幸福体验[11-12]。
目前未有研究明确表明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如何影响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从内心上肯定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相信能够通过该职业获得成功[13-15]。
从胡维芳等人的研究结果推测,职业生涯适应力是预测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16-17]。
杨惠兰等在中小学教师的实证研究中亦证实二者间的关系[18]。
此外,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亦能产生正向预测作用。
有关研究发现,职业认同感等内在因素能够诱导教师对其工作产生积极情绪[19-20]。
职业认同感也可作为中介变量对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21]。
有理由假设,职业认同感在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认同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有积极影响;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显著预测职业幸福感;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幸福感间起到中介效应。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调查了安徽、江苏、浙江三地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机构的207名特教教师,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49人、特殊教育机构教师58人,其中聋哑教师12人、培智教师151人、其他障碍类型教师44人,城乡分布比约为1∶3。
剔除漏答、所有选项相同或有规律勾选的无效问卷,获取有效样本184份,有效率为89%。
其中男教师26名,女教师158名。
被试年龄分布为:25周岁以下有99人,26~35周岁有64人,36周岁以上有21人。
1.2研究工具
该研究包括3个问卷:第1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参考王鑫提出的职业幸福感五维模型编制问卷[22],包括情感幸福感、专业幸福感等5个维度,共25题,由于身心愉悦感与职业认同感中的角色价值观维度存在较多的重复题项,为避免出现多重共线问题,身心愉悦感不纳入后文的分析,此次研究中,剩余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第2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生涯适应力问卷》,参考Savickas的职业生涯适应力量表编制[23],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等4个维度,共24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
第3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采用魏淑华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编制[24],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等4个维度,共18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所有问卷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式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1.3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SPSS 21.0和AMO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首先,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结果表明,有13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并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远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可接受。
其次,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得到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是否能通过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
2结果分析
2.1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总均分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r=0.758,
P<0.001);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01);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01)。
2.2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研究假设,构建了以职业生涯适应力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感为中介变量,以职业幸福感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使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得到各个拟合指数。
其中,χ2/df=1.68,TLI=0.95,CFI=0.96,RMSEA=0.080(见表2),因此该模型可接受。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正向预测职业认同感(β1=0.80,
P<0.001),即高职业生涯适应力能够提高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显著正向预测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β2=0.55,P<0.001),职业认同感越高,其幸福体验越高。
但是职业生涯适应力不能显著预测职业幸福感(β3=0.17,P=0.272)。
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重复取样2 000次)程序检验中介效应。
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80×0.55=0.44,其中,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2.13%。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在95%水平上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23,0.77],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
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直接效应为0.17,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11,0.38],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
这就说明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3讨论
现有研究多是关于普通幼儿教师或偏远农村地区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而对特教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还较匮乏。
另外,已有研究多是单独考察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或者是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亦或是职业生涯适应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本文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3.1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
本次研究發现,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成正相关,严茹[25]、于海波等
[26]在其他群体的研究中得到类似结论。
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成正相关,这与Maggiori[27]、华丹[28]的研究结果类似。
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成正相关,与Juliet Jue[29]研究结果类似。
职业认同感是一种内部心理资源,强大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心理资源的积累。
轻松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就会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增加。
职业生涯适应力属于内部能力因素,高职业生涯适应力的教师在面对生涯角色转变时,对现实与未来会有更坚定的态度与强大的信念,其保持内部稳态与平衡的能力也较为突出,幸福感的提升需要这种强大的内部能力作为支持。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属于内部情感因素[30],高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正向、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产生积极的作用。
能否认同工作会给自身带来价值,对职业体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职业认同感会对所从事职业非常认可,从而更能提升工作本身的幸福体验。
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认同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有积极影响;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显著预测职业幸福感;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幸福感间起到中介效应。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调查了安徽、江苏、浙江三地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机构的207名特教教师,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49人、特殊教育机构教师58人,其中聋哑教师12人、培智教师151人、其他障碍类型教师44人,城乡分布比约为1∶3。
剔除漏答、所有选项相同或有规律勾选的无效问卷,获取有效样本184份,有效率为89%。
其中男教师26名,女教师158名。
被试年龄分布为:25周岁以下有99人,26~35周岁有64人,36周岁以上有21人。
1.2研究工具
该研究包括3个问卷:第1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参考王鑫提出的职业幸福感五维模型编制问卷[22],包括情感幸福感、专业幸福感等5个维度,共25题,由于身心愉悦感与职业认同感中的角色价值观维度存在较多的重复题项,为避免出现多重共线问题,身心愉悦感不纳入后文的分析,此次研究中,剩余4個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第2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生涯适应力问卷》,参考Savickas的职业生涯适应力量表编制[23],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等4个维度,共24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
第3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采用魏淑华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编制[24],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等4个维度,共18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所有问卷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式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1.3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SPSS 21.0和AMO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首先,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结果表明,有13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并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远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可接受。
其次,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得到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是否能通过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
2结果分析
2.1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总均分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r=0.758,
P<0.001);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01);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01)。
2.2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研究假设,构建了以职业生涯适应力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感为中介变量,以职业幸福感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使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得到各个拟合指数。
其中,χ2/df=1.68,TLI=0.95,CFI=0.96,RMSEA=0.080(见表2),因此该模型可接受。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正向预测职业认同感(β1=0.80,
P<0.001),即高职业生涯适应力能够提高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显著正向预测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β2=0.55,P<0.001),职业认同感越高,其幸福体验越高。
但是职业生涯适应力不能显著预测职业幸福感(β3=0.17,P=0.272)。
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重复取样2 000次)程序检验中介效应。
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80×0.55=0.44,其中,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2.13%。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在95%水平上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23,0.77],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
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直接效应为0.17,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11,0.38],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
这就说明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3讨论
现有研究多是关于普通幼儿教师或偏远农村地区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而对特教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还较匮乏。
另外,已有研究多是单独考察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或者是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亦或是职业生涯适应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本文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3.1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
本次研究发现,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成正相关,严茹[25]、于海波等
[26]在其他群体的研究中得到类似结论。
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成正相关,这与Maggiori[27]、华丹[28]的研究结果类似。
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成正相关,与Juliet Jue[29]研究结果类似。
职业认同感是一种内部心理资源,强大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心理资源的积累。
轻松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就会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增加。
职业生涯适应力属于内部能力因素,高职业生涯适应力的教师在面对生涯角色转变时,对现实与未来会有更坚定的态度与强大的信念,其保持内部稳态与平衡的能力也较为突出,幸福感的提升需要这种强大的内部能力作为支持。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属于内部情感因素[30],高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正向、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产生积极的作用。
能否认同工
作会给自身带来价值,对职业体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职业认同感会对所从事职业非常认可,从而更能提升工作本身的幸福体验。
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认同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有积极影响;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显著预测职业幸福感;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幸福感间起到中介效应。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调查了安徽、江苏、浙江三地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机构的207名特教教师,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49人、特殊教育机构教师58人,其中聋哑教师12人、培智教师151人、其他障碍类型教师44人,城乡分布比约为1∶3。
剔除漏答、所有选项相同或有规律勾选的无效问卷,获取有效样本184份,有效率为89%。
其中男教师26名,女教师158名。
被试年龄分布为:25周岁以下有99人,26~35周岁有64人,36周岁以上有21人。
1.2研究工具
该研究包括3个问卷:第1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参考王鑫提出的职业幸福感五维模型编制问卷[22],包括情感幸福感、专业幸福感等5个维度,共25题,由于身心愉悦感与职业认同感中的角色价值观维度存在较多的重复题项,为避免出现多重共线问题,身心愉悦感不纳入后文的分析,此次研究中,剩余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第2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生涯适应力问卷》,参考Savickas的职业生涯适应力量表编制[23],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等4个维度,共24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
第3个问卷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采用魏淑华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编制[24],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等4个维度,共18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所有问卷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式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1.3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SPSS 21.0和AMO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首先,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结果表明,有13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并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远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可接受。
其次,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得到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是否能通过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
2结果分析
2.1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总均分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r=0.758,
P<0.001);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01);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01)。
2.2特教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研究假设,构建了以职业生涯适应力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感为中介变量,以职业幸福感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使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得到各个拟合指数。
其中,χ2/df=1.68,TLI=0.95,CFI=0.96,RMSEA=0.080(见表2),因此该模型可接受。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正向预测职业认同感(β1=0.80,
P<0.001),即高职业生涯适应力能够提高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显著正向预测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β2=0.55,P<0.001),职业认同感越高,其幸福体验越高。
但是职业生涯适应力不能显著预测职业幸福感(β3=0.17,P=0.272)。
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重复取样2 000次)程序检验中介效应。
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80×0.55=0.44,其中,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2.13%。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在95%水平上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23,0.77],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
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直接效应为0.17,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11,0.38],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
这就说明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3讨论
现有研究多是关于普通幼儿教师或偏远农村地区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而对特教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还较匮乏。
另外,已有研究多是单独考察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或者是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亦或是职业生涯适应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本文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3.1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
本次研究发现,特教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认同感成正相关,严茹[25]、于海波等
[26]在其他群体的研究中得到类似结论。
职业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幸福感成正相关,这与Maggiori[27]、华丹[28]的研究结果类似。
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成正相关,与Juliet Jue[29]研究结果类似。
职业认同感是一种内部心理资源,强大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心理资源的积累。
轻松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就会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增加。
职业生涯适应力属于内部能力因素,高职业生涯适应力的教师在面对生涯角色转变时,对现实与未来会有更坚定的态度与强大的信念,其保持内部稳态与平衡的能力也较为突出,幸福感的提升需要这种强大的内部能力作为支持。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評价,属于内部情感因素[30],高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正向、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产生积极的作用。
能否认同工作会给自身带来价值,对职业体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职业认同感会对所从事职业非常认可,从而更能提升工作本身的幸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