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
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入选的9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
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
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
者护理纠纷、风险事件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
意义。
观察组患者文书书写、基础操作、应急处理、护患沟通评分分别为
(96.23±1.05)分、(95.24±1.48)分、(94.68±2.51)分、(95.16±2.15)分,均高于对照组(85.26±1.65)分、(86.25±2.14)分、(85.26±1.74)分、(86.05±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
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心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现阶段,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人们生活压力较大,导致心内
科患者逐年增加。
心内科患者主要有冠心病、心肌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
衰竭等[1]。
心内科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如果护理不当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较大
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改变护理理念,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享
受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对92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
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6.23±1.58)岁。
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
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26±2.01)岁。
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饮食护理和用
药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进
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在护理中,由两名质量监
测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每一项护理工作能够落实,同时对护
理工作服务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
上报给监测小组。
由监测小组内部对护理问题进行商讨,并制定改进措施,护理
监测小组应该分析护理人员护理情况并查阅病情记录,仔细分析与归纳临床资料,得出心得后,提出可参考的改进措施。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患者,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或并合并发症,做好交接班工作,同时要加强细节护理,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在护理
工作中,要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提供给患者高质量的实质性护理
服务,达到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
知识储备的指导,使其能够应对突发独立应对突发事件,并通过新老搭配方式进
行促进双方共同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1.4统计方法
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
P<0.05表示
有统计学意义。
1.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风险事件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n,%)
组数
例
数
护理纠
纷
风险事件
护理满
意度
观察组46
1
(2.17)
1
(2.17)
44
(95.65)
对照组46
5
(10.87)
6
(13.04)
34
(73.91)
X2 5.014 6.2128.265
P0.0120.000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文书书写、基础操作、应急处理、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X±S)
组数
例
数
文书书
写
基础操
作
应急处
理
护患沟
通
观察组46
96.23±
1.05
95.24±
1.48
94.68±
2.51
95.16±
2.15
对46
85.26±86.25±85.26±86.05±
照组 1.65 2.14 1.74 1.84 T9.2659.8748.9659.854
P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临床中,对于心内科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方法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无
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
因为心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而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加上部分老年患者生活比较空虚,更需要得到护
士的关爱[2]。
而常规护理方法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
进行沟通,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与常规护理相比,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更注重护理操作的人性化,通过从患者角度出发,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使患
者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也比较高,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以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3]。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当发现患者身体异样时,需要及时报
告给医生,并帮助患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建立和谐
互换关系,以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9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风险事件低
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文书书写、基础操作、应急处理、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在心内科护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以有效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和危险事件发生率,使患者享受到较高质量
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继红. 浅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6):3065,3067.
[2]石安丽,高秋峰.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J]. 家有孕宝,2021,3(6):252.
[3]张香香. 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19,21(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