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一、为什么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社会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是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解答此题,关键阐述资源有限性。
二、资源配置中,为什么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1、原因(市场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配置资源的三要素是价格、供求、竞争。
市场经
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为调节的。
价格、供求、竞争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系依存,相互制约,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
2、优点(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从宏观上看,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
系变化,传递从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从微观上看,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埋设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规范市场秩序
1、为什么需要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应建议健全市场规则
核心: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二中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加才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四、为什么资源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国防,治安,消防行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不能
调)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物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不能调)有许多领域,地区差别,经济总量平衡,财政收支平衡,产业构成产品结构的不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必须依靠国家遥宏观调控。
(调不动)
2、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
市场调节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会导致经
济波动,资源浪费。
(调不准)
五、如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1、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议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2、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反市场规则行为的打击力度;企业应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究社会效益。
作为个人更应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保证自己的权益。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1、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科学宏观调控的原因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九、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十、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如何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
1、政府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2、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十一、总体小康的意义和特点
1、意义:总体小康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
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十二、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五位一体”的新目标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内容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三、为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
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实施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实施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实施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实施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十四、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原因: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措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五、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含义:
表现: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十六、经济全球化的实利及利弊?
1、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凭借经济、科技上
的优势)
2、影响:积极影响:一是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二是促进了国际公工水平
的提高;三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一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二是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十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要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沉着应对,不能回避。
2、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
分工与合作,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3、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加强抵御
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4、建方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的关键。
十八、立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措施(基本要求)
1、基本战略: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
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具体要求: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促进“引进了I”和“租出去”更好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
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十九,立足企业国际化经营,说说应如何应对以应对国际竞争?
1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
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
积极利用世贸组
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权益。
2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释放经济发展对外需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3、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中国企业要敢于运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别国的反倾销措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品牌。
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生产科技含量高、质量好、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4、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依赖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的竞争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5、要创立与世界接轨的技术标准,突破“绿色壁垒”。
(1)在产品环境和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2)面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积极培育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
(3)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签署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
(4)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贸易伙伴国的多元化。
(5)加快绿色国际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6)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
二十、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
1、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2、尽快形成全面创新的机制,经营理念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
3、实施品牌战略
4、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