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大赛-小学语文-2016年度-研讨课-《月球之谜》高淑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之谜》说课稿
章丘市普集街道中心小学高淑雯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我叫高淑雯,来自章丘市普集街道中心小学,我带来的研讨课题是《月球之谜》。
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解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创新点六个方面来进行研讨。
一、教材解读《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
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谜”。
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
最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学生往往是看着月亮会联系图书、影视产生美好的想象,对于月亮的探索相对就较少。
当然,求知欲强的学生对《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从网上、图书中收集信息,初步进行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三、目标解读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网络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2、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培养目标:
1、认识本课“悬”“遐”等8个生字,学写“幕”“临”等14个生字。
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或传说。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难点:1、利用资源交流、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智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中四环节,课后两任务,课前多媒体引导自学,课中WiFi、任务单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微博网站个性开放,以实现课前导学,课中探讨,课后延伸。
1、课前创设情景。
播放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激发学生想象
月亮上有什么?完成任务单一。
2、课中环节一生字学习。
环节二感受月亮的魅力,交流课前
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句和传说,理解”遐想“一词,指导感情
朗读。
环节三感受真实月相,补充人类首次登月资料,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已解月球之谜。
环节四探究未解之谜,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本环节中每组准备一部智能手机学生在教师创建的QQ讨论组里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提到的三个未解之谜,同时借助网络搜索月球其它未解之谜,完成任务单二。
以此培养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能力和网络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课后两任务,任务一课外探究,一是观看关于月球知识的
课后微课,这是所有学生必看的。
二是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登入专题网站学习。
三是对天宫二号有兴趣的学生关注天宫二号微博,及时了解景海鹏、陈冬在太空中的活动。
以此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
任务二观看本课写字指导的微课。
这个微课能更好的帮学生掌握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起笔、顿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更好的传承书法文化!
六、最后是本课的创新点:课前视频、任务单引领学习体现课堂的趣味性、课中借助WiFi任务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课堂的高效性,课后微课、微博、专题网站、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