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问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如图所示,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小球每次均从斜面a点自由滚下,分别经过图中b,c,d各位置,关于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B.在d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c点的重力势能
C.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从a到b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机械能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从b到c或d的过程,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加,所以不同的过程重力势能的变化不同,故A错误;
B.c、d两点在同一高度,所以小球在这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故B错误;
C.小球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 正确;
D.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从a点到b点,小球的机械能不变,故D 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已经不存在了,推力对它没有做功,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即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手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B 错误;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是向上的,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
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正确;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D错误。

故选C。

3.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明的质量为 50 kg,每次跳起高度约为 6 cm(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 100 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明的动能持续增大B.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C.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J D.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向上起跳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小明的动能减小,故A错误;
B. 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 小明的重力为:
G=mg=50kg×10N/kg=500N,
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W=Gh=500N×0.06m=30J,
故C错误;
D. 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
P=W
t
总=
30J100
60s
=50W,
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木块两次都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因木板受到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两次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相等,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的质量不变,所以第一次木块具有的动能多,故C选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5.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对它的支持力符号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因为做功需要对物体施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需要移动距离,而运动员向上支持杠铃,但没有发生位移,故C错误;
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6.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
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 .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在太空中,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没有阻力作用,没有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守恒。

【详解】
A .火箭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空气给火箭以反作用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火箭入轨后做圆周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北斗卫星在地球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所以机械能守恒,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7.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6℃
B .中学生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103Pa
C .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约是50N
D .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做的功大约6×103J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详解】
A .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 不符合实际;
B .一般初中生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 2,即0.02m 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kg ,则其对地面的压强
4250kg 10N/kg 1.2510Pa 0.02m 2
F G mg p S S S ⨯=
====⨯⨯ 故B 不符合实际; C .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 左右,游泳时接近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约
500N ,故C 不符合实际;
D .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 左右,一楼到五楼的高度约12m ,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所做的功约为
3500N 12m 610J W Gh ==⨯=⨯
故D 符合实际。

故选D 。

8.李明同学,一次缓慢地从一楼走上五楼,另一次则急促地跑上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做的有用功相同,功率不同
B .两次做的有用功和功率都相同
C .两次做的有用功不同,功率相同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李明同学的体重不变,上楼的高度不变,根据公式W Gh =可知两次上楼过程所做的有用功相等;缓慢走上去用的时间比跑上去用的时间多,且前后做的功相等;根据公式W P t
=可知,走上去做功的功率小于跑上去做功的功率。

故选A 。

9.如左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其推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F -t 图像)和物体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v -t 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t =1s 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为0N
B .当t =3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C .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拉力F 做的功是16J
D .2~4s 内,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v -t 图像可知,0~2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零,即t =1s 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F -t 图像可知,t =1s 时,F =1N ,则此时
的摩擦力
1N f F ==
故A 错误;
B .由v -t 图像可知,4~6s 时,物体匀速运动;由F -t 图像可知,此时的推力F ′=2N ;由于摩擦力与推力F 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此时的摩擦力
2N f F '='=
2~4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与匀速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仍为2N ,故B 错误;
C .在4~6s 时,物体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
4m/s 2s 8m s vt ==⨯=
拉力F 做的功
2N 8m 16J W F s ='=⨯=
故C 正确;
D .2~4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加,动能增加,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则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故D 错误。

故选C 。

10.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 ,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 >t cd ,运动距离s ab =s cd ,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
A .ab 段做功较多
B .ab 段与cd 段的功一样多
C .ab 段功率较大
D .ab 段与cd 段的功率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拉力大小相等且s ab =s cd ,根据W =Fs 可知: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A 错误,B 正确;由于t ab >t cd ,根据W P t
=得:P ab <P cd ,故C 、D 错误.
11.如图,一辆电动车在月球表面(月球面附近无大气层)沿着平直轨道行驶,物体M 相对于车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车动能一定增加
B.M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右
C.此时小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电动车急刹车,M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中彩旗展开的方向可知,电动车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所以动能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小,故AC错误;
B.不管电动车是向右加速,还是向左减速,相对车静止的物体M都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其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右,故B正确;
D.若电动车原是向右加速运动的,急刹车时,车的速度减小或停下,而M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此时所受的摩擦力应向左,才能让M相对车静止。

若电动车原是向左减速运动的,急刹车时,M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左运动,此时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应仍然向右,才能让M相对车静止,故D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当小明用力推墙时,他沿水平冰面减速向后退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明受到摩擦力是水平向右,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
C.小明减速运动时,则他的惯性和机械能也随之减小
D.假如小明的重力突然消失,小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A错误;
B.小明减速向后退去,那么受到摩擦力是水平向右,但是合力不为零,速度在减小,那么运动状态是变化的,B错误;
C.小明减速运动时,小明自身的质量不变,那么他的惯性是不变的;速度在减小,那么动能是在变小的,在水平冰面上运动,重力势能不变,则可知机械能是变小的;C错误;D.假如小明的重力突然消失,那么小明对冰面的压力消失,摩擦力也消失,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小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

故选D。

13.如图所示,小明拉着小车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拉着小车匀速行走时,小明对小车没有做功
B.小车的重力与地面给小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小车的拉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给小明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后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车在小明的拉力作用下,运动了一段距离,因此小明对小车做功了,故A错误;B.读图可知,小车受到小明的斜向上的拉力,小车的重力与地面给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读图可知,小明对小车的拉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属于平衡力,故C错误;
D.小明的脚对地面有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同时地面对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14.物体只受一对平衡力作用时,对于它具有能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一定不变B.重力势能可能减少
C.动能可能变小D.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答案】B
【解析】
首先要对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是处于平衡状态中的哪一种要明确,然后再分析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详解】
平衡状态有两种: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动能、势能都不变,所以机械能也不变;当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能、势能都不变,即机械能不变;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能不变,但其势能要发生变化,故机械能也随之变化;总之,物体在以上所处的这几种可能的运动状态下,势能与机械能的大小有两种可能:不变或变化;而动能只有一种情况:不变;综上分析,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状态分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分类且考虑全面,本题容易出现漏分析其中某种情况而导致错误。

15.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

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D点与C点相比,机械能不变
B.B点的动能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
D.A点到B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的变化。

【详解】
A.D点的机械能比C点的少,因为从C到D有部分的机械能克服空气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故A不正确;
B.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而从A到B的过程,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减小的重力势能虽然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但若接触面足够粗糙,摩擦力足够大,那么木块可能在AB 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减速运动,所以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可小于A点的动能,故B不正确;
C.木块从B到C,若木块与接触面有摩擦,则C点的动能小于B点的动能,从C到D,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那么D点动能大于C点动能,所以D点的动能有可能等
于B点的动能,故C正确;
D.因为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从A到B和从C到D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都是mgh(设木块的质量为m),故D不正确。

故选C。

16.下例各情况中,关于做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他推石块的力做了功
B.人推着小车沿斜面进入车厢,她推车的力做了功
C.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她顶物体的力做了功
D.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重力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有力作用在石块上,石块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他推石块的力做了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推着小车沿斜面进入车厢,有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他推小车的力做了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力的方向向上,距离的方向向前,二者相互垂直,所以她顶物体的力不做功,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在重力的方向的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对人做了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7.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1=F 2 ,P 1>P 2
B .F 1>F 2 ,P 1>P 2
C .F 1<F 2 ,P 1=P 2
D .F 1<F 2 ,P 1<P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乙可以看到,两次拉动,木块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而木块的自身重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那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两次拉力的大小不变,即
12F F =
因木块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其功率可表示为P Fv =,从图乙可看到,第1次的速度大于第2次的速度,即
12v v >
那么可知
12P P >
故选A 。

18.如图,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到一端固定在地面的轻质弹簧上,在A 处开始与弹簧接触,下降到最低点B 处后弹回,则小球的动能变化情况是( )
A .从A 到
B ,动能不断减小
B .从B 到A ,动能不断增大
C .从A 到B ,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到B 处为零
D .从B 到A ,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到A 处
为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从A 点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达到B 点)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过程
为:在物体刚接触弹簧的时候,弹簧的弹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合力向下,物体还是向下加速,当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大于重力,物体开始减速,直至减为零。

弹簧从压缩到最短B点到弹簧弹回原长A点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过程: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力最大,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物体加速上升;当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小于重力,物体开始减速。

AC.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至0,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B处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物体从B到A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达A位置时速度不为0,因此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A处为不为零,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甲所受的重力是乙的3倍,甲受的水平拉力是乙受的水平拉力的2倍,甲的运动速度是乙的运动速度的1倍,则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功之比和所用时间之比可能是
A.1:1 2:1 B.2:1 1:1 C.3:2 2:3 D.3:2 3: 2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知两物体受到的拉力之比
F甲:F乙=2:1
速度之比:
v甲:v乙=1:1
A.若做功之比:
W甲:W乙=1:1
因为W=Fs,所以运动路程之比:
s甲:s乙=W
F


:
W
F


=
1
2
:
1
1
=1:2
因为v=s
t
速度相同,所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
t甲:t乙=s甲:s乙=1:2
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做功之比:
W甲:W乙=2:1因为W=Fs,所以运动路程之比:
s甲:s乙=W
F


:
W
F


=
2
2
:
1
1
=1:1
因为v=s
t
,速度相同,所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
t甲:t乙=s甲:s乙=1:1
故B符合题意;
CD.若做功之比:
W甲:W乙=3:2因为W=Fs,所以运动路程之比:
s甲:s乙=W
F


:
W
F


=
3
2
:
2
1
=3:4
因为v=s
t
速度相同,所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
t甲:t乙=s甲:s乙=3:4
故CD不符合题意。

20.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时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则运动员()
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
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
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详解】
A.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则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
B.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达到最大值,故B错误;
C.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经过最高点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最大,故C错误;
D.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分析动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高度的变化。

解题时注意抓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键字词,从中找出表示“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变化的字眼,从而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