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英语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
“ 论文关键词:心理语言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以心理语言学的若干理论模式为基础,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心理语言模式。

该模式包括概念能力、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导致了该模式的运行。

同时阐述了这一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形式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如何寻找最佳阅读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师们需要一直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应从语言自身和教学方法的方面,而且还应以心理语言学为依据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以便更好地确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
三、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若干理论模式,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阅读模式应该是如下三个部分
的组合:概念能力、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

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导致了该模式的运行。

3.1 概念能力
概念能力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零星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也就是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对阅读材料的最佳理解的全过程。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的方法是提高概念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为当代多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知识。

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外语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准确地理解文字中所表达的各种信息。

因此教师应从语篇水平上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辩证、分析、推论及综合理解的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概念能力。

3.2 处理策略
处理策略指的是阅读能力的各层次组成部分,同时也包括许多更加普通的语言处理技能(如: 字位—语素音位对应、音节—词素信息、句法信息、词汇意义和上下文意义等)就处理策略而言,大学生在词汇和上下文意义策略方面存在特定的困难,这是由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也是由于从阅读表意文字到拼音文字转换的调整,在加上由于学生在中学时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较深,而且他们在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也有不少困难。

通常他们不明白或不能充分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故在理解句子含义时经常遇到困难。

例如: The door is over there. 这句话字面意义为“门在那儿”,而言外之意还有“请离开”的意思。

如果不根据上下文加以分析,很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或错误。

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两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特定的概念方面的能力。

同时,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Eystenck (20XX)就逻辑推理的评述证实了这点,他认为进行
推理的能力显而易见依赖于一个人对世界上适当知识的掌握。


3.3图式知识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是由三种基本图式知识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所讨论主题的熟悉程度。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例如:我们容易读懂一篇文字浅显的、内容熟悉的和体裁通俗的文章。

图式阅读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在语篇的各个层次上和各个层次之间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些层次包括字、词、篇章、语义和语篇。

所谓自下而上(bottom-up)指的是以词语为先导求意的过程,即采取由小到大逐步扩展的方式对语言文字进行解码和建立意义的过程;自上而下(top-down)就是以先前的经验或背景知识为基础获得意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利用已知信息对文章进行预测,然后进行证实或否定。

因此,根据图式理论可以看出,阅读模式是建立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即:即从信息处理的方式上看,阅读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解码的方式上看,阅读过程是读者脑中三种图式与文章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过程。

3.4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中,概念能力和图式知识是通过处理策略来发挥作用的。

过去一般认为阅读只是一种信息传到大脑的单向过程,而阅读的心理语言模式则认为理解与概念能力和图式知识密切相关,并且两者与处理策略共同作用于读者已有知识和文章内容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之中。

一个是信息由书面移向大脑的过程,又叫做信息驱动(data driven)过程。

另一过程使大脑中已有知识或概念附着于新信息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同化吸收,又叫做概念驱动(conceptually-driven)过程。

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并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信息驱动”过程使读者敏感地寻找、挑选和组织他头脑中固有知识所缺少的新信息,而“概念驱动”过程则能使读者的头脑迅速调集过去已掌握的知识并对阅读内容作出预测,再把已有知识和新信息加以比较和综合,通过对所作预测进行验证、补充或否定、修正等调节加工来完成对全篇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在处理策略方面的能力和他们的概念能力,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推理或预示、快速阅读技巧和语篇方面的训练;为培养和激活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图式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围绕某个主题形成一个语义图、对关键概念进行初步讨论、段落分析、直观教具教学等一些方法。

总之,阅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较为清楚地了解阅读的心理过程,才可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动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并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Coady, J. T.1970.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Eystenck, P.L. 20XX. Language and Min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