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肝胆病证 - 新疆医科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一节黄疸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黄疽病证始见于下列哪部医著
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圣济总录》E《景岳全书》
2黄疸的病机关键是
A脾胃虚弱B瘀血内阻C.热毒炽盛D湿浊阻滞E.气血不足
3.黄疸的病位主要在
A心肺肝胆B心脾肝胆C.脾肾肝胆D脾胃肝胆E以上均不正确
4黄疸,以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为临床表现的属于
A阳黄B阴黄G急黄D.疫黄E.黄胖
5黄疸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A.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B.清肝利胆,疏通经络
C.养血柔肝,疏通胆腑
D清心泄火,清利湿邪E.化湿邪,利小便
6.下列哪项不属阳黄的主证
A.黄色鲜明如橘色B口干发热 C.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D舌苦黄腻,脉弦数 E.脘闷腹胀,畏寒神疲
7阳黄属于热重于湿的治法为
A.利湿化浊,佐以清热B清热利湿,佐以泄下C.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D清热解毒,凉血开窍E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8阳黄属于胆腑郁热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身目发黄,黄色鲜明B右胁胀痛甚则剧痛且放射至肩背C胸脘痞满,食欲减退
D壮热或寒热往来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9.急黄的最佳治法为
A清热解毒,凉血开窍B清热利湿,佐以泄下C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D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10阴黄属寒湿阻遏治疗的最佳方剂是
A小建中汤加减B千金犀角散C茵陈术附汤D大柴胡汤加减
E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⒒阴黄属脾虚血亏的审证要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黄疸色萎不泽B肢软无力C纳呆便溏
D大便秘结,舌苔黄哪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A2型题】
12某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恼,腹部胀瀹Ⅱ田干雨苦,恶心欲吐。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其主要病机是
A湿热熏蒸,热重于湿B湿热熏蒸,湿重于热C热郁胆腑,胆汁不循常道
D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包E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湿浊不化
13.某患者身目俱黄,但不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
其治法为
A清热利湿,佐以泄下B利湿化浊?佐以清热C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D清热解毒,凉血开窍E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14女性崽者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
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
此患者证属黄疸中的
A阳黄热重于湿B阳黄湿重于热C胆腑郁热D急黄(疫毒炽盛) E以上均不是
15.某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右胁胀痛甚则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口苦咽干,呃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而厚,脉弦滑数,其首选方剂为
A茵陈蒿汤B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C大柴胡汤D茵陈术附汤E柴胡疏肝散
16.某患者黄疸日久者,身目发黄,色萎不泽,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濡细。
其病机为
A湿热熏蒸,热重于湿B湿热熏蒸,湿重于热 C热郁胆腑,胆汁不循常道
D脾气亏虚,气血不足E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湿浊不化
17某患者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纳少脘闷,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其首选方剂为
A茵陈蒿汤B大柴胡汤C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D.柴胡疏肝散E茵陈术附汤
【A3型题】
某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恼,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18.此病人的证候属于
A.阳黄热重于湿B阳黄湿重于热C.胆腑郁热D急黄(疫毒炽盛) E阴黄寒湿阻遏 :
19.其治法为
A.利湿化浊,佐以清热B清热利湿,佐以通腑C.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D清热解毒,凉血开窍E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20其首选方剂为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C.大柴胡汤
D.茵陈术附汤E以上均不正确
某患者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纳少脘闷,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21.此病人的证候属于
A阳黄热重于湿B阳黄湿重于热C胆腑郁热D.急黄(疫毒炽盛)E.阴黄寒湿阻遏
22其病机为
A湿热熏蒸,热重于湿B.湿热熏蒸,湿重于热C.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湿浊不化
D热毒炽盛,深人营血,内陷心包E.热郁胆腑,胆汁不循常道
23.其首选方剂为
A.茵陈蒿汤B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C.大柴胡汤D茵陈术附汤 E建中汤
【B型题】
A.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B茵陈蒿汤C.大柴胡汤D建中汤E茵陈术附汤
24阳黄热重于湿者,治疗宜首选
25阳黄胆腑郁热者`治疗宜首选
26阴黄脾虚血亏者,治疗宜首选
【X1型题】
27黄疸的病位主要是
A心肺B.肝胆C脾肾D脾胃E.肝肾
28黄疸属胆腑郁热的证候包括下列哪些
A.身目发黄,黄色鲜明.
B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
C.壮热或寒热往来
D伴有田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
E.舌红苦黄而干,脉弦滑数
29.阳黄的证候类型包括
A湿中于热B.热重于湿C胆腑郁热D热郁肝胆E.气郁化火
30.黄疸的预防应注意
A.避免食用不洁食物B注意饮食节制C注意血液途径传染 D防止传染性疾病
E.注意餐具消毒
【X2型题】
31杨某,女,48岁,慢性肝病病史10余年,就诊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如烟熏,纳少脘闷,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其症候分析正确的是
A寒湿阻滞于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泄而发黄,因寒湿为阴邪,故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
B纳少、脘闷、腹胀、便溏、口淡不渴等症,均为湿困中土,脾阳不振,运化功能失常的所致。
C畏寒神疲,是阳气已虚,气血不足,
D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系阳虚湿浊不化,寒湿流于阴分之象。
E纳少、脘闷、腹胀、便溏、口淡不渴等症,为湿热中阻。
32王某,女,21岁,突发黄疸呈进行性,身目呈深黄色,高热烦渴,神昏谵语,不久即见抽搐,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数或细数,其治法应为
A清热解毒B凉血开窍C健脾和胃D温化寒湿E补养气血
名词解释
1黄疸2急黄
三、填空题
1黄疸的病机关键是__。
2.黄疸的病位不外____,且往往由___涉及 ___。
⒊黄疸的病理性质有____和__两端,阳黄为___,阴黄为___。
4黄疸的临床特征为___,,___,,___,,其中___,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四是非判断题
l.阳黄湿重于热耆,消退较缓,易迁延转为阴黄。
2.黄疸主症为肌肤萎黄,常伴头昏乏力,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3黄疽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化湿邪,利小便。
4.胆腑郁热首选柴胡疏肝散。
五、简答题
1.黄疸与黄胖如何鉴别?
2.如何辨别阳黄与阴黄? .
3.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如何互相转化?
4.阳黄湿重于热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
六、病案分析题
1.张某,男,58岁。
2002年7月18日就诊。
主诉:近几日身目发黄,黄色鲜明。
病史:一周前全身不适,发热口渴,脘腹部胀满,恶心欲吐,厌食油腻。
经治疗误以为感冒,对症治疗而无效。
近几天上症基础上又出现身目发黄,黄色鲜明、胁痛日剧、心烦懊恼。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细数。
要求:请写出该病病名,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刘某,男,48岁。
2003年5月21日就诊。
主诉:身目发黄,色萎不泽,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3月余。
病史:患者2002年诊断为慢性肝病,身目小溲发黄,黄色鲜明反复发作,未经正规治疗,反复不愈。
近3个月来,患者出现身目发黄,色萎不泽,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
要求:请写出该病病名,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参者笞案
一、选择题
1.A 2D3D 4.C 5.E 6E⒎B8C 9C10.D 11D 12A 13B 14D 15C 16D 17E 18A19.B 20A 21E 22C 23D 24B 25C26D 27. BD 28ABCDE 29ABC 30 ABCDE 31ABCD32 AB
二、名词解释
1.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
为湿热夹毒,郁而化火所致。
三、填空题
1.湿
2.脾胃肝胆脾胃肝胆
3.湿热寒湿湿热寒湿
4.目黄肤黄小便黄目睛黄染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五、简答题
1.黄胖多与虫证有关,久之耗伤气血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
黄疸眼目皆黄,无肿状,黄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
黄疸多由脾经湿热郁蒸雨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食所致,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
2.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多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常伴身热,口干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3.阳黄、阴黄、急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阳黄治疗不当,热度炽盛,侵及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则可发为急黄,若阳黄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如阴黄重感湿热之邪,或湿郁化热,又可呈现出阳黄。
4主证:身目俱黄,但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因,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六、病案分析题
1.病名:黄疸。
证型:阳黄之热重于湿型。
证候分析:湿热郁蒸肝胆,肝胆失疏,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
因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少黄赤,是湿热之邪耗伤阴液,膀胱为邪热所扰,气化不利所致。
阳明热盛则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则脘腹部胀满。
湿热蕴结肝胆,故苔黄腻,脉象弦数,胁痛日剧。
心中懊恼、恶心欲吐为湿热熏蒸,胃浊和胆汁上逆所引起。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加茵陈30g 栀子12g大黄38g(后下)龙胆草4g垂盆草30g田基黄30g郁金12g 厚朴10g 虎杖15g法半夏10g猪苓10g竹茹10g黄连6g水煎服,每日一剂。
2.病名黄疸。
证型:阴黄之脾虚血亏型。
证候分析:黄疸日久,耗伤阴血,损伤脾阳,故黄色较淡而不鲜明。
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两亏,故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
舌淡苔薄,脉濡细均为脾虚血亏之表现。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方药:建中汤加减。
桂枝6g 生姜4片大枣6枚白芍15g 甘草6g 饴糖20g(后下,烊化) 炙黄芪15g,党参15g 当归10g 熟地15g。
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二节胁痛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胁痛病证论述始见于
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圣济总录》E《景岳全书》
2.胁痛的基本病机是
A气滞血瘀B肝络失和: C肝胆湿热D肝阴不足E.瘀血停着
3.胁痛的病位主要在
A心肺B肺肾C心肾D肝胆E以上均不正确
4.胁痛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绪而增减者多属・
A湿热蕴结肝胆B气滞血瘀、瘀血阻络C肝郁气滞、气阻络痹
D肝阴不足、肝络失养E以上均不正确
5.肝胆湿热之胁痛治疗的最佳方剂为
A柴胡疏肝散B血府逐瘀汤C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D一贯煎E以上均不正确
6.肝阴不足之胁痛治疗原则为
A滋阴柔肝,养血通络B活血化瘀C通络止痛D疏肝理气
E.清热化湿,理气通络。
7.胁痛属肝胆湿热者出现胁痛的原因是
A湿热交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B湿热煎熬,结成砂石
C湿热交蒸,易生内热D湿热蕴结肝胆,肝胆失疏,肝络失和
E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常
8.下列哪项不属于瘀阻肝络之胁痛的主证
A胁肋刺痛B痛有定处,入夜更甚C胁肋下或见瘀块-
D舌质紫暗,脉象沉涩E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
9.下列哪项属肝阴不足之胁痛的主证
A胁肋刺痛B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C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D胸闷纳呆;恶心呕吐E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10.下列对肝气郁结之胁痛证候分析不正确的是
A肝失条达,气机阻滞,阻于胁络,故胁肋胀痛
B气属无形,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故疼痛走窜不定
C肝主疏泄情志,情志变化又影响肝之疏泄,故疼痛随情志变化雨有所增减
D肝经气机不畅,故胸闷E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嗳气
11.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之胁痛的治疗原则
A理气B活血C清利湿热D滋阴E以上均不正确
12.胁痛的调护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哪个
A.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B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及过度紧张
C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邪内生
D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渭淡食物
E多进行劳动锻炼,越多越好
【A2型题】
13.某患者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胸闷脘痞,饮食减少,苔薄,脉弦。
其主要病机是
A肝气郁结,胁络痹阻:B气滞血瘀,瘀阻肝络C湿热阻滞,肝胆疏泻不利
D肝阴亏虚,肝络失养E肝肾亏虚,气滞血瘀
14.患者一周前与人相撞,近日出现胁肋刺痛,痛有定处,人夜更甚,胁肋下见瘀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最佳治疗方剂是
A一贯煎B柴胡疏肝散C龙胆泻肝汤D血府逐瘀汤E以上均不正确
15.某患者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其治法为
A疏肝理气B活血化瘀,通络止痛C清利肝胆湿热D滋阴柔肝E养血通络
16.某患者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白干咽燥,头晕目眩,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其主治方剂为
A柴胡疏肝散B血府逐瘀汤C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D一贯煎E以上均不正确
【A3型题】
某患者胁肋刺痛,痛有定处,人夜更甚,胁肋下见瘀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17.该病人的证候属于
A肝气郁结B瘀阻肝络C肝胆湿热D肝阴不足E以上均不正确
18.其治法为
A疏肝理气B活血化瘀,通络止痛C清利肝胆湿热D滋阴柔肝E养血通络
19.其治疗首选方是
A一贯煎B柴胡疏肝散C龙胆泻肝汤D血府逐瘀汤E以上均不正确 `
某患者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该病人的证候属于
A肝气郁结B瘀阻肝络C.肝胆湿热D肝阴不足E以上均不正确
21其治法为
疏肝理气B活血化瘀,通络止痛C.清利肝胆湿热D滋阴柔肝E.养血通络
22其治疗首选方是
A柴胡疏肝散B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C血府逐瘀汤D一贯煎E以上均不正确
【B型题】
血府逐瘀汤B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C柴胡疏肝散D一贯煎E.小柴胡汤
24肝气郁结之胁痛,治疗宜首选
25瘀阻肝络之胁痛,治疗宜首选
26肝胆湿热之胁痛,治疗宜首选
肝阴不足之胁痛,治疗宜首选
【X1型题】
27下列不属于胁痛症状的是
A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B患者喜向病侧睡卧C病侧肋间饱满
D咳嗽时疼痛加重E部分病人还可以伴有急躁易怒、胸闷、腹胀、嗳气呃逆、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28下列对胁痛治疗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基本病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B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
C虚证之胁痛,宜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D应注意理气药不可过用香燥,以免伤阴,清热药不可过用苦寒,以免伤阳
E虚证当补中寓通,在滋阴的同时,应少佐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29胁痛的病因包括下列哪几项
A情志不遂B饮食不节C瘀血阻络D外感湿热E久病劳欲
30下列对胁痛病位表述准确的有
A胁痛的病位主要在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
B因为肝居胁下,胆附于肝,其经脉循行于胁部,故胁痛之病,当主要责之于肝胆
C脾胃居于中焦,若脾胃失于健运,湿热内生,郁遏肝胆,肝胆疏泄不畅,亦可发为胁痛D 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若因肝肾阴虚,精亏血少,肝脉失于濡养,则胁肋隐隐作痛E胁痛的病位亦可由肝胆而及心肺
【X2型题】
31患者杨某,女,50岁,近日因与儿子争吵而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胸闷脘痞,饮食减少,苔薄,脉弦。
其治法不正确的是A清利湿热B养血柔肝C滋阴柔肝D疏肝理气E清热养阴
32患者张某,男,47岁,患慢性肝病多年,近日来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其治疗原则为
A疏肝理气B活血化瘀C清热化湿 D.滋阴柔肝E养血通络
二、名词解释
胁痛
三、填空题
1.胁痛的病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 。
2.胁痛的治疗宜____与___并举,以防辛燥劫阴之弊。
3,胁痛的病位主要在____又与____有关。
4.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____多见。
四、是非判断题
1.胁痛主要以两侧胁肋疼痛为临床表现。
⒉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胆湿热。
3.瘀阻肝络之胁痛,治疗宜首选一贯煎。
4.胁痛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五简答题
1胁痛如何辨病之虚实? .
2.胁痛与悬饮如何鉴别?
3.肝胆湿热之胁痛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
4.胁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
六、病案分析题
⒈张某,男,58岁,于2003年2月15日就诊。
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3天。
病史:患者3天前购物时与售货员发生争执,回家后自觉两侧胁肋部疼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胸闷脘痞,饮食减少,苔薄,脉弦。
要求:写出该病病名,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刘某,男,48岁。
于2003年3月24日就诊。
主诉:右侧胁肋部疼痛3个月。
病史:患者与6年前体检时诊断为乙型肝炎,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做治疗。
3个月前进行重体力劳动1周回家后,右侧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心中烦热。
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要求:写出该病病名,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参者笞案
一、选择题
lA 2B3D4C5C6A7D8E9C10E11D12E13A14D15C16D17B18B19D20C21C22B23C24A25B26D
27BCD28ABCDE29ABCDE30ABCD31ABCE32DE
二、名词解释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亦是临床比铰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三、填空题
1.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瘀血阻络外感湿热久病劳欲
2.疏肝柔肝
3.肝胆脾胃及肾
4.实证
四、是非判断题
1. ×
2. ×
3. ×
4.√
五、简答题
1.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郁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
症见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症见疼痛隐隐,绵绵不休而喜按,脉虚无力,在临床上,胁痛的病人,往往是虚实并见,既有湿热内蕴之实,又有肝血不足之虚,临床辩证尤应注意
2.悬饮也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患者喜向病侧睡卧,病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与胁痛鉴别。
3.主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恶寒发热,或身目发黄,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理肝胆湿热
方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胁痛的性质可表现为刺痛、胀痛、闷痛或窜痛。
部分病人还可以伴有急躁易怒、胸闷、腹胀、嗳气呃逆、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病案分析题
病名:胁痛
证型:肝气郁结。
证候分析:肝失条达,气机阻滞,阻于胁络,故胁肋胀痛;气属无形,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故疼痛走窜不定;肝主疏泄情志,情志变化又影响肝之疏泄,故疼痛随情志变化而有所增减;肝经气机不畅,故胸闷;肝气横逆,易犯脾胃,故脘痞食少嗳气。
脉弦为肝郁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香附10g 枳壳10g 陈皮10g 川芎5g 白芍10g甘草5g 共奏疏肝理气之功。
2.病名:胁痛。
证型:肝阴不足。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耗伤肝荫,或久病体虚,精血亏虚,不能涵养肝络,故胁痛,
绵绵不休,劳而伤阴更重,故遇劳加重。
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
,精血亏虚,不熊上荣,故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15g 枸杞15g 北沙参15g 麦冬15g 当归10g 川楝子10g合欢花10g 佛手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三节头痛
亠、选择题
【A1型题】
l.头痛之名首载于
A《伤寒论》B《内经》C.《东垣十书》D《丹溪心法》E《医林改错》
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头痛的基本病机
A.肝脾肾功能失调
B.风、火上扰清窍
C.痰、瘀上扰清窍
D气血阴精亏损,清窍失养E.风寒湿热之邪外袭,上扰清窍
3.太阳头痛,痛在
A.前额部及眉棱骨
B.头之两侧,连及于耳
C.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D头后部,下连于项E以上均不正确
4.内伤头痛属虚者治疗原则为
A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B平肝C.滋阴养血,益肾填精D化痰E.行瘀
5下列不属真头痛症状的是
A起病急骤,头痛剧烈,持续不解B阵发加重C呕吐如喷,肢厥、抽搐
D手足逆冷E以上均不正确
6.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属
A太阳头痛B阳明头痛C少阳头痛D厥阴头痛E以上均不对
7.风寒头痛的常用方药是
A川芎茶调散B芎芷石膏汤C.羌活胜湿汤D天麻钩藤饮E.半夏白术天麻汤
8.头痛胀,甚则头痛如裂属于
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E.痰浊头痛
9.痰浊头痛的主要病机为
A风湿上蒙清窍,清阳不展B肝阳上亢,上扰清窍C.脾失健运,痰浊上蒙清窍
D.精关不固,髓海失养,痰浊上蒙清窍E以上均不正确
10.血虚头痛的审证要点是
A头痛如裹,肢体因重B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C.头痛昏蒙而重
D头痛经久不愈,病处固定,痛如针刺E头痛而晕,面色少华.心悸
11.治疗痰浊头痛的首选方剂是
A.川芎茶调散B芎芷石膏汤C羌活胜湿汤.D天麻钩藤饮E半夏白术天麻汤
12.肾虚头痛的治法为
A.平肝潜阳健脾化痰,降逆止痛B通窍活络化瘀C补肾填精
D疏风散寒止痛E.疏风清热
【A2型题】
13.患者于一日前出现头痛,痛连项背,伴恶风畏寒,头痛喜裹,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其治则为
A疏风清热B疏风散寒止痛C.祛风胜湿D.平肝潜阳E.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14.患者头痛而昏,胸脘满闷,呕恶痰诞,苔自腻,脉滑。
治疗首选方是
A半夏白术天麻汤B柴胡疏肝散C天麻钩藤饮D通窍活血汤E.羌活胜湿汤
15.某患者头胀痛而眩,头昏,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
脉弦有力。
其主要病机为
A风湿上蒙清窍,清阳不展B肝阳上亢,上扰清窍C.脾失健运,痰浊上蒙清窍
D精关不固,髓海失养Ⅱ痰浊上蒙清窍E.以上均不正确
16.某患者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或细涩:其首
选方剂为
A.半夏白术天麻汤B柴胡疏肝散C天麻钩藤饮D通窍活血汤E.羌活胜湿汤
17.某患者头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其治
法为 .
A平肝潜阳健脾化痰,降逆止痛B通窍活络化瘀C补肾填精
D滋阴养血E疏风清热
【A3型题】
某患者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18.该病人的证候属
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E痰浊头痛
19.其治法为
A祛风胜湿B疏风散寒止痛C疏风清热D平肝潜阳E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20其首选方剂为
A半夏白术天麻汤B柴胡疏肝散C天麻钩藤饮 D通窍活血汤E羌活胜湿汤
某患者头胀痛而眩,头昏,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21该病人的证候属
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E痰浊头痛
22.其治法为
A祛风胜湿B疏风散寒止痛C疏风清热D平肝潜阳E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23.其首选方剂为
A半夏白术禾麻汤B柴胡疏肝散C天麻钩藤饮D通窍活血汤E羌活胜湿汤
【B型题】
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E痰浊头痛
24证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
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者属
25.证见头痛如裹,肢体因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者属
26.证见头胀痛而眩,头昏,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者属
【X1型题】
27.导致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包括
A风B火C痰D虚E瘀
28.下列对头痛基本病机描述正确的是
A无论外感或内伤,气机阻滞所均是主要病机
B.外感头痛的病机为风寒湿热之邪外袭,上扰清窍,清窍不利
C内伤头痛的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气血阴精亏损,清窍失养D无论外感或内伤,瘀血阻滞均是主要病机E头痛的病机不外风、火、痰、瘀
29头痛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心B肺C肝D脾E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