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的复习笔记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背景:
◎清朝腐败的专制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们带来新的灾难(赋税增加、银贵钱贱、棉纺织业受五口通商冲击、流民增加)--侵略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
◎基督教的传入为农民提供反专制的思想武器(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杂糅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思想,船利了新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

注:从其教义和基本理论看,拜上帝教根本不同于基督教。

其理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人们进行斗争,推翻清朝统治,在现世建立人间天国;基督教主张忍受苦难,寄幸福于来世,信教者死后入天国。

◎两广水旱虫灾不断,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经过:
大体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浓厚的封建等级意识)-全州(冯云山牺牲)
-长沙(肖朝贵牺牲)-攻克武昌—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北伐: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
目的-推翻清政府路线—天京到天津结果—流动作战、孤军深入,全部牺牲作用—前置大量清军的兵力,大乱敌人围攻天京计划,为西征和东征创造条件
西征:1853-1855 赖汉英—石达开路线:天京到鄱阳湖到江西大部
结果: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东征:1856年,秦日纲
目的-断绝清政府来自江浙的财源,充实经济力量。

过程--东征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后与石达开合力,一举摧毁江南大营,彻底解除长达3年的天京之围,断绝了清政府财政中45%的收入。

标志-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时期。

天津变乱:
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蜕化,争权夺利,等级森严,腐败思想日益增长,内部矛盾尖锐。

性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影响:使领导核心分裂,损失大批骨干,清军趁势反扑,军事形式急转直下;是太平天国由进攻转入防御、由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防御时期:重建领导核心(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玕)
咸丰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发展起来
英法联军组成洋枪队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上海。

纲领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时间:1853年
产生根源: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们深受双重压迫,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阶级根源: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新的思想,纲领只能反映
其现实愿望—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追求平等、平均思想。

核心: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决土地问题。

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土地分配方法:无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产品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公库或国库)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革命性: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农民战争中的平均思想,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平等、摆脱专制压迫、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哥们斗争的
积极性。

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未能真正实施;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私有者的本性,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

落后性:是生产力停滞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实际上并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是严重的摧残,阻碍中国的近代化。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目的:重振太平天国
核心: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内容: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上:发展工矿、交通、邮政、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

文教上: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

外交上: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性质: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评价:先进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啊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时代
发展的潮流。

局限性: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付诸实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在不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不将
西方列强感触中国的情况下,发展独立的民族性的资本主义经济
是不可
能的;农民不可能担当起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任。

练习: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

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1859年洪仁《资政新篇》
1、回答: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
1、答: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答:承认西方国家的长处,主张有限度地开放;外人活动应有意于天国,不准会帮天国的政策法制.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特点: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人物,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其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是亚洲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利用外来宗教。

历史影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持续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大半个中国,是清廷国力大伤,加速其衰落和崩溃;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
企图。

是以往农民斗争运动的最高峰。

播下革命种子:宣扬反清思想,土地公有、破除社会陋习,为后世留下经验
教训。

汉人的政治地位提高,地方督抚权利增强,满人对军队的控制力减弱-------
逐渐发展为:朝廷力量式微,地方势力提升。

清廷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洋务运动。

使中国最富庶的省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阶级局限性: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
时代局限性:半殖半封的中国,反动势力强大、民族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尚未成熟到领导农
民革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定都、贻误战机与其他农民起义联合
对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
外交失策:未积极争取外援。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结论: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补充: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在进步的表征下存在着理性的倒退:
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和王权相结合,朝中阶级等级森严,为王者、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清廷。

文化上,对固有的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

制度上,其纲领只属于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成效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