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蜀相精华课件(公开课用) (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 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 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 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 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 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 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 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 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 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 5 著名的一首。
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
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 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 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 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 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 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 《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
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 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 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 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 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 怜中感受共鸣。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1
2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得 以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 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 领了荆、益。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 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备死 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 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百 姓一道流亡。寄家鄜州,只身投奔朝廷,中途被叛军掳入长安, 写下《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春 望》、《哀江头》等,留下了反映‚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最珍贵 的资料,进入他一生中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密切注视时局发展, 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次年冒险逃出长安,到陕西凤翔‚麻鞋见天 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任左拾遗(从八品上),为营 救房琯,触怒肃宗,后终因房琯事件牵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作品,标志着 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去秦 州,从此远离朝廷,走上与人民接近的路。是年末,入蜀,于成 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其间因军阀混战 避难至梓州、阆州等地。大历三年(768)携家出蜀,沿途飘泊 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他寄身田园而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春 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蜀
连接点
讨论?
小组讨论:
1、诸葛亮与杜甫之间有何联系?
2、诗歌重在写人,那么,景物描写
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挖掘二者连接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杜 战争不断
甫 安史之乱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北拒,中军帐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 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 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 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234年, 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 原军中,葬于定军山。诸葛亮死后,晋 统一三国。 一生谨慎,"长于巧思",革新了连弩, 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 利于山地运输。著有《诸葛亮集》。
3
• 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 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 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 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 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风浪 漫豪放,与盛唐气象合拍。 • 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 天宝五载(746)杜甫入长安求 仕,次年,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者‛到京城应试,结 果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应试者全部落选。 这是杜甫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机。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生活,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 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自称‚杜陵布衣‛、‚少陵 野老‛便始于此时。在屡遭挫折之后,直到天宝十四载(755) 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这一时期杜甫既周 旋于上层,又接触下层,开始用诗歌反映现实,富有特色的 现实主义创作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代表作有《兵车行》、 《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诵读提示:
杜甫——《蜀相》
丞 相 祠 堂 何 处 寻,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三 顾 频 烦 天 下 计,两 朝 开 济 老 臣 心。
出 师 未 捷 身 先 死,长 使 英 雄 泪 满 襟。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伤感、叹惋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