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自然沉降水B.过滤水中杂质
C.吸附炭吸附色素D.漂白粉消毒
2.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4.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等用品,这里氟、钙、碘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O2﹣﹣氧离子B.3H﹣3个氢元素
C.FeCO3﹣碳酸亚铁D.2N2﹣2个氮气分子
6.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D.②①④
7.“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
A.+3 B.+1 C.+5 D.+7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10.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B.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有碳、氢元素 D.只含有氧元素
1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铁丝的温度以达到着火点
12.有关C+O2CO2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份质量的碳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C.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3.(1)钾元素K (2)3个氧原子3O
(3)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4)硫酸铁Fe2(SO4)3.
14.两个氧气分子2O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O3.
4个硫酸根离子4SO42﹣;氦气He .
(2)表示的是S2﹣(填微粒符号),其核电荷数为16 .
(3)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15.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氧气和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提升:“﹣”表示两物质间互相反应,“→”表示由某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物质).
(1)请写出O2的一种用途供给呼吸;
(2)若A、B均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光亮的红色,①②两反应均为化合反应,而且均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则:A为Fe ,B为Cu (填化学式下同).
(3)若C是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CO2,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则③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可能为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16.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D (填标号).
A、C和Si
B、Al和Mg
C、P和Si
D、F和Cl
(3)表中17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l﹣,若12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则化学式为MgCl2.
17.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2)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为电源的负极(填“正极”或“负极”);D试管中的
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3)云南水资源丰富,但分别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
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在净水器内部装置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三、实验题(本题共34分)
18.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铁架台;③集气瓶.
(2)如果小明用A装置制取氧气,装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写出该装置制氧气的文
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化和反应”或“分解反应”).
(3)如果小华用B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则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与A装置比较这种制取氧气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加液体药品(写一种);如果想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通常可选用 E 装置(填标号).
(4)小明在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破裂,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一种)没有用外焰加热;试管口没向下倾斜.
(5)选择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实验:铁丝、镁粉、磷、蜡烛,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反
应,火星四射的是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6)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标号)收集装置是 D (填标号).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2)如图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A装置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②E装置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3)写出实验室选用A和F装置可以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2KCl+3O2↑.(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以用D装置收集,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由于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它还可以用 F 装置收集.
四、计算题
20.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3:12 .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0.6 g.
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自然沉降水B.过滤水中杂质
C.吸附炭吸附色素D.漂白粉消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自然沉降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过滤水中杂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吸附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漂白粉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考虑;B、根据氮气体积分数是78%考虑;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D、根据洁净空气中成分考虑.
【解答】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正确;
B、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为21%,故B错;
C、PM2.5 属于可吸入颗粒,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项目之一,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根本标准是含有的物质的种类数,与描述无关.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4.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等用品,这里氟、钙、碘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等用品,这里氟、钙、碘指的是元素.
【解答】解:“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等用品,这里氟、钙、碘指的是元素,这是因为如果是指单质,则氟单质、钙单质、碘单质等对人体有害,因此是指元素.
故选:D.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O2﹣﹣氧离子B.3H﹣3个氢元素
C.FeCO3﹣碳酸亚铁D.2N2﹣2个氮气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碳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O2﹣可表示氧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
义相符.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H可表示3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碳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FeCO3,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2个氮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D.②①④
【考点】水的净化.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以及净化的程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自来水,需要先加明矾吸附沉降,再进行过滤操作,然后杀菌消毒,不需要蒸馏,故选D.
【点评】掌握水的净化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
A.+3 B.+1 C.+5 D.+7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
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圆圈内的数字是13,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形成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B.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有碳、氢元素 D.只含有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该纯净物,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和水中的氧元素可能完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来自于该纯净物和氧气;
由分析可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A.
1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铁丝的温度以达到着火点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火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起引燃作用.据此分析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能补充氧气.故A错误;
B、增加可燃物,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故B错误;
C、铁丝的着火点是铁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火柴燃烧的作用是升高细铁丝的温度,利于铁丝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对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但小细节决定实验是否能够成功.
12.有关C+O2CO2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份质量的碳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C.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不能读作“加”或“等于”,故错误;
B、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错误;
C、这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量的读法,可读作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3.(1)钾元素K (2)3个氧原子3O
(3)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4)硫酸铁Fe2(SO4)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钾元素表示为K,故答案为:K;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答案为:3O;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故答案为:2CO2;
(4)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硫酸铁表示为Fe2(SO4)3,故答案为:Fe2(SO4)3;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两个氧气分子2O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O3.
4个硫酸根离子4SO42﹣;氦气He .
(2)表示的是S2﹣(填微粒符号),其核电荷数为16 .
(3)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两个氧气分子表示为
2O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2O3,4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4SO42﹣,氦气表示为He;
表示的是S2﹣,其核电荷数为16;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
氢原子.
15.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氧气和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提升:“﹣”表示两物质间互相反应,“→”表示由某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物质).
(1)请写出O2的一种用途供给呼吸;
(2)若A、B均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光亮的红色,①②两反应均为化合反应,而且均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则:A为Fe ,B为Cu (填化学式下同).
(3)若C是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CO2,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则③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可能为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能够支持燃烧,能够做氧化剂等;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是亮红色固体,在氧气中加热时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甲烷、酒精、石蜡在氧气中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氧气可以用作氧化剂、助燃剂,能够供给呼吸等.
故填:供给呼吸.
(2)铁和铜均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铜为光亮的红色,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是亮红色固体,在氧气中加热时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两个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因此A是Fe,B是Cu.
故填:Fe;Cu.
(3)甲烷、酒精、石蜡在氧气中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C 是CO2;
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则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能是: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故填:CO2;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
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D (填标号).
A、C和Si
B、Al和Mg
C、P和Si
D、F和Cl
(3)表中17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l﹣,若12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则化学式为MgCl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规定来分析;
(2)根据题意,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17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第二周期的3﹣1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第三周期的1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相同,因此得出规律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答案为:电子层数;(2)根据题意,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和Si、F和Cl属于同一族(纵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D;
(3)17号元素是氯元素,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12号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故填:得到;Cl﹣;Mg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尽量多想,多练,以便在解答物质推断题目时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