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厂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撰写厂史
(1)什么是厂史
厂史是指记述厂矿企业建立、发展、兴建乃至衰亡情况的史志性文体。

(2)如何写作厂史
写厂史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材料要真实、确凿,不能虚构和编造,哪个年代、一个数据、一个细节都
不能失实,真实是厂史的生命。

②线索要明晰。

③要独具特色。

④写作前认真调查研究,注意材料的取舍和使用材料的详略,凡带共性的材
料,应力求详写。

(2)长春汽车制造厂的发展历史
中国第一汽车发展历史
(3)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标志,结束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是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央重工业部在1949年10月成立时确定由机器工业局筹备建设汽车工业。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

1950年2月,在全国机器工业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1950年3月,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同年在北京成立汽车实验室,召开首次汽车工业会议讨论建设方针与步骤,明确先生产载货汽车,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

1951年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召开会议,听取重工业部和汽车工业筹备组关于汽车厂厂址等问题的汇报,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四平至长春一线选择厂址,产品为苏联吉斯150型4吨载货汽车,年产纲领3万辆;
同年2月,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孟少农等陪同苏联专家前往长春,选择厂址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车站西北侧;同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列为国家安排"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同年年底,苏联汽车拖拉机工业部全苏汽车拖拉机工业设计院编制完成汽车厂初步设计。

1952年4月,重工业部任命郭力为长春六五二厂(即第一汽车制造厂曾用厂名)厂长,中央财经委员会通知重工业部,派孟少农、李刚、陈祖涛、潘承烈组成订货代表小组赴莫斯科,在驻苏大使馆领导下,办理设计联络、设备分交、聘请专家和派遣实习生等事宜;同年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命原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秘书长饶斌为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厂长(其间即是传为佳话的"厂长请厂长"的动人事迹),郭力、孟少农、宋敏之为副厂长(当今健在的只有宋敏之老厂长,高寿93岁,对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历史仍然特别倾心关注,回忆当年如数家珍)。

1953年6月,毛
泽东主席批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第一机械工业部制定三年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总体计划上报中央,中央批示各地和国家有关部门,动员全国力量支援一汽建设,明确一汽三年建厂目标: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同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破土动工奠基典礼。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林枫、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等出席,李岚清(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6名青年共产党员将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至此实现了建设中国汽车工业的伟大创举。

1956年7月13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参与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和生产准备的全体员工日以继夜、齐心协力的奋战(期间选派500多名各类人员先后到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委托国内工厂代培了近4000名各类工种岗位的新工人,厂内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如期完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建厂目标,标志着至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同年10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竣工验收和开工生产典礼,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代领导人和开拓建设者,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当之无愧。

(4)简论厂史的编写苏州刺绣厂冷坚
(5)厂史,是一种记述一个工厂发展历史及其政治、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各
项活动真实情况的文献。

它是人类在19世纪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史书。

我国的厂史编写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系20世纪80年代所编。

不少档案工作者和史志工作者参加了厂史的编写工作。

至今,这项工作仍在继续,并逐渐成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如何编好厂史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本文仅对厂史的编写目的、内容、要领和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6)一、关于编写厂史的目的
(7)任何一部历史都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厂史自然也不例外。

我们编写
厂史,记述一个工厂的兴衰历程,虽也包含着“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但与旧史不同的是,它是为一个工厂的生产经营及其管理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存史,让后人有史可查.
二是为工厂领导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有用的信息。

三是为工厂的治理者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镜,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四是作为历史教材,教育今人和后人正确认识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忘艰苦创业的历程,
牢记国家赋予的重任,继续开拓前进。

五是为新编地方史志和专业史志提供珍贵的史料。

(8)总之,我们编写厂史的目的是鉴往知今、承前启后,推动工厂的发展和现代
工业文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9)
(10)二、关于厂史的内容及其特征
(11)“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峋工厂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它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

作为“一厂之史”的厂史,则应是一个工厂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被缩微了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真实反映。

其具体内容,大体有以下十个方面:
(12)(一)工厂的创建及其演变过程;即工厂的历史沿革。

(13)(二)建厂以来组织机构设置及其变化,历任厂级领导人名单(党、政、工、
团正副职领导)。

(14)(三)建厂以来厂房、资金、设备、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或发展。

(15)(四)党群工作的情况(包括党、政、工、团、民兵及其它群众团体历次主
要活动)。

(16)(五)建厂以来的生产、技术、设备、财务、物资、供销等方面的管理(包
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17)(六)工厂的产品结构变化及主要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技术特色、
性能及其经销情况、国内外用户的反映等。

(18)(七)工厂历年所获的嘉奖和荣眷。

(19)(八)工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包括全国、省、市级)、社会上著名的
人物以及对工厂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传记(如杰出的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和各个专业的技术专家等)。

(20)(九)建厂以来的大事记(包括工厂的政治、生产、科技、经营、管理、职
工生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大事)。

(21)(十)不能归入上述内容的其他必须记载的史实。

(22)值得注意的是:工厂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厂史记述的重点应放在生产经
营方面。

同时,还应确保厂史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政治观点的正确性,并“符
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

吻一部好的厂史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专业特征和企业特征。

(23)先说时代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征。

封建时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的特征是各不相同的。

每一个时代都会给一个工厂留下深刻的标记和影响。

因此,我们在编写厂史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真实地反映工厂在各个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24)再说专业特征。

每一个工厂都有自己的专业,或是机械,或是电子,或
是工艺美术……。

编写厂史,一定要突出地反映这个厂的专业特征。

如编写一部刺绣厂的厂史,就必须要用重墨浓彩去记述刺绣工艺,记述这个厂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发展刺绣工艺的历史功绩。

若是丢弃了这方面的内容,厂史就必然会黯然无色并失去存史和传世的价值。

(25)厂史的企业特征是一部厂史区别于其它厂史的根本特征。

失去了这个特
征,厂史也就失去了个性。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沙、两个苍蝇、两只手、两只鼻子是绝对相同的。

”③工厂亦然。

即便是生产同一产品的两个工厂也不会绝对相同,如厂容厂貌、人员结构、企业素质、产品特色、技术特点等都是不同的。

厂史无疑应该反映出自己固有的特征。

(26)
(27)三、关于编写厂史的典领和方法
(28)厂史是一部集政治性、科学性、资料性为一体的“小百科全书”,因此
厂史的编写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完成这一工程,就须把握好以下的要领和方法:
(29)(一)要有素质良好的编史人员。

(30)厂史是由编史人员完成的。

能否编好厂史,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有素质
良好的编史人员。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中指出:“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

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

”他还指出:“文人之识非史识也。

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

”这里所说的“才”,是指“文才气“学”是指“学间、“识”是指认识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史德”则是指“著书者的心术”与品行。

(31)他认为自古以来之所以文人多而良史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才、学、
识”兼备的人太少;有些史书之所以被别人指贵,就是因为编史者本身的品行就“为人所羞”。

这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的编史工作仍有借鉴的价值。

我们今天要求编史人员具备良好素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素质,二是编史业务素质。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是“德”。

编史人员的良好政治素质主要表现在有无产阶级党性,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大公无私,思想作风正派,不将个人的恩怨、好恶与偏见掺入厂史。

良好的业务素质,即章学诚所说的“才、学、识”.它要求编史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广博的知识,如厉史、哲学、政治经济学、方志学及相关专业等知识;并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正确认识纷萦复杂的历史现象,明辨是非;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并能熟练地把握编史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肯定,只要有了素质良好的编史人员,就不愁编不出高质量的厂史。

(32)(二)厂史的资料要翔实。

(33)一部厂史的价值高低往往是由其史料的翔实程度所决定的。

缺乏翔实史
料的厂史,必然会影响读者对厂史的信赖,影响厂史的科学价值和利用价值,甚至会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被淘汰。

因此,翔实的史料是厂史的基础。

(34)要使厂史的史料翔实,就要广泛地收集材料。

所谓“广泛收集”,一是
指收集的路子要宽,二是指材料的内容要广;也就是说,凡与本厂有关的史料均在收集之列。

(35)收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是:(1)在本厂档案馆(室)内查阅档案及有关史料。

(2)向本厂各科室、部门、车间征集。

(3)向阅历深广的老干部、老专家和老
职工征集。

(4)到本厂的上级机关档案室和市档案馆等处查阅档案.(5)到与本厂有关的单位去查阅档案。

这里所说的“有关单位”主要是指因体制变化而与本厂时分时合的单位。

(6)到本市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报纸、杂志。

(36)为了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收集来的材料还须反复核实、考
证其虚实、鉴别其真伪。

如,一些统计报表数据,常有差错。

同一年的产值和利润数字,在不同的报表上就不一致。

这就须反复查准,而不能主观胞断。

同时,材料的典型性也很重要。

因此,对所获的材料还要进行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用能反映事物发展本质特征的材料。

(37)(三)体例要正确,分类要科学。

(38)所谓“体例”,即为著作的格式和文章的组织形式。

傅振伦在《中国方
志学通论》中指出:“修志之道,先严体例。

”历代修志编史,尤重体例。

古人认为,体例是纲,“纲不正,条理易淆。

”可见体例之重要。

因此,我们编写厂史时,万万不可忽视体例。

一部厂史体例的确定,必须从该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史料内容而定。

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厂史大多采用“编、章、节”结构或“章、节”结构。

其体例大体如下:
(39)序言(或前言):主要说明编写的目的,简介厂史的内容及其材料的来源和
考证情况,介绍编写厂史的背景及工作概况等。

(40)目录:是厂史内容编、章、节的索引,也是全书的提纲.“目”是反映事
物本质特征的概念的组合.拟“目”的要求有三:一要简明精炼,惜墨如金;
二要鲜明醒目,切忌含糊不清;三要朴实无华,不加修饰。

(41)正文:将厂史的内容,按“编、章、节”或“章、节”的结构层次表述。

“编、章、节”的划分与排列,实际上是对厂史内容的分类和安排。

“编”
是对厂史全部内容的分类,“章”是对“编”的划分,“节”是对“章”的划分。

(42)这种划分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几条规则:
(43)(1)划分的依据应当同一。

厂史编、章、节的划分依据有二种:一是按历
史时期特征划分;二是按内容特征划分.但是,在一部厂史内,其编、章、节的划分依据只能是一个。

否则,就会犯“划分依据不一”的逻辑错误。

(44)(2)划分的子项应不相容。

一“编”可划分若干章,一“章”又可划分若
干“节”,但它们的子项均应互相排斥。

如:
(45)
(46)第三编产品
(47)第一章苏绣日用品
(48)第二章苏绣艺术欣赏品
(49)……
(50)这里的两个子项是不相容的。

如果两个子项相容,就会犯“子项相容”
的逻辑错误,造成概念的混乱。

(51)(3)划分应当相称。

在一部厂史内,被划分子项的外延总和应等于划分母
项的外延。

也就是若干节的外延总和应等于一章,若干章的外延总和应等于一编。

如果划分不相称,子项外延就会小于母项外延或大于母项外延,从而犯“划分不全”或“划分多出”的逻辑错误。

(52)后记:列正文之后,其内容主要是对厂史的内容或史料,作一些评介和考
释,同时补充说明有关厂史的编写工作情况。

为了使厂史图文并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直观并具有说服力,附上一些有关厂史情况的照片和图表也是必要的。

其排列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插入有关章节的内容,第二种是列在文字部分之前;第三种是排在文字部分之后。

(53)(四)要用“史笔”和“史法”编写厂史。

(54)编写历史与文学创作不同。

编写历史重在征信,而文学创作则贵在独创。

这“重在征信”的笔法即为“史笔”。

我们编写的厂史,必须事事有据,经得起考证,决不能笔下生花,任意发挥。

(55)厂史是一种纪传体。

所谓“纪”,是编年;所谓“传”,是列事。

④,“史
以纪事为主,纪事以编年为主”。

⑥因此,厂史记事当按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用笔必须简要。

刘知几的《史通》言:“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先,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遗,俭而无圈。

譬如用奇兵者,持一当百,能全克敌之功也。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词约事丰”。

(56)然而,要求编写厂史用笔简要,并非要人们片面地一味追求“简”,而
是要当简则简,当详则详。

对一些工厂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仍应重墨浓彩。

(57)所谓“史法”,是指编史运用的“语从其实”的文法。

这同行文追求华
丽的“文法”截然不同。

刘知几、章学诚都认为文人不可修史,其原因在于:“其学不厚识不高,而又小有才情,自以为是,乃至谬误。

”今天,我们仍当引以为戒。

(58)讲“史法”,当然不是不要在文字上下功夫。

“夫史所载者,事也.事必
藉文而传,故良史莫不工文”。

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⑦因此,我们在编写厂史时,也要善于驾驭文字,讲究修辞。

遣词造句、叙事记人,既要简洁,又要略具文采;力求叙事清楚,记人生动。

有的厂史叙事虽然简洁,但意不清楚,如“双文明”、“四无企业”、“五好职工”等。

当事人当然明白其意,但若干年后,后人就难以理解了。

要编好厂史,还须秉笔直书。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地记述工厂历史长河中的人和事;而且,要努力写出深度,通过史实反映工厂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据事具文,善恶自见”。

⑧使人们从中悟出深刻的哲理。

正确处理“叙”与“论”的关系,也是必须注意的间题。

(59)史书以“叙”为主,但并非绝对不“论”。

在必要之处,也可夹叙夹论,
以画龙点睛。

《史记》每有议论,就有“太史公曰”洲汉书》中有“班固赞”;
《三国志》中则有“陈寿评”等等。

即便是在中外近现代史中也常见有论。

所以,我们在记述厂史时,也可在必要之处夹一些议论或评论。

但论点必须正确,语言必须简明。

(60)综上所述,厂史是一种新型的史书。

编写厂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编出一部好的厂史,就必须要认清编写厂史的目的,明确厂史的内容及其特征,掌握编写厂史的要领和方法。

(61)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8页。

(62)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1985年4月1日)
(63)③《外国著作家创作经验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4)④《史通通释》,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8年版,第30页。

(65)⑤《章氏遗书》,卷二十四。

(66)⑥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8年版。

(67)⑦同④,卷六。

(68)⑧浦起龙:《史通通释》,卷四,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9年版,第54
页。

一、厂史
二、(一)厂史的定义、作用、特点
三、 1.厂史的定义
四、厂史是某一工厂发展变化历程的真实记录,内容包括创建、发展、现状等方面。

五、 2.厂史的作用
六、(1)记录历史事实,概括规律经验
七、一间工厂的历史就是这个工厂的财富之一,将工厂从创建时期开始到逐步发展起
来的历程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使
厂内外的人们了解该工厂的基本情况,还有利于该工厂自身概括历史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八、(2)弘扬创业精神,教育年轻一代
九、每个成功的工厂、企业,都必然有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永远也不应放弃的精神动力。

年轻人进入工厂,有必要首先接受厂史教育,使他们继承老一辈的创业精神,敬业爱厂,为工厂的发展繁荣努力工作。

十、(3)提供丰富资料,利于方志编纂
十一、地方志、行业志等史志文献,都是在厂史、村史、校史以及各种传记的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

厂史无疑可为地方志、行业志的编写提供资料。

十二、3.厂史的特点
十三、(1)行业性
十四、作为生产企业的工厂,总是隶属于特定行业的,或纺织,或制药,或发电、或机械制造……不管属于何种行业,其行业特点都会鲜明地表现在厂史之中。

十五、(2)技术性
十六、现代企业越来越向高科技、高技术方向发展,企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在厂史中,会有较多的文字用来表述工厂的技术革新经历,以及目前的技术力量和技术特点等。

十七、(3)效益性
十八、工厂必须不断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生存、发展。

因此一个成功的工厂的历史,也就是其效益不断增长的历史。

厂史往往会把工厂在不同时期的产值和利税作为主要内容加以表达。

十九、(二)厂史的写作
二十、1.标题
二十一、厂史的标题有多种写法。

常规的写法,写成《××厂史》、《××厂简史》等。

新闻式写法,可写成《发展中的××厂》,《前进在××道路上——××厂的发展概况》等。

二十二、2.引言
二十三、这是厂史的开头部分,主要用来概述工厂的基本情况,如厂名、所在地、创办日期、主要产品、规模、在社会上或行业内部的名声等。

二十四、3.主体
二十五、除了开头的引言和最后的结尾,其余文字全是厂史的主体部分。

这部分文字多、内容丰富,写作的关键是结构的安排。

其结构方式主要有两种。

二十六、一是纵式结构,即按阶段来组织安排材料。

如果工厂历史久远,可分为几个历史阶段,最好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二十七、二是横式结构,即把工厂的主要历史事实分为相互并列的几个方面加以表述。

例如,工厂规模的发展,工厂技术的革新,工厂效益的增进等,各自作为一个单元,相互并列,组成厂史的主体部分。

二十八、4.结尾
二十九、厂史的结尾可概括经验、展望未来,也可以不写专门的结尾,主体表达完毕就自然结束。

三十、
三十一、【例文】
三十二、福州锅炉厂厂史巡礼
三十三、福锅创建于1956年
三十四、福州锅炉厂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福州铁工厂。

1958年定名为福州锅炉厂。

建厂初期,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仅能生产考克兰、兰开夏等低效旧式炉,工业总产值几十万元。

三十五、1965年6月,为扭转北煤南运被动面,充分利用南方的无烟煤,该厂引进上海锅炉厂图纸试制成功6.5t/h无烟煤水管锅炉1台。

该型号锅炉虽存在燃烧效率低、出力不足等缺点,但为该厂走自行设计ⅱ类无烟煤工业锅炉独创道路铺平
坦途。

三十六、1969年,该厂自行研制成功燃用ⅱ类无烟煤的4t/h振动炉排锅炉及0.5t/h、1t/h、1.5t/h、2t/h快装手烧锅炉,并投入市场。

在国内首制成功燃用无烟
煤工业锅炉,使北煤南运成为历史。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十七、30年坚持走技术进步道路
三十八、70年代,该厂坚持走技术进步道路,相继开发6t/h链条锅炉、4t/h沸腾锅炉和其他无烟煤锅炉等产品,填补国内产品空白。

三十九、80年代,根据国家劳动总局1t/h以上锅炉必须是机械化燃烧设备的规定,该厂相继研制成功del和shl链条炉排蒸汽锅炉与热水锅炉系列,其容量为
0.5~20t/h,0.7~2.5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