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学习目标:
1 、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图表对比、分析、归纳其关系;联系本章前几节列举不同区域发展的方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感知不同区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异同,加深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问题导入:
1、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区域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发展?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概念(教材)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哪几个?
2、什么是工业化?
•概念: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指标:教材上的三个及评价水准。

探索活动: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
•就三个指标来看,中国与国际通用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从农业产值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社会,但从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尽人意。

3、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发展、农民入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业化进程。

结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
(1)相同点:经历了大大致相同的历程: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增长
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规律: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各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菜的一般规律。

(2)、不同点:城市化起步、经历时间、发展水平及其影响。

案例分析: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工业化、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同样也是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可逾越的过程,但各国各地区区域条件(特征)差异,导致这一过程中也有差异性。

——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分析方法:区域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江苏省区域特征:
(1)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的苏州、扬州和江宁。

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等。

分布特点:多位于江苏省南部。

2、存在问题:(看书解释)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城市化:40%;工业化:50%)
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这一现象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说明:第一产业人口过多,导致人均工业产值增长慢。

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读图:《图2-5-4太湖水N、P含量的变化》
•总体趋势上升;水体富营养化。

•原因: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化肥污染。

严重的水污染对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3)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江苏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在:
A、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分散)
B、不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由于分散)
C、环境问题突出。

(4)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优势不突出,缺少特大型城市。

3、思路:(城乡一体化)
4、具体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
A、撤并了600多个乡镇
B、原220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C、南京、无锡、苏州等市所辖5个县纳入市区
(2)“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个“城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
阅读材料:了解“苏南”模式特点。

(阅读材料,自己读)
(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材料,自己读)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进城农民面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

解决:
A、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

B、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总结案例研究方法:
背景——问题——解决措施(措施之间的关系)
巩固训练:
1、下列属于江苏省城市化建设最得力的措施是()
A、行政区划调整
B、“组团式”发展城市群
C、以工业发展促小城镇建设
D、用体制和政策保证进城农民的利益
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人口已趋于饱和,应限制外来劳动力迁入
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属于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A、同处河流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B 、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肥沃
C 、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不足
D、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
1.A 2.B 3.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