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理念对手部烫伤瘢痕修复患儿围手术期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护理理念对手部烫伤瘢痕修复患儿围手术期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杭李月刘敏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手部烫伤瘢痕修复患儿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手部烫伤瘢痕修复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68)。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
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功能独立性评分(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观察术前3d、术后7d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状况;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ale of Chinese infants,CITSEA),观察两组患儿术前
3d、术后7d心理情绪状态。
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7d TAM评级、FIM评分优于本组术前
3d,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围术期优质护理;烫伤;儿童;手部;瘢痕修复;心理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3-01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with hand scald scar repair.
Methods 136 children with hand scald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68) and the control group (n=68).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quality perioperative nursing. And all children were assessed by various scales, including 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Achenbach Children’s Behavior Scale (CBCL), and Chinese Version of Urban Infant-Toddler Social and Emotional Assessment (CITSEA). The scores of each scale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TAM and FIM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7d after oper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before operation 3d, and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ioperative quality care; scald; children; hand; scar repair; psychological emotion; quality of life
手部屬于皮肤暴露部位,在接触高温物体、液体、明火时常发生烫、烧伤。
小儿活泼好动,对外界危险感知能力不强,较成人更易发生烫伤意外[1]。
并且小儿手部皮肤脆弱,烫伤
常为中、重度。
烫伤后出现的手部瘢痕增生、瘢痕挛缩并发症,可造成小儿手部功能障碍,影响手部皮肤美观[2]。
烫伤产生的疼痛感会给小儿留下心理阴影,表现为长时间不能触碰热源
等现象。
手部皮肤受损还会使小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自卑感,出现自我否定及抑郁、悲伤、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小儿心理健康。
整形外科瘢痕修复手术是临床常用手部烫伤后瘢痕修复法,可矫正手部功能,修复手部皮肤美观[3]。
但小儿因年龄小,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易发
生不同类型意外,如术前小儿因害怕手术严重哭闹,使手术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对患儿进行心理及生理护理对修复术顺利进行格外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行手部烫伤瘢痕修复手术患儿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观察手术前后患儿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笔者医院治疗手部烫伤瘢痕患儿13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
纳入标准:①3~10岁;②烫伤后6个月出现瘢痕增生;③患儿及家属均无语言沟通障碍;④烫伤深度为Ⅱ度或Ⅲ度伴皮下脂肪、肌肉及骨骼损伤。
排除
标准:①手术不耐受患儿;②瘢痕体质患儿。
观察组年龄3~8岁,平均(4.62±0.96)岁;男39例,女29例;Ⅱ度烫伤48例,Ⅲ度烫伤20例。
对照组年龄4~10岁,平均(5.87±0.49)岁;男42例,女26例;Ⅱ度烫伤45例,Ⅲ度烫伤23例。
两组患儿基础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由同一级别医师行烫伤瘢痕修复手术。
对照组仅给予术前术后例行检查护理,如术前清晨空腹抽取患儿静脉血2ml,采用试管法检测患儿凝血时间;检查患儿心、
肝、肾功能;术前按摩患儿手部,增强手部血液循环;术前6h禁食。
术后检查患儿手部创面流血情况,有无感染等。
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包括:①术前每日使用温水浸泡小儿手部瘢痕部位,软化瘢痕。
温度控制在35℃左右,浸泡时间不超过5min;②在术前5d、术前3d分别对患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心理教育。
面对情绪低落、精神状况不佳的患儿,采用语言鼓励、送小礼物、观看动画等方式调动患儿积极情绪,使患儿保持术前健康心理状态,安抚患儿紧张、害怕心理,建立患儿对护理人员信任感;③术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基本护理知识集中普及,并发放书面资料,加强学习记忆。
告知家属手术时间、主刀医师水平、手术安全性、麻醉方式、术后护理措施、术后预计康复时间;④术中密切注意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⑤术后患儿意识完全清醒后告诉患儿术中表现很好,用夸奖、鼓励的话语减轻患儿术后紧张情绪;⑥术后用固定工具固定患儿手部关节,包扎时注意避免触碰创面,包扎松紧适宜,避免阻碍手部血流循环;⑦对术后疼痛明显患儿采取止痛措施,并安抚患儿情绪,告知患儿及家属10d内减少手部活动;⑧术后每日对患儿手部固定部位进行按摩,同时使用温水浸泡患儿手部,防止因固定时间过长造成血液流通不畅。
并逐渐增加手部功能锻炼,如手指弯曲、内收等动作;⑨于术后3d、7d分别对患儿及家属同时进行面对面对话,详细告知患儿恢复情况,向家属强调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术前3d、术后7d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评级、功能独立性评分(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评分及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ale of Chinese infants,CITSEA)评分。
TAM评级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代表烫伤手活动功能正常,“良”代表烫伤手功能超过健康手75%,“可”代表烫伤手功能超过健康手50%,“差”代表烫伤手功能小于健康手50%[4]。
FIM评分是对患儿自主进食能力、穿衣能力、如厕能力分别进行评定,观察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情况[5]。
CBCL量表包括焦虑、抑郁、攻击性、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负性心理情绪越少[6]。
CITSEA量表包括外化行为域、内化行为域、失调域、能力域四个领域,外化、内化及失调域>63分为阳性,能力域
TAM评级与FIM评分由笔者医院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儿科护理人员评定,CBCL与CITSEA量表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根据患儿术前术后日常行为状态进行评定[8-9]。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TAM评级比较:观察组术前3d优良率5.88%(4/68)与对照组4.41%(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术后7d优良率67.65%(46/68)明顯高于术前3d 5.88%(4/68),对照组术后7d优良率3
3.82%(23/68)明显高于术前3d
4.41%(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FIM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3d自主进食、穿衣及如厕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7d自主进食、穿衣、如厕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CBCL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3d CBCL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7d CBCL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CITSEA比较:观察组术前3d各领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7d各领域阳性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7d各领域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笔者医院治疗手部烫伤瘢痕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
纳入标准:①3~10岁;②烫伤后6个月出现瘢痕增生;③患儿及家属均无语言沟通障碍;④烫伤深度为Ⅱ度或Ⅲ度伴皮下脂肪、肌肉及骨骼损伤。
排除标准:①手术不耐受患儿;②瘢痕体质患儿。
观察组年龄3~8岁,平均(4.62±0.96)岁;男39例,女29例;Ⅱ度烫伤48例,Ⅲ度烫伤20例。
对照组年龄4~10岁,平均(5.87±0.49)岁;男42例,女26例;Ⅱ度烫伤45例,Ⅲ度烫伤23例。
两组患儿基础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由同一级别医师行烫伤瘢痕修复手术。
对照组仅给予术前术后例行检查护理,如术前清晨空腹抽取患儿静脉血2ml,采用试管法检测患儿凝血时间;检查患儿心、肝、肾功能;术前按摩患儿手部,增强手部血液循环;术前6h禁食。
术后检查患儿手部创面流血情况,有无感染等。
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包括:①术前每日使用温水浸泡小儿手部瘢痕部位,软化瘢痕。
温度控制在35℃左右,浸泡时间不超过5min;②在术前5d、术前3d分别对患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心理教育。
面对情绪低落、精神状况不佳的患儿,采用语言鼓励、送小礼物、观看动画等方式调动患儿积极情绪,使患儿保持术前健康心理状态,安抚患儿紧张、害怕心理,建立患儿对护理人员信任感;③术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基本护理知识集中普及,并发放书面资料,加强学习记忆。
告知家属手术时间、主刀医师水平、手术安全性、麻醉方式、术后护理措施、术后预计康复时间;④术中密切注意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⑤术后患儿意识完全清醒后告诉患儿术中表现很好,用夸奖、鼓励的话语减轻患儿术后紧张情绪;⑥术后用固定工具固定患儿手部关节,包扎时注意避免触碰创面,包扎松紧适宜,避免阻碍手部血流循环;⑦对术后疼痛明显患儿采取止痛措施,并安抚患儿情绪,告知患儿及家属10d内减少手部活动;⑧术后每日对患儿手部固定部位进行按摩,同时使用温水浸泡患儿手部,防止因固定时间过长造成血液流通不畅。
并逐渐增加手部功能锻炼,如手指弯曲、内收等动作;⑨于术后3d、7d分别对患儿及家属同时进行面对面对话,详细告知患儿恢复情况,向家属强调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术前3d、术后7d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评级、功能独立性评分(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评分及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ale of Chinese infants,CITSEA)評分。
TAM评级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代表烫伤手活动功能正常,“良”代表烫伤手功能超过健康手75%,“可”代表烫伤手功能超过健康手50%,“差”代表烫伤手功能小于健康手50%[4]。
FIM评分是对患儿自主进食能力、穿衣能力、如厕能力分别进行评定,观察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情况[5]。
CBCL量表包括焦虑、抑郁、攻击性、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负性心理情绪越少[6]。
CITSEA量表包括外化行为域、内化行为域、失调域、能力域四个领域,外化、内化及失调域>63分为阳性,能力域
TAM评级与FIM评分由笔者医院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儿科护理人员评定,CBCL与CITSEA量表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根据患儿术前术后日常行为状态进行评定[8-9]。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TAM评级比较:观察组术前3d优良率5.88%(4/68)与对照组4.41%(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术后7d优良率67.65%(46/68)明显高于术前3d 5.88%(4/68),对照组术后7d优良率3
3.82%(23/68)明显高于术前3d
4.41%(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FIM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3d自主进食、穿衣及如厕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7d自主进食、穿衣、如厕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CBCL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3d CBCL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7d CBCL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儿术前3d及术后7d CITSEA比较:观察组术前3d各领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7d各领域阳性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7d各领域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