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基于6座典型城市3 000名消费者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基于6 座典型城市3 000 名消费者的乳制品消费调研文/杨祯妮1 吕小琳2 肖湘怡1 程广燕1*
(1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2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
摘要:对照联合国以恩格尔系数大小划分的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标准,2017年我国开始步入富足阶段。

居民对食物消费数量刚性增长的同时,对产品结构、质量与营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对食物营养健康意识的提升,居民饮奶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人均乳制品表观年消费量由2000年的7.1 千克增长到2018年的34.3 千克,18 年间翻了4.8 倍。

但是相比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然不足。

综合运用微观调研、国家统计、国际数据等三方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特征、消费结构以及未来消费趋势,并提出消费引导建议。

关键词:乳制品;消费;消费水平;营养需求
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1],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富足区间(20%~30%),该阶段居民对食物的消费需求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营养需要,而是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口感、健康、绿色。

随着食物营养健康意识的提升,居民饮奶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与之前相比有较大的增长,从1990年的3.64 千克增长至2018年的33.6 千克,增长了8 倍多。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近年来国家对奶业发展十分重视。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振兴奶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做大做强民族奶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关于推进奶业
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
意见》等文件。

发展奶业、提升奶
业、振兴奶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在乳制
品人均消费量不断增长和国家大
力振兴奶业的背景下,未来,我
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能达到多
少?是否符合营养需求标准?本
文针对上述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
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促进我
国奶业健康发展。

1 我国乳制品消费特征
1.1 人均乳制品消费不断增
长,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缩小
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分三个
阶段。

1980—1998年,为平稳增
长期,乳制品消费水平较低,消
费年均增量仅0.3 千克,年均增速
9.6%;1999—2008年,进入快
速增长期,增速接近17%;2009
年至今,增速开始减缓。

其中,
2009—2012年,年均增长不足
4%;2013年后,乳制品消费信心
逐渐提升,年均增速重新提升到
5.4%。

同时,我国城乡乳制品消费
量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图1)。

从城乡区域看,我国城乡居民人
均乳制品消费量绝对差距不断增
加,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2017
年,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量比例是
2.39∶1,与城乡居民收入比例高
度一致,说明乳制品消费与收入具
有较强的相关性。

1.2 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受收入和消费习惯影响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 926 元/年)和乳制品消费量均值(13.0 千克/年)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4 个消费区域类型,即高收入高消费量、低收入低消费量、低收入高消费量、高收入低消费量(图2)。

高收入高消
费量和低收入低消费量区域有18
个省(市、区),说明大部分群体消费仍受收入影响。

而处于高收入低消费量区的福建、吉林、湖北、广东4 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乳制品消费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地区的喝奶习惯还没养成。

处于低收入高消费量区域的新疆、西藏、宁夏等9 个省(区)属于牧区或者半牧区,当地居民有着悠久的食用乳制品的历史,虽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乳
制品消费量水平高。

综合4 个区域特点,可见乳制品消费量跟收入有着一定关系。

从4 个消费区域类型各选取1~2 个典型城市(呼和浩特、南京、哈尔滨、成都、武汉、西安)。

根据2018年对上述典型城市开展的调研可知,最高收入组除了鲜乳制品外,奶酪、奶粉、奶油等消费水平也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把奶粉、奶酪、奶油等乳制品折算为
液态奶,最高收入组的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达59 千克。

1.3 不同年龄段乳制品消费量差异大,消费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与收入、年龄相关。

将干奶制品按1∶8的比例折算成原奶。

26~35 岁年龄组乳制品消费水平最高,人均年消费量近52.9 千克,比更低年龄段和更高年龄段分别高出18.5%和8.8%(图3)。

分析原因,2000年,
国家启动“学生奶饮用计划”,而26~35 岁年龄组在2000年,年龄为6~15岁,是“学生奶引用计划”的覆盖群体,说明该计划对乳制品消费量有提升作用。

2 我国乳制品消费趋势
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未来仍呈现增长态势,但是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基本保持稳定。

基于全球乳制品消费规律,大部分国家的乳制品消费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在不断增加,也有一些国家受饮食文化影响较大,会出现乳制品消费量减少
图1 1980—2016年城乡人均乳制品消费量[2,3]
图2 2016年全国31 个省(市、区)乳制品消费量与收入关系
2012年及以前数据来源:城乡住户统计年鉴;2013—2016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年鉴
低收入高消费量高收入高消费量
低收入低消费量高收入低消费量
的现象。

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4 个地区的乳制品消费量表现出一致上升的规律,平均来看,这4 个地区人均GDP每增加人民币1.2 万元,乳制品消费量增长1.3 千克。

中国台湾的消费水平达到峰值以后有所回落,目前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46 千克,最高峰值是59 千克。

从国内近10 年和近5 年的增长规律看,人均GDP每增加人民币1.2 万元,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分别增加2.1 千克和1.7 千克。

2000—2017年,我国人均乳制品年消
费量随人均GDP的上升而不断提高。

2000年,我国人均GDP 人民币1.14 万元,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7.1 千克;2017年,人均GDP人民币5.92 万元,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到33.2 千克(图4)。

人均GDP 翻了两番,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提升了4.7 倍。

随着人均GDP的增加,未来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然会提高,但消费增速将呈下降趋势。

基于国内典型的地区特点,2018年开展的针对6 个典型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乳制品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2018年,成都人均GDP9.56 万元,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在46 千克;南京人均GDP达到15.9 万元以上,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在54 千克;其余4 个地区平均来看,GDP每增加1.2 万元,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平均增加1.1 千克,基本上同国家近5 年的发展规律和一些亚洲地区的发展规律保持一致。

从其他数据亦可以简单佐证这一规律,典型城市调研结果中,最
高收入组的乳制品消费量已经达到59 千克,一线城市调研的结果则更高。

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乳制品消费量也达历史最高水平。

因此,长期来看,我国乳制品消费量增长空间非常大。

综合来看,未来人均GDP每增加人民币1.2 万元,国内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每月增长1.2 千克。

以此推算,到2025年,我国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接近40 千克;未来的消费峰值为59 千克,将在2036年前后出现。

3 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
3.1 液态奶市场增速放缓
近10 年,我国液态奶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尼尔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液态奶整体销售量约105.5 亿升,同比增长6.7%。

常温纯牛奶销量占比约28.8%,居于首位。

酸奶,尤其是常温酸奶成为液态奶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7年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0.1%和6.6%,同期常温纯牛奶仅增长4%。

奶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奶酪市场复合增
图3 2018年典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人均乳制品消费量
图4 中国人均GDP
和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变化图
数据来源:根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2018奶类消费量”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长率23.8%。

3.2 不同收入、不同地区的乳制品消费类型存在差异2018年典型城市调研数据显示,折算成原奶后,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9 千克左右,巴氏奶、低温酸奶、奶酪和奶油的消费量分别为7.4 千克、8.3 千克、2.3 千克、1.6 千克,分别占消费量总比重的1
4.9%、16.8%、4.6%、3.2%。

从不同收入组来看,各城市居民高收入组的低温奶人均年消费
量最高,巴氏奶、低温酸奶、奶酪
和黄油分别达到9.9 千克、11.0 千
克、4.2 千克和2.9 千克,约占整体
乳制品消费的47%(图5)。

此外不同收入组的消费量表现
也可以显示出低温奶的增长潜力,
人均月收入低于8000元的居
民,常温奶的消费量呈现明显的
上升趋势;收入超过8 000 元/月
的居民,其消费基本处于稳定。

与常温奶不同,巴氏奶、低温酸
奶以及常温酸奶消费量还是随收
入的提升呈现一致直线上升趋势
(图6)。

从调研的区域来看,6 个城市
呈现不同特征。

南方地区巴氏奶
消费水平和低温酸奶消费水平比
北方高。

3.3 不同类型乳制品的消费
增长潜力不同
通过收入弹性指标衡量未来
不同乳制品的增长潜力,奶酪、
奶油>酸奶、低温酸奶>常温
奶。

表1显示,奶酪和奶油两类新
兴乳制品收入弹性分别为0.179、
0.229,远高于常温奶和低温酸
奶,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
加,新兴乳制品消费具有较大的
增长空间,有望成为新的消费增
长点。

在结构上,巴氏奶和常温
奶两类液态奶收入弹性分别为
0.134和0.099,二线城市常温奶
的市场基本达到饱和。

4 我国乳制品消费引导
措施
4.1 重点培育青少年消费
习惯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优良蛋白
质和钙,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的青少年而言十分关键。

坚持饮奶
是国际上公认提高儿童体质的重要
手段。

培养饮奶的习惯要从孩子抓
起,幼年时期的消费习惯将会影响
一生。

因此建议:一是继续实施国
家“学生奶饮用计划”,改善中小
学生营养状况,促进中小学生成长
图5 城市居民不同收入组的不同乳制品消费量
图6 城市居民不同收入组的低温和常温乳制品消费量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2018奶类消费量调研”数据整理数据来源:根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2018奶类消费量调研”数据整理
发育,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二
是针对贫困地区儿童,以牛奶为载体开展牛奶援助,鼓励乳品企业向贫困地区捐奶,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营养的起跑线上。

4.2 大力开展科普活动
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只有10%的消费者对巴氏奶较为了解,62%的消费者听说过巴氏奶,接近30%的消费者对巴氏奶完全不了解。

目前,在牛奶知识科普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这对消费者选择牛奶的行为产生了一定干扰。

为此,建议业内专家和乳品企业一起打造公益性乳制品科普平台,为消费者传递权威科普声音。

4.3 加快创建优质乳标识
制度
目前,消费者对牛奶品质的
评价往往以价格为标准,认为价格
贵的就是好的,而且我国在标识方
面没有更直接的引导方式。

因此,
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在常温
奶等液态奶包装上明确质量等级和
加工参数;第二,建立优质乳制品
标识制度,有效避免“劣币驱逐良
币”的现象;第三,完善生鲜乳第
三方检测制度,促进优质奶源基地
建设,完善乳制品标识制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EB/OL]. /tjsj/
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2019-02-28.
[2]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2015中国住户
调查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2016中国住户
调查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
务费(项目编号:1610422018004)]
作者简介:
杨祯妮(1989-),女,北京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乳制品消费。

★通信作者:程广燕(1977-),女,山东省济宁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物消费、农产品损耗。

(责任编辑:彭蕾)
【本刊辑】2019年9月29日,女排世界杯第三阶段总决赛在大阪落下帷幕,延续了开赛以来11场全胜的傲人战绩,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3:0的比分一举夺魁,半个月的激烈角逐终见分晓,中国女排再次以近乎完美的成绩荣沐高光时刻。

当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国之荣耀令人骄傲,为中国女排姑娘们点赞,为中国女排顽强奋战、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点赞。

作为中国女排战略合作伙伴,光明乳业助力中国女排2019女排世界杯成功卫冕。

伟大的精神总是历久弥新的,在一代人的坚守中穿透时代,延绵不绝,这种向上的力量同样贯通融合着百年乳企光明乳业。

在2019年初召开的“领时代,鲜未来”——光明乳业领鲜成果会上,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重磅登场,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向郎导授予“领鲜先锋”称号,这是光明乳业对中国女排精神的致敬,也是光明力量与女排精神的相互印证。

郎平表示,今后会把领鲜精神和女排精神融合,把光明乳业的领鲜力量带给更多消费者。

领鲜对光明而言,是一种对品牌赋能的使命、对品质坚守的承诺、更是一种坚信光明力量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